APP下载

北京市某区中医药服务能力现状

2020-07-04张怡淳子冯传有王旭张金鹏张蕾赵明阳高越孔军辉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14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现状研究

张怡淳子 冯传有 王旭 张金鹏 张蕾 赵明阳 高越 孔军辉

[摘要] 目的 研究并評价北京市某区中医药服务能力现状,为改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根据中医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点,通过文献政策研究和专家咨询分别构建其中医药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于2017~2018年对该区33家中医类医院和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数据主要特征及指标差异。 结果 中医药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包含一级指标4项,具体指标分别为40项中医类医院和25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医院中医医疗技术开展项目数多于2017年,中成药处方占比低于2017年,医院医疗、门诊、住院和总收入高于201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2018年总诊疗人次数、中医科诊疗人次数和门诊药物处方总数高于2017年,2018年社区中成药处方占比低于2017年,总收入、医疗收入和门诊收入高于201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 结论 该区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较高,医院门诊量分流效果明显,收入乐观,存在医疗资源使用不合理等问题,应持续储备中医药基层人才,推进基层首诊。

[关键词] 服务能力;中医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 R1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5(b)-0047-05

The status quo of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 capacity in a district of Beijing

ZHANG Yichunzi1   FENG Chuanyou2   WHANG Xu1   ZHANG Jinpeng3   ZHANG Lei2   ZHAO Mingyang1   GAO Yue1   KONG Junhui1

1.College of Manage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2.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Committee of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6, China; 3.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evalu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 capacity in a district of Beijing,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service capacity of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 an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through the literature policy research and expert consultati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 capacity was built, respectively. From 2017 to 2018,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33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 and 44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the district to analyz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ta and differences in indicators. Result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 capacity included 4 first-level indicators, with 40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 and 25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2018, the number of hospit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jects was more than in 2017, the proportion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prescrip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2017, while the hospital medical, outpatient, inpatient, total incom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2017,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or P < 0.01). The total number of clinicians, the number of clinicians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outpatient drug prescriptions in 2018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2017,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prescriptions for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s in the community in 2018 was lower than that in 2017,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or P < 0.01). Conclusion The coverage of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s in this area is relatively high, the outflow of hospital outpatients is obvious, while the income is optimistic.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the unreasonable use of medical resources.

[Key words] Service capabilities;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 Community healthcare services; Status research

中医药服务能力指卫生医疗机构提供中医药行业服务的技能、水准和程度[1]。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价值内涵主要体现在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治未病思想及具体实践等方面[2],优势主要体现在慢病防治、健康促进等[3],政策要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4]。2020年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药服务,至203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5]。因此,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中医药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了解北京市某区中医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能力现状,为合理改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调查2017~2018年北京某中医药特色服务示范区全部33家中医类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及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区”),共发放问卷156份,回收有效问卷154份,有效回收率为98.72%。

1.2 方法

梳理2015~2019年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服务能力的研究及政策文件,初步制订中医药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经两轮专家咨询,形成适用于医院和社区的两套问卷。于2017~2018年依托该区卫健委发放问卷,以横纵向比较该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Excel 2016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录入和整理,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偏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或四分位间距[M(Q)]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院机构等级及类型

该区共33所医院,主要类型为一级中医医院,共21所(72.73%)。见表1。

2.2 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

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40个具体指标。2017~2018年,该区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室科室建设率从72.73%升至84.85%,全区该科室总数为113个;治未病科(中心)建设率由27.27%升至30.30%。2018年实际开放床日数比2017年增长4.9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此外,服务情况方面,2018年医院总诊疗人次数、门诊人次数、总病床周转次数与2017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018年总预约诊疗人次数与2017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预约诊疗以三级医院为主,占总预约诊疗人次数的比例从80.82%(2017年)上升至91.60%(2018年)。2018年医院中医医疗技术开展项目数多于2017年,中成药处方占比低于201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人员情况方面,2018年医护比(1.00∶1.07)与2017年(1.00∶1.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财务情况方面,2018年医院医疗、门诊、住院和总收入高于2017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2.3 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

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25个具体指标。2017~2018年,社区中医科、中药房和中医诊疗设备的覆盖率均达100.00%,相对独立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率均达97.73%。2018年总诊疗人次数、中医科诊疗人次数和门诊药物处方总数高于2017年,分别增加8.38%、13.85%和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此外,2018年社区中成药处方占比低于2017年,总收入、医疗收入和门诊收入高于2017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3。

3 讨论

3.1 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较高,政策落实较好

2018年,该区一级以下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室建设率为84.00%,其他级别医院均为100.00%。二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中心)建设率为75.00%,距“到2020年所有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科”[6]目标仅差1所医院。97.73%社区设立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并提供服务,距“到2020年100.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目标还剩2所医院。

3.2 门诊服务改善

预约诊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问题[7]。2018年,该区医院预约诊疗人次数激增133.22%,在体现居民对医疗信息化高需求的同时,也反映了该区医院(尤其是三级医院)门诊信息化服务能力的提升。

3.3 医疗资源使用不合理

病床使用率和病床周转率是评价医院病床工作负荷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8]。较2017年,该区医院的病床使用率下降,病床周转次数中位数下降,提示该区2018年病床的利用和使用程度都有待提高。深入研究显示,该区2018年医院病床使用率(65.72%)低于2016年全国水平(84.08%)。此外,2018年二级及以下医院病床使用率低于2017年,52.00%一级及以下医院病床使用率为0.00%;而三级医院病床使用率高于2017年,1所三级医院病床使用率超过100.00%。

3.4 中成药处方占比下降

调研机构中成药处方数占比均显著降低。究其原因,随着医疗水平和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自我药疗已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健康管理方式[9],中成药无处方可购性减少了中成药处方的需求。另外,我国约70.00%中成药由综合医院西医师开出,临床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率达40.00%[10]。2019年7月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发文称“西医未经培训不能开中成药处方”以改善临床中成药不合理使用情况,该政策可能是西医师减少开具中成药处方的主要原因,且预计中成药处方占比将持续下降。

3.5 高水平诊疗服务待改进,注册护士短缺

医疗设备的管理与合理利用在医院的整体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1],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更是衡量现代医院诊疗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2]。2018年调研机构中医诊疗设备全覆盖,但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低于2017年。该区2018年医院医护比(1.00∶1.07)低于2017年全国水平(1.00∶1.23)[13],北京市规定到2020年医护比达到1.00∶1.24[14],该区仍存在护士人力缺口。

3.6 分级诊疗初显成效,基层首诊应持续推进

基层首诊有效分流医院部分门诊量,缓解政府财政压力。2018年该区社區门诊量显著多于2017年,而医院门诊量低于2017年,分级诊疗效果初显。此外,门诊量影响着门诊收入的增长[15-17],社区门诊量和收入的显著增加可减轻政府的财政补贴负担。基层首诊能有效降低慢病及住院患者医疗支付压力[18]。2018年,该区医院收入也显著增长。有研究显示[19],次均费用增长可能是该区费用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因此,医院收入增长的同时,还应警惕次均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3.7 中医药基层人才应持续储备

该区目前全科医生人才增长趋势较好,而中医药基层人才储备是基层首诊的重要保障。紧扣“传承”思想,该区已有一些特色经验,如开展“中医药专家下基层带徒”“中医师承砺剑工程”等[20]。在该区卫计委牵头下,2017年33名中医专家在基层带徒43名[21],该区人才培养工作的落实正在不断为基层持续积累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

综上所述,提出如下建议:①改善大型医院“住院难”和小型医院医疗资源利用不合理现状。大型三甲医院应成立床位调配中心,优化住院服务[22];实现既“放下来”,又“接得住”,政策层面应引导小病小治、大病大治,一级及以下医院应积极提升自身的住院服务水平。②凸显中医“治未病”优势,提升西医师中医药知识储备,切实提高医院诊疗和服务水平。推进医院治未病科(中心)建设,加强传承和学习中医特色疗法,建立并推行西医师对基本中医药知识的学习制度,促进西医对中成药的了解和掌握,增加大型医疗设备投入,改善医护比,为高水平、高质量服务提供物质和人力基础。③加大基层人才培养力度,增加基层中医药技术方法提供种类,进一步改善基层诊疗水平和质量,为持续推动基层首诊奠定坚实基础。该区应发扬辖区“师承”特色,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专家下基层带徒”机制,应鼓励社区学习掌握并向居民提供更多样化的中医药技术服务,保障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切实提高基层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窦蕾,唐淑云,尹爱田.基于秩和比法对山东省县级中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3, 30(3):377-378,381.

[2]  汤大朋,马新飞,倪菲菲,等.“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内涵构成及提升路径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9,36(3):198-200.

[3]  向静,宁德斌.中医药服务优势研究概况[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1):173-176.

[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EB/OL].(2015-04-24)[2019-09-2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07/content_9704.htm.

[5]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EB/OL].(2016-02-22)[2019-09-2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26/content_5046678.htm.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财司.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6-08-10)[2019-09-29].http://www.gov.cn/xinwen/2016-08/11/content_5098934.htm.

[7]  司圣波,储爱琴,范西真,等.安徽省111家医疗机构预约诊疗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11):29-31.

[8]  雷瑞杰,李少武,冀贞浩,等.权TOPSIS法和RSR法在医院病床利用效率评价中的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9,36(3):430-432.

[9]  王蒙,刘晓非,邓思危,等.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自我药疗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8, 27(6):387-391.

[10]  张效霞.西医开好中成药不是件容易的事[N].健康报,2017-08-23(005).

[11]  廖容,马延令,姜小明.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绩效管理方法与实践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17,36(4):88-90.

[12]  姬宇虹,韩雪飞,田小亨,等.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大型医疗设备绩效考核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7,34(11):1180-1184.

[13]  国家中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M].北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2017.

[14]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2017-02-15)[2019-09-29].http://www.beijing.gov.cn/zfxxgk/110088/zzqgh33/2017-03/19/content_786260.shtml.

[15]  陈娴,黄志中.2015~2016年某三级甲等医院业务收入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8,35(6):901-903.

[16]  葛欣.医改前后安徽省某三甲医院住院医疗费用结构分析[J].现代医院,2019,19(9):1296-1298.

[17]  马丽文,宫春博.山东省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5):171-174,188.

[18]  郑慧凌,张娜娜,高山,等.患者基层首诊行为与医疗支付压力的影响关系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8):20-22.

[19]  沈玉卿,魏田,王俊锋,等.2005~2016年北京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趋势及结构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8, 21(6):506-511,516.

[20]  冯传有,张蕾,陈开红,等.北京市朝阳区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简介[J].北京中医药,2019,38(7):729-732.

[21]  刘苏丽.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师承出师人员砺剑工程评估[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22]  王丽姿,李漓,郭洪波,等.某三甲医院床位调配中心运行实践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9):41-43.

(收稿日期:2019-09-30  本文编辑:王晓晔)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现状研究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推进效果调查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探讨
我国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现状研究
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研究
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综合服务能力探究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①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关于加强党校图书馆服务能力建设的思考
新形势下抓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