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2020-07-04刘青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有效策略

刘青宏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已经得到明显地提升,尤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其作用更加明显。现如今,如何将情感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已经成为广大政治教师最为关注的一项问题。本文简单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重点讨论了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情感教育 道德与法治 有效策略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过于传统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现阶段部分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课堂上仍旧以教师为主体,要求学生机械地背诵并记忆基础的理论知识,完全忽略了理解与认识的重要性,并侧重于考试成绩的提升,根本未能意识到情感教育渗透的重要性。另外,现如今现代化教学设备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当中,但教师却未能体现出此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在课堂上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照本宣科,严重影响师生课堂情感交流。

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立德树人,从本质上来说此课程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但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将一些抽象晦涩的知识点作为教学重点,未将其与实际联系到一起,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而部分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仅仅考虑到理论知识的记忆与背诵,未能重视作业的针对性与多元性,导致课堂教学目标难以通过简单的书面作业达成并检测。

二、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的有效策略

1.建构合理的学习环境

通过笔者对本校学生课堂表现的分析,发现部分学生难以真正地进入到学习状态,而枯燥的学习环境则是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现阶段,现代化教学设备已经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要教学工具,能够使学生有更加直观的课堂体验[1]。以《爱在家人间》为例,教师首先明确了本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理解家人对我们的爱以及掌握与家人沟通的技巧,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利用互联网丰富以“亲情”为主的教学内容,并制定好教学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給学生看,使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思考“亲情是什么?家是什么?”在情感学习环境中,学生展开了自主探讨,结合自身的经验与感受回答问题。接下来,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深化与拓展,自然地引入了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带着想法与感情展开高效的学习。

2.加强情感沟通与交流

沟通与交流是开展情感教育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自信,采取有效的方式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进行学习。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充分地融入情感教育,让学生受到平等的待遇,并以不断的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进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实践表明,善于鼓励与情感交流的教师所带的班级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相反经常性地批评学生会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甚至还会出现反叛心理,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初中政治教师应当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情感交流,以合理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实现高效课堂。

3.应用合理的教学情境

应用合理的教学情境是道德与法治课程高效开展的必要前提,该课程与生活实际密切关联。因此教师需要立足于教材,利用案例构造教学情境,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课堂上,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学会从情境中进行反思[2]。以《友谊与成长同行》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引入了这样一个案例来构造情境: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马龙与张继科是关系十分要好的朋友,他们一起在国家队训练,一起进步,在2016年奥运会乒乓球赛场上,他们两人展开了激烈的对决,结果是马龙赢得了胜利,实现了大满贯。但不管赛场上竞争多激烈,他们在生活中仍旧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说到这里,教师提出:“同学们,从案例中你们看出友谊到底是什么吗?你们有什么感想?”这一问题,为学生提供可充分发散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使他们可以站在情感的角度体会到友谊的深刻内涵。

4.增加社会实践作业

为了解决课后作业过于书面化这一实际问题,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知识点增加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探索,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更加深入体会相关知识点。以《社会主义新型民主》这节课的教学为例,课前教师简单了解了班级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与看法,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其本质与内涵理解过于片面。课堂上教师合理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新型民主”,使学生对此部分的知识有更加形象地认识。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社会主义新型民主,教师布置了课后实践作业,将学生分组,要求每组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访身边的人大代表,并利用微信小程序来充分体验网络问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具体实施,从而在情感上增强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认同和信心。

5.优化现有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态度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因此教师也应当格外重视评价方式的优化。传统教育理念下考试成绩是评价并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唯一标尺,这一评价方式未能考虑到学生的真实情感与真实表现,一定程度上也阻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优化现有的评价方式,将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情感考核融入其中,使学生以端正的态度进行学习与交往,并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除此以外,可将实践活动的表现纳入评价考核当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身的道德素养与综合能力,争取获得教师、同学以及他人的认可。

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现阶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方面做起,不断创新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尔瑞.初中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整合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9).

[2]徐志远,龙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机制和规律[J].思想教育研究,2011,(04).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有效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