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2020-07-04徐波郭格
徐波 郭格
摘 要: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文化旅游产业优化供给端的结构性调整,以满足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品质化需求。本文以蓝田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视角,分析现状并进一步探析蓝田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文化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发展策略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作用,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为适应这种变化,文化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蓝田县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在摸索中不断前行,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差距。本文通过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蓝田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探究蓝田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策略。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文化旅游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人民已经不再像过去简单追求物质享受,也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产生了无限的渴望。当前,我国国民人均收入不断增长和中产阶级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旅游作为他们放松和休闲的形式,但目前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着市场供给和游客需求不匹配的问题、“过剩”与“稀缺”并存的景象,内涵式、精品化及优质型供给不足,已无法满足旅游者对旅游多元化的需求,国民旅游消费的升级正在倒逼文化旅游产业供給侧改革。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1]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文化旅游产业也不例外,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的配置状态,不断提供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蓝田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蓝田历史悠久,是人类先祖的发祥地之一,蓝田是华夏文明最早的萌发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蓝田作为古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是唐代宫廷名画家韩干、北宋神宗年间著名的“四吕”兄弟、近代著名理学家牛兆濂等历史名人的故乡,也是唐诗画家王维隐居的地方,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遗存。蓝田自然景观秀美,是西安东南秦岭北麓旅游带的重点区域之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山雄水秀,川美岭阔,自然风景秀丽,有驰名中外的公王岭蓝田猿人遗址,被誉为“第二敦煌”的壁塑瑰宝水陆庵,建于隋唐的佛教净土宗圣地悟真寺,东汉才女蔡文姬墓,地下神宫辋川溶洞,王维别业遗迹,风景迷人的汤泉湖以及兼具华山之险、黄山之秀的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大批人文、自然景观。近年来,蓝田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急剧攀升,旅游产业在三大产业占比明显提高,旅游总收入保持增长的势头。蓝田县接待游客数量从2017年的3302万人次增长到2018年4208.26万人次;蓝田县旅游收入从2017年的75.7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6.79亿元。但是在文化旅游深层次发展中依然存在不足与短板。文化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简单的游山玩水、观光娱乐已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对文化旅游的需求。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蓝田应当抓住机遇,深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品质高质量发展。
当前蓝田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建设省级旅游示范县的目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景区现有硬软件设施还不够完善。包括旅游道路、停车场容积率、旅游公厕数量、标识指示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难以满足游客激增的需要。二是旅游纪念品结构单一、创新性不够,缺乏文化内涵。旅游纪念品是地方民俗风情的缩影。当前蓝田县旅游纪念品市场趋同,科技和文化附加值较少,没有形成品牌。三是旅游公共服务功能较弱。现有景区普遍规模偏小,开发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单一,对高端客源市场吸引力不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和“商、养、学、闲、情、奇”旅游综合要素体系发展不协调,综合拉动效益不明显。
三、蓝田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1.精准改革提质发展
一是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途径,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功能服务、加快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推进产业融合与跨界融合,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业供给侧结构不合理、不平衡,不能适应需求侧多元化、升级型市场消费的矛盾,使我县成为推进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
二是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常态化机制,针对导游,酒店、餐饮管理人员、民宿业主、管家和乡村旅游等各类旅游从业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和考察培训。同时建立一支专业的旅游管理队伍,在整治旅游市场乱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动文化旅游健康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深化人才体制改革。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生产要素,旅游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支点是高素质人才。无论是旅游景区规划、旅游产品开发,还是旅游路线设计、旅游企业团队建设,旅游人才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发展旅游文化,实现旅游文化由低端向高端演进,需要培养旅游人才。充分利用全县“双创”平台,通过建立旅游文物“人才库”,肩负起分析和判断市场变化的重任,从而可以及时对营销策略进行调整。争取人才扶持基金,与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引进旅游文物高端人才,激活旅游与文物人才活力,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引领、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同时发展旅游教育,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
2.品牌引领升级发展
文化旅游供给实质上是一种服务的供给。旅游服务是指旅游业服务人员通过各种设施、设备、方法、手段、途径和“热情好客”的种种表现形式,在为游客提供能够满足其生理和心理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过程中,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产生一种精神的心理效应,从而触动情感,唤起心理上的共鸣,使其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产生惬意、幸福之感,进而乐于交流、乐于消费的一种活动。对于旅游服务而言,其包括的方面很广。除了为游客提供门票和告知游客景点浏览注意事项外,文化旅游服务重在让游客理解景区的文化,感受到景区的魅力。
打造品牌化文化旅游产品与项目,着眼于自身优势资源或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做好差异化定位,开发出特色化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将文化特色融入到旅游各环节、各要素、各层面中,尽可能避免同质化竞争,以丰富内容、独特品质、优质服务、综合效益打造出文化旅游品牌,继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3.深度融合全新发展
当前,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不断加强,加速推动着包括文化旅游、会奖旅游、婚恋旅游、体育健身旅游等新业态发展,并在更大空间、更深层面上推进了全域旅游创新发展。深化资源共享、产业融合,依托现有的医疗、农林、工矿、水利、交通、村镇、街区和文化教育等各类社会旅游资源,开发与民众生活融为一体的大众休闲产品与新颖人文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与精准扶贫的跨界融合,与文化体育、研学、特色小镇、商贸、工业等的深度融合。
4.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制作和设置跨区域旅游交通标识、乡村公路旅游标识等,规范公共交通标识,完善和提升车站、重要旅游道路沿线、重点旅游区域交通标识服务功能。建设一批风格独特、数量充足的停车场、旅游公厕、游客中心、自驾车营地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便捷高效的旅游功能体系。
5.创新宣传营销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阐述中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而互联网+技术则是提高供给体系效率的重要抓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直接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2]文化旅游经济是一种体验经济,具有非生产性、交互性、不可替代性等经济特征,因此可以借助技术力量更好地服务游客,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和游客旅游体验的顺利开展。
运用“互联网+”平台,引进VR、H5等新媒体,借助智慧旅游管理服务平台,完善来蓝田国内外游客抽样调查制度,适时开展分層次的旅游市场大数据应用研究与第三方效益评估,强化蓝田旅游市场营销推广的针对性和精准性,立足西安、渭南、商洛等近程市场,积极开拓四川、山西、河南、甘肃等新市场。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方式,积极借助腾讯、阿里巴巴、驴妈妈、携程网等平台,加强旅游宣传推广合作,推出蓝田特色旅游特色产品。激活宣传效应,在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及新媒体、自媒体平台上宣传蓝田旅游资源和热点事件;加大客源地营销、网络营销、事件营销力度,形成覆盖面广、营销对象精准、方式方法新颖、“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性全域旅游营销体系。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G].北京:学习出版社,2017年10月
[2]徐文明.论文化旅游业的供给侧调整与提升策略[J].青海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
[3]王斌、陈艺天、魏洁云.西安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8年第26期
作者简介:
徐波(1990--)男,助教,硕士,中共西安市委党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文化。
郭格(1991--)女,助教,硕士,中共西安市委党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