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预算管理问题探讨

2020-07-04王晓丹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年9期
关键词:预算管理建议高校

王晓丹

摘 要:对于高校来说,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的重要保障和运作基础即雄厚的经济资源和高校的资金运用,因此,预算管理也受到高校内部管理极大重视。然而,高校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实践中的预算问题导致高校财务管理陷入困境,也暴露了部分学校管理模式上的缺陷。针对预算管理问题,本文进行了综合概述,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实际对策和建议,希望为提升高校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建议

一、前言

近年来政府对教育行业财政投入越来越大,教育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高等学校数目逐渐增加,办学规模愈发扩大,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原先的管理模式逐渐无法完全适应学校的飞速发展,因此,高校管理者也在探索与现阶段高效发展更加契合的管理方式。预算管理与高校其他管理工作环环相扣,管理上的弊端可能间接导致预算问题,同样的,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也会给其他内部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若要寻找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可以从不同工作角度的部门寻找问题。当然,也可以从制度、时间性、整体性和准确性等方面发掘,用科学的方法纠正这些错误。

二、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观念淡薄,重视度偏低

一方面,高校管理者对于预算管理的目的和作用不够重视,难以将预算管理工作上升至战略管理高度,理论指导实践工作时方向有所偏差,没有以长远的眼光来开展预算管理事务,缺乏总体观,工作时容易找不到重点,预算管理只是一道程序,具体发挥什么作用、工作是否科学也难以量化。

另一方面,在进行预算目标制定时过于空泛,缺乏实质性进展,难以形成系统化管理模式,从预算编制、预算任务分配和执行到后期的总结、上报、反馈等程序都比较随意,导致不同部门任务界限不明,这样模糊的任务分配很难有说服力,导致预算人员也难以高效开展工作。

2.预算编制工作存在缺陷

预算管理工作并不是只有预算执行一个重心,从预算的方法选择到预算编制都需要客观完整地跟进。预算的编制是预算管理的源头,然而部分高校的预算编制工作却难以令人信服。从人员方面来看,高校预算编制人员并非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高校事务繁多,管理难度参差不齐,人员能力也有高有低,难以避免一些非专职人员参与预算编制工作。事实上,即使存在专业的预算编制人员,在不了解高校实际情况前提下进行预算编制也很难制定较为完善的方案,因此,高校的预算编制方案很难有说服力。

从时间方面来看,部分高校并未提前进行预算内容的编制,加之编制效率偏低,编制时间紧张,管理方案难免不完善,后期需要审批也不能立刻出报告,导致预算编制耗费时间过长,编制项目启动时间较晚。短期预算方案出现纰漏也难以及时提出解决方案,不仅造成编制项目的延期,而且给其他财务管理工作造成困扰。

3.预算管理关系协调存在困难

一份完整的预算管理工作并非孤立存在的,它不仅需要与不同部门、人员工作进行协调,而且需要进行定时汇报、反馈与调控。高校预算管理在进行这些内容的协调时往往不尽人意。从预算管理委员会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关系上来看,平时信息沟通和联系不够充分,学院间的财务部门交流都不够深入,预算管理只被作为财务管理的附加项,难以融会贯通,思想上存在一定阻碍。

从预算管理工作与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来看,由于预算管理在学校内部管理中的分量不足,上级没有及时与下级部门沟通问题、解决问题,下级撰写的预算管理报告很难及时得到反馈,即使存在反馈,也往往是大方向的指导,细致的问题和内容都要由预算管理者自行把握,这项自由发挥内容既有好处也有难处,既是给予了预算管理较大的自由,也是预算管理工作难以受到重视、大力支持的原因之一。

从预算管理与教职工人员的关系来看,近几年来,高校管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离不开各界的支持和融资手段的升级,负债是把双刃剑,不仅意味着高校的全速发展,也意味着教职工的利益受到一定影响。在预算管理工作中也必不可少地需要平衡好教职工福利与高校发展之间的关系,二者纳入预算时也要增加考量,按照实际出发,完善预算内容。

4.预算执行机制存在问题

预算执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可以从预算工作的公开透明和监督执行的完整度两个方面来看待。一方面,在院系收支情况预算中,许多高校进行整体预算工作时院系预算是独立的,在预算执行时缺少公开透明举措,执行过程的偏颇无法及时披露,预算的执行也并非自下而上层层汇报,导致预算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从预算监督情况来说,高校很难有专门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甚至在预算执行时的跟踪执行都少见,预算执行存在不科学、不合理之处也很难纠错,预算用途不明,预算中途需要增加预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导致预算执行内容与编制内容存在偏差,预算结果与预算目标南辕北辙。预算执行缺少监控,出现问题难以及时追责。此外,预算执行后也缺少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虽然预算管理工作不能完全由量化决定,但是没有相应的激励方法,量化方式与考核工作缺少相关性,预算工作者缺少危机感,工作缺少热情。

三、关于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的建议

1.加强高校工作者对于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

一方面,管理人员需要将预算管理工作上升至战略管理高度,明确预算管理目标,将预算管理与学校发展管理方向保持一致,实现预算管理高度和层次的升级。将高校发展方向纳入长期预算的目标,加强二者之間的联系,拓展预算管理人员的视野,全面发展预算管理。

另一方面,为增强预算管理者的重视,需要将高校预算工作划分为多个模块,任务分配清晰,提高预算的可行性,将岗位工作分配到人,避免出现问题互相推诿的情况。此外,可以加强预算管理者的培训工作,提高其对预算管理工作的理解程度,将预算管理发挥的作用普及给基层人员,避免预算管理工作程序化。

2.完善预算管理的编制工作

一方面,预算管理者必须专业,能够熟练掌握预算知识,了解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开展工作时能够抓住重点,同时能够了解高校的发展特性,支出预算、收入预算都由合理的管理方案,对学校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性活动收入和经营活动收入、人员支出、公用经费、专项经费等支出活动都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并能从以往预算工作中得到总结和调整。

另一方面,预算工作需要提高效率,可以提前进行预算编制,给预算编制审核预留时间,增加预算编制的时间投入,不打无准备之仗。可以适当增加编制的人员,了解其他财务活动情况,掌握有利于预算工作经验的总结,实现预算编制科学合理进行。

3.协调预算管理与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关系

首先,预算管理委员会需要加强与学校其他部门间的联系,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应该由学校财管领导牵头召开预算编制会議,总结预算管理的要求,从总体到部分,细节部分由预算人员与其他部门共同商议,当然决策工作需要由预算人员总结得出。

其次,高校预算情况需要及时向上级提供报告,定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总结经验,减少不足,预算人员可以主动与上级领导沟通,参考管理者的意见,解决问题。

最后,在进行预算时也需要考虑到教职工的利益,预算管理实质上是提高高校管理质量,是维护学校利益的一项工作,而不是与学校人员利益产生冲突的,好的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协调好预算工作与教职工福利之间的关系。

4.加强预算执行透明度

预算执行机制的完善离不开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完善预算执行机制,保存资料,总结以往经验,回顾性的开展预算工作,同时记录情况可以及时调动,增强预算的公开透明程度。系统地进行预算执行安排,保障计划的进一步实施,提高预算的合理性。在学校基建项目、仪器采购、维修等大型项目预算中及时报备。

此外,高校需要构建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保障预算执行的顺畅展开,将人员绩效与奖惩措施相挂钩,奖优罚劣,扩大预算参与人员数量,做到全员展开、全面发展。

四、结语

总之,预算管理是高校开展内部工作的重要保障。完善的预算管理工作不仅能够帮助高效管理水平,而且能够促进科研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尽管目前许多高校在进行预算管理工作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要提高重视,密切关注工作进展,是能够及时解决这些问题的。高校工作者可以参照本文所述加强高校工作者对于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完善预算管理的编制工作、协调预算管理与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关系、加强预算执行透明度,从而科学、合理地进行预算管理工作,夯实管理基础,实现高校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宏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市场,2019(33).

2.唐照蓓.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市场,2019(33).

3.陈菲.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财会学习,2019(28).

4.李琨.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02).

(责任编辑:王文龙)

猜你喜欢

预算管理建议高校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