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

2020-07-04陈妹林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培养对策民族地区小学教师

【摘要】研究发现小学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处于在中等偏上水平,教师们的自我评价相对于较高,但是情绪管理能力和移情能力方面较差;小学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性别差异不显著;优秀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显著高于一般的教师。

【关键词】民族地区  小学教师  社会情感能力现状  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217-01

一、教师社会情感能力与教学质量的联系

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有非常多的学者一直都在坚持对教师社会情感方面的研究[1]。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深受教师情绪智力的影响,而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又与教学积极行为有着密切的关联[2]。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强就意味着教师能够很好的控制自身的负面情绪,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积极的教学行为,能够轻松地将课堂氛围向着活跃的方面带动,学生的参与感也会更加明显。而社会情感能力较为低下的教师往往把课堂气氛搞得十分严谨,气氛相对紧张,学生也没有太高的积极性。此外,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另外主要因素就是教师的人格特征,首先是教师的热心以及同理心,其次是教师是否富有激励和形象力倾向性。而情感能力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师的热情以及同理心,教师富有热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富有同理心的教师往往能够敏锐的洞察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情绪上为学生提供更多支持,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

二、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特征

查阅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相关调查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众多教师对于自身都有很高的评价,而实际的情感很弱,许多教师都能够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趣、能够与朋友和家人和平相处、懂得自尊并且对未来也充满希望[3]。而在表达自身情绪以及想法、不懂得如何良好的管理自身的情绪,不能够设身处地的感受他人的想法和照顾他人、遇到与自身价值观不相同的不太能接受。此外还严重的感受到自身的想法以及感受没有被尊重没有被重视,自己的需求在集体生活中也很难被滿足。而调查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积极方面,学生大多都会用到热情、稳重踏实、平易近人、风趣幽默、有耐心、有责任心和教学非常认真等。而消极的方面往往都会认为教师言语刻薄、说话直接、强势霸道、喜怒无常、易怒或者浮躁等等[4]。调查中教师对自身情感的认识以及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小学教师在管理自身情绪的不足,这也是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特征[5]。

三、提升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策略

1.将社会情感教学内容引入到教师继续教育中

当下,国家培训项目以及省级培训项目在教师继续教育是影响力较大并且涉及范围也相较广,完全可以利用这种教师继续教育来提升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6]。将社会能力训练当做国家培训项目或者是升级培训项目中的主修课程,将教会社会情感能力中相对欠缺的移情部分和情绪管理作为主要的训练内容[7]。在情绪管理能力训练中着重培养教师如何宽容并接纳学生、培养教师同理心、情绪管理技术、怎样有效的表达情绪以及情绪的自我观察与接纳等[8]。通过这些内容的训练,能够帮助教师正确的识别自己的情绪、正确的使用这些情绪并且能够合理的管理以及理解学生的情绪,教师将会更加客观的看待自身在学习中的情绪问题,学会将不可避免的情绪合理的宣泄出来,正确的管理自身的情绪进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情感能力。

2.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

作为一种大多数学校管理的手段,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基本目标,能够激励和引导教师的行为。而当下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才是教师评价的侧重点,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升学率作为家教师评价的标准,这也是教师们片面注重教学质量忽视社会情感培养的原因。

结语

本文就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现状和培养粗略进行探究,分析了教师社会情感能力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特征,并提出了若干提升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策略,以往能够为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传利,毛亚庆,林丽珍.侗族地区中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9(01):93-101.

[2]毛亚庆,杜媛,易坤权,等.基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学校改进——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的探索与实践[J]. 中小学管理,2018(11):33-35.

[3]曹云鹤,张雪,姚兆余.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4):126-132.

[4]丁生东.青海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需求与对策调研报告[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5):19-23.

[5]修云辉.少数民族地区学前留守儿童现状及关爱对策研究——以石阡县某幼儿园为例[J].才智,2018(31):86-87.

[6]叶睿雪,孙率,杨文博,等.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社会情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12):1480-1485.

[7]陈卫.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和大学学习共同体建设初探 ——以丽江市古城区农村小学和丽江师专为例[J].吉林教育, 2015(14):143-144.

[8]图尔荪阿伊·赛麦提.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及研究——以沙雅县第三中学双语班为例[D]. 新疆师范大学, 2016.

作者简介:

陈妹林(1979-),女,侗族,广西三江人,大专,中心校校长,一级职称,研究方向:小学语文及教师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培养对策民族地区小学教师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