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时引导,运用多种方法巧解“按比例分配问题”

2020-07-04郭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灵活运用

【摘要】按比例分配问题是小学六年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利用该知识解决问题可以用到前面所学的多种知识,教师要善于適时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巧解比例分配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按比例分配  比  多种方法  灵活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134-02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四单元的内容是“比”,信息窗2的内容是“按比例分配问题。”

一、例题导引,巧解比例

课本采用的例题是:明明的体重是30千克,爸爸的体重是70千克。科学研究表明,①儿童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4:1;成年人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7:3。课本中提出了2个问题:

1.明明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2.爸爸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一)教师细心引导,解决第一个问题。

笔者在黑板上画线段图,画一条线段表示30千克,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5等分,水分占4份,其他物质占1份,求各有多少千克?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又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对线段图的分析,给出了两种解法。

②解法一:4+1=5                     (总份数)

30÷5×4=24(千克)         (水分)

30÷5×1=6(千克)         (其他物质)

答:明明体内的水分有24千克,其他物质有6千克。

③解法二:30×=24(千克)          (水分)

30×=6(千克)            (其他物质)

答:明明体内的水分有24千克,其他物质有6千克。

笔者肯定了同学们的做法,这两种解法都是对的,用哪一种方法都可以。笔者引导学生分析了这两种解法的不同。解法一是在整数范围内利用整数乘、除法解决问题,解法二是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对解法一来说,还可以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分别求出4份和1份各是多少。对解法二来说,先求出总分数,再分别求出体重的和各是多少。

在笔者的启发、引导下,同学们又给出了如下解法:

解法三:4+1=5             (总份数)

30÷5=6(千克)    (1份的千克数)

6×4=24(千克)      (水分)

6×1=6(千克)        (其他物质)

答:明明体内的水分有24千克,其他物质有6千克。

解法四:4+1=5

30×=24(千克)      (水分)

30×=6(千克)      (其他物质)

答:明明体内的水分有24千克,其他物质有6千克。

通过比较、对照,我们可以看出,解法三和解法四比解法一和解法二的思路更清晰,过程更简洁,更便于自己和别人理解。在以后解决“按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中,提倡同学们用解法三和解法四。

(二)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爸爸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笔者完全放给学生,让他们在上面学习的基础上,独立去解决第二个问题。很快,同学们解决了第二个问题。笔者指2名做法不同的学生板演。

生1:7+3=10

70÷10=7(千克)

7×7=49(千克)

答:爸爸体内的水分有49千克。

生1的思路清晰,过程非常简洁、明了,是在整数范围内解决问题,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

生2:7+3=10

70×=49(千克)

生2的思路也非常清晰,过程简洁、明了,比生1的解法少写一步,它是在分数范围内解决问题,也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

生1和生2的解题过程,其他同学也都运用自如,大部分同学都写出了如生1和生2的两种解法,也就是前面介绍的解法三和解法四。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让笔者看他们的两种解法,情绪都特别激动,还问老师再做哪些题目。

二、适时练习,巩固所学

笔者趁热打铁,让学生们做课本46页自主练习的1、2、3、4、6题,学生们都赶快埋头于读题、做题,很快举起手,要求到黑板上去做题。笔者指了4名同学分别到黑板上去做1-4题。

很快,4个题的答案都板演完了,而且,每个学生都写出了两种解法。笔者巡视下面同学的做题情况,他们也都很快写出了清晰的做题过程,做出了正确的答案。等学生们全部做完后,大家共同看黑板上的板演。

(一)方法灵活,巧妙解答

生1:1题

解法一:1+19=20

2÷20=0.1(千克)

0.1×19=1.9(千克)

答:需要糖0.1千克、水1.9千克。

解法二:1+19=20

2×=0.1(千克)

2×=1.9(千克)

答:需要糖0.1千克、水1.9千克。

生2:2題

解法一:3+5=8

32÷8=4(块)

4×3=12(块)

4×5=20(块)

答:黑色皮块有12块,白色皮块有20块。

解法二:5+3=8

32×=12(块)

32×=20(块)

答:黑色皮块有12块,白色皮块有20块。

生3:3题

解法一:5+3=8

24÷8=3(小时)

3×3=9(小时)

答:一天的睡眠时间应是9小时。

解法二:5+3=8

24×=9(小时)

答:一天的睡眠时间应是9小时。

生4:4题

解法一:1+2+3=6

180÷6=30

30×1=30

30×2=60

30×3=90

答: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30度、60度、90度,它是直角三角形。

解法二:1+2+3=6

180×=30

180×=60

180×=90

答: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30度、60度、90度。

(二)学会比较,优化提升

板演的4个学生都写出了两种解法,笔者巡视时看到下面的大部分同学也都写出了两种解法。我让同学们比较这两种解法,说出自己更喜欢哪种解法。大部分同学认为解法四比解法三少写一步,都喜欢采用解法四的更简洁的方法和过程做题。这是一个做题的好习惯,值得提倡。老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和训练学生们,帮助他们养成善于比较、善于观察,而后采用最简洁的做题方法,写出简洁、明了、思路清晰的做题过程。

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师生的收获都很大。我们在快乐和享受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们欢迎这样的数学课堂,大家享受这样的数学课堂!

作者简介:

郭娟,女,汉族,中共党员,数学,教育硕士,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灵活运用
灵活运用放缩法,提升证明数列不等式的效率
吃透内涵 灵活运用——对“三线合一”性质的探讨
灵活运用导数知识,快速解答函数问题
灵活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灵活运用构造法,让解题更加高效
灵活运用转化思想 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灵活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看图说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