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在“双创”中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020-07-04舒洁
摘 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组织方式,正在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倒逼政府、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等各方面、各领域的改革,也倒逼政府行政方式、行政理念、行政文化的转变。因此,为了全面推动创业创新活动的繁荣发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需要从优化营商环境入手,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打造创业创新人才高地,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从而构建起高质量的“双创”生态体系,为释放“双创”活力不断地清障搭台。
关键词:双创;“放管服”改革;政府作用
2013年1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信贺全球创业周中国站开幕,他在贺信中表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正式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按照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部署,中国将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19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提及要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我们可以看到,为了全面推动创业创新活动的繁荣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创业优惠政策和帮扶计划,为双创的繁荣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与“双创”的逻辑关系
在当前供求关系日益复杂、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许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但这些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却不是政府发现和培育出来的,而是“放”出来的结果,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十八大以来一直在强调要进行“放管服”改革的缘由。“双创”的出现和发展实际上就是一个改革,它就像是杠杆上的那个支点,轻轻一撬,就撬动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倒逼着政府、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等各方面、各领域的改革,同时也倒逼着政府行政方式、行政理念、行政文化的转变,可以说“双创”是一个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改革过程,从而为提升政府的服务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创新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实现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因此,政府“操心”创业创新,并不是“越位”,而是在承担一种全新的责任。要摒弃惯性思维的衡量评价标准,以新的理念和意图去努力培育诞生更多有利于“双创”发展的环境,通过创业创新来促进社会的纵向流动,来为普通百姓开辟一条新通道,即在一个开放公平而有规则的社会和市场里,无论你来自哪里、背景如何,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拓展自己的人生,获取每个人的美好生活。
二、在“双创”中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策略选择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2018年9月18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组织方式,如何进行“升级”对政府治理带来一些新的课题,那么政府如何创新监管,如何创新服务来适应新的形式、保障“双创”升级呢?总的来说,就是要为创新创业者不断地清障搭台,营造氛围,提供高质量的创业创新环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营商环境,营造高质量双创生态体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需要具体的创业创新环境和优良的投资服务环境。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因此,地方政府如何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服务,至关重要。要制定完善的促进“双创”发展的政策,结合“放管服”改革要求制定群众和企业“当日办结”和“办事不跑路”事项清单、“容缺办理”等举措,进一步取消和下放与促进创新创业密切相关的审批事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营造有利于创业的良好环境。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创新监管方式”。因此,在新一轮的改革中,要以“提高行政效能”打造“审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营商环境为契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监管机制,依法惩治违法行为,保护知识产权,建立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动力,鼓励创新创造;深化投融资体制、税收、金融、流通体制等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打开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闸门,为扩大就业发挥“推进器”、“容纳器”的作用。
2.打造创业创新人才高地,让人才“西北飞”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城市的转型发展,需要人才;城市的追赶超越,求贤若渴。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人才是决定性因素。
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需要借鉴深圳的做法,如深圳华为、中兴等高科技企业每年都在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吸收3000-5000名毕业生加入科技创新人才大军,将大规模的人才引进工作交给企业来做,不拘一格吸纳更多人才。对西北内陆地区来说,要通过激活创新创业主体,鼓励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在地区创新创业,设立“创业子基金”,探索股权激励,释放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创业活力,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手段和方法,建立健全相关保障制度,加强市场化人才引导工作,形成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使人才“东南飞”变成“西北飞”。
3.深化高校改革,用好科教资源和人才优势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因此,要发挥好科教资源优势,把高校当宝,用好科教资源、人才资源,加快推进创新创业。要深入推进高校创新改革试验,深化“一院一所”模式,要对大学生创业进行引导,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能力、意识以及对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整合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完善市场化运行长效机制,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创业资金支持体系。要树立“支持高校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主动上门提供服务,联手驻地高校建设一批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支持开发区、众创空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辅导,运用社会各类资源建设高校创业孵化基地。鼓励知名高校创建创业大学,开设创业课程,推动高校普及创业教育,支持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创业培训。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和创业服务,努力扩大创业规模,提高创业比例。开放教学实验资源,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加强跟踪扶持,让高校师生都能在本地区创新创业,让科技成果源源不断流出来,使之成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
4.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
相比较美国硅谷,其成功是得益于自身独有的特定的文化、精神和环境,即竞争合作的开放氛围,献身职业、成就事业的精神,新创意不断涌现的环境,支持创业的土壤,创新源头和需求终端之间不断互动的创新体系,鼓励冒险、允许失败的新文化。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创新文化。因此从更深程度上培育区域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对于释放地区“双创”活力、吸引“双创”人才等是至关重要的,将有利于使坚持到底的创业精神深入人心,使参与创业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并成为更多人追求的梦想。
对于政府而言,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就要在增加有效制度供给上下功夫。这既是“双创”持续发展的土壤,更是政府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的首要职责。要用法律、制度的力量来完善“双创”的生产制度、分配制度、消费制度,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产权界定方式和收益分配方式,依托专业园区、创新型孵化器、加速器等,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的创业服务机构,建立创业服务联盟,构建市场主导、政府支持、资源共享的创业服务环境,用宽松的制度文化环境有效降低“双创”的制度成本,助推“双创”可持续发展。
总之,“活力增长财力,人气带来财气”。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在最大范围内推动人财物等各种市场要素自由流动,更可以倒逼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实现改革突破,最终提升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鲶鱼效应也好,蝴蝶效应也罢,都是通过关键环节的突破,最终带动面上的变革。
参考文献:
[1]王京生、陶一桃.“双创”何以深圳强?[M].海天出版社出版,2017年09月
[2]李鐘文等.硅谷优势--创新与创业精神的栖息地[M].人民出版社,2002年01月01日
[3]余晨.硅谷创新背后的秘密——人文精神和信仰[EB/OL],https://www.huxiu.com/article/31935.html,2014-04-16
作者简介:
舒洁,中共西安市委党校(西安市行政学院、西安社会主义学院)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讲师,公共管理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