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升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2020-07-04杨东晓

新丝路(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学能力思政课青年教师

杨东晓

摘 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历史性成就的取得带来了中国社会全方位的变革。时代条件的变化,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发挥其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青年教师也应以此为着力点,加强理论学习、人格历练和技能培养,提升教学水平,增强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关键词:新时代;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新时代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需要我们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为此,我们应该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理直气壮地开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一、开好思政课三大教学着力点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指出:“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这就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尤其是占据主体力量的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发挥其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方面的关键作用,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增强师生获得感。

1.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2]当前,中国正处于历史性变革的关键时期,面对多元的思想、多样的人群和多变的情况,我们迫切需要增强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但公共舆论场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仍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质疑,“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3]这种混乱状况随着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而变得更加复杂、紧迫、难控。因此,如何在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的发展趋势中,增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力,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主导地位,是现阶段思政课程教学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4]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掌握,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青年一代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其成长发展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兴衰。而青年学生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较之其他青年群体更具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他们对于社会问题和现象、党和政府的工作、国家发展态势和世界局势演变等重大政治问题也更容易形成自己的认知和判断。但是,因其成长的局限,青年人阅历不广,辨别能力较差,容易用自己理想化的认识来理解世界,难免会出现问题,尤其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因此,办好思政课,增强其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引导其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5]

因此,在思政课程开展过程中,青年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让学生充分感受马克思主义这本“真经”的魅力,并将其作为行动指南,在实践中践行“真经”。

2.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6]当前,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新形势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国民个体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为其提供衡量个体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标尺,帮助每一个人寻找人生活的目的和意义、理想和追求,是我们不断凝心聚力共创美好时代的重要思想基础。为此,我们在强调要扎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更进一步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整体谋划、系统思考,将其充分纳入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当中。

当前,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让我们进入到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正因此,青年大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而如何在这种多元对立、自由缤纷的舆论场中,为我们青年学生群体构建起坚固的堡垒,抵御所有不良思想倾向的影响,就成为当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亟须关注的重点问题。教师作为教学培养体系中的主体力量,“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高校思政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教学目标培养上,不仅应该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对其进行情感和价值引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触及人心灵中最内在、最深层、最根本的部分,即涉及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活动。这里不能外在地改变,而是需要内在的触动,更进一步地说,要取得真正的效应,就要通过这种内在的触动,使之成为一个人的价值认同和追求。[7]

那么,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教师和学生注入时代内涵,使高校的教学育人工作有明确且正确的着力点,是帮助青年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3.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当前,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但是,历史性成就的取得,也为年轻一代的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守护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并继续推其向前,成为当前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需要考虑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8]要想青年有力量,对国家、民族有担当,就必须更好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9]

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当前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这些都成为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攻克的难题,而这些难题的解决同样也需要我们青年一代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与祖国同心同行。为此,高校思政课对于学生的培养就更应该“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我国是中国共產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10]对于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来讲,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继续坚持守正创新,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其成为能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金课”。

二、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当前,随着高校思政课系列建设改革方案颁布实施,思政课程建设也在改进中不断加强,课堂教学状况显著改善,大学生学习获得感明显提升。但是,具体到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问题也还存在,在某些方面,甚至影响了教学效果,对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形成阻碍。

一是部分青年教师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尚有不足。思政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极强,但在行课过程中,更应该突出其理论性。原因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我们首先强调要从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上来展开,以此提升大学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所以,突出理论性是实现总体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进一步提升其实践能力的根基。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必要具备扎实完备的理论功底。但如今仍然存在部分教师未能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展开充分系统地学习研究,对经典原著的内核吸纳接收不够;未能深入理解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浅出、活灵活现地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未能充分把握思政课教学以思想理论引导价值认同的特殊性,导致在思政课教学开展过程中,或过分追求形式的新颖和课堂气氛的活跃,对教学内容的深入解读较为缺乏;或仅将理论当作知识点讲解,难以形成对学生的启发引导。

二是青年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现较为缺失。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反映在教师的道德品质、知识修养、性格、气质等方面,是教师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人格魅力的突出展现不仅能让学生受到直接的影响和熏陶,同时,也能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提升教学成效。可以说,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关键因素及重要保障。而青年教师因其个人年龄、经历、喜好等与大学生均较为接近,故此形成在教学过程中的天然优势,那么如何充分展现其人格魅力,用自身的言传身教在学生的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更好提升课堂的温度与热度,就成为当下青年教师理应更为关注的重点。但是,当前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种种约束,导致部分教师对此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未能以此为抓手提升课堂成效,增强亲和力,不失为教学当中的一大缺憾。

三是师生互动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不够。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的主要构成包括施教者教师、受教者学生两方,因此,在打造思政“金课”,加强课程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坚持教与学的双向配合,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效率,促成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充分展现课堂的价值,成为当下课程改革的焦点。如今,在思政课堂上,由于认知和能力的局限,一方面,部分青年教师一味强调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认识状况和心理需要,导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疲于应付、反映消极。反之,另有部分青年教师在“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的引领下,一味注重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性学习自主权,缺乏对学生学习、学法的必要性指导,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在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幌子下,最终沦为让学生“放任自流”。

三、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如上所述,当下国家实力的快速提升以及相伴随的社会全方位变革,为我们开好思政课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青年思政课教师作为铸魂育人的主力军,在当前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明确提出了“三为、六要、八统一”,为新时期更好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提供了基本遵循。按照这一指引,结合上述问题,青年思政课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1.加强理论学习研究

思政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渠道、主战场,能否把握住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键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否有效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也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思政教师的理论武装就要及时跟进一步,要舍得花精力,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为此,应做到“三要”:一是要加强专业理论学习研究,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深学深悟、常学常新,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理解和把握;二是要持续不断关注时事热点,洞察民生百态,及时通过理论学习分析研判当前现实,以满足自身学习需求以及学生学习期待;三是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根据学生需求与期待,适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结合当前中国的国情、社情、民情,结合学生关心的故事、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学生自己身边的故事来进行课堂讲授,增强思政课程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

猜你喜欢

教学能力思政课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