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教材成为学生写作技能的源头活水

2020-07-04胡亚娟

关键词:素材文本教材

胡亚娟

摘要:写作是情感体验的一种外化形式。写作技巧可以使感情更富有表现力。提倡以课本为写作参考书,利用课堂教学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教材;技能技巧;素材;文本;内容与程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117-2

小学和中学都开设专门的作文课,一直以来,中小学写作教学效率并不高,老师们除了督促学生多读多写外没有更好的办法,而学生呢,则害怕写作,为了考试只好硬着头皮去冥思苦想、去拼、去凑,写作能力越来越低。写作教学的低效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考试中作文的分值却在逐步增加,作文的成败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优劣,因此,家长学生都对此大伤脑筋。目前社会上各种写作辅导班、写作辅导书便大行其道,家長对此更是趋之若鹜。

其实,我们何必舍近求远,大费周折?如果我们能以课本为写作源头活水,利用课堂教学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岂不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我们可以在哪方面留心呢?

一、利用课文文本积累素材、美化语言

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写作比成煮饭的话,那么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就好比煮饭用的米一样,再聪明的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写文章也是如此,要想做到内容充实有意蕴,就离不开一定的材料做支撑。如果平时不注重材料的收集、积累,或手中材料陈旧贫乏,考场作文则不能给人眼前一亮的印象,结果可想而之。

其实我们平时所学的课文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精品文章,不管是事例还是遣词造句都极具代表性。学习《钱塘湖春行》这一课时,带学生领略西湖早春的旖旎春光,感受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后,课外拓展延伸的环节就布置了积累“诗中春”的作业。学习《渡荆门送别》欣赏荆门山外壮丽优美的景色,感受作者对故乡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后,课后要求积累“诗中乡愁”。

此法既使学生掌握了课文中的诗句,领略诗词意境美、语言美,又促进了学生横纵向对比,接受美的熏陶感染,完成素材积累。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像这样随手做一些摘抄笔记,能把其中的代表事例、经典词句让学生摘抄下来进行分类,积累语言素材里事例、词汇多了,到用时就非常方便了。选择的余地大了,语言也就更加准确得体了。

二、利用补写文本使思维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在教学中稍加留心就会发现让学生进行补写的练习不在少数。如《皇帝的新装》课后练习题中就有一题让学生续写《游行完毕后》,有的学生会让皇帝大怒,重惩骗子;有的想使皇帝将新装“赐”给骗子;有的设想皇帝让所有大臣和他一样都穿“新装”;有的设想皇帝受冻而死,这样的练习可以很好的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再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后就提出设想“假如父亲将我从峭壁上救下来对我会有什么影响”,“如何看待父亲的这种做法”,引导学生走出课文固有的思维模式,为思维的开拓变化留下充分余地,使知识能灵活地聚合、跳跃、置换、碰撞,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三、利用教材文本变奏布局整篇文章

写文章一定要善于借鉴。所谓借鉴,就是借其手法形我之文,某文选材典型精当,我借其材为我所用;某文开头或结尾别具一格,我学而时用之,即为我之技能;某文立意新颖深刻,我借之以提高认识水平和思辨能力。……这些都是借鉴。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在多读的基础上,再学会借鉴,作文的水平就一定会提高。

结构对于文章来说至关重要,关于写作技巧,就是我们怎样选材和把文章组织起来。是按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写还是先写出结果再叙述开始呢?或者来一个故弄玄虚。课文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比如《答谢中书书》这一课的结构就很有普遍性,它的第一小节先总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接着抓住“美”字分别描绘四季之景和晨昏之景,最后抒怀“实是欲界之仙都”,提供了写景类文章结构的模板。《藤野先生》、《列夫·托尔斯泰》都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在《学写传记》的写作练习时,不少同学不约而同使用了这种技法。再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是典型的倒叙写法,学完这一课后很多同学在当次的作文中不约而同的也采取了先写结果引起读者好奇而后推出原因的方法。学完《邓稼先》这一课后很多同学学会了把人物放在大的社会环境中去凸显人物,使用诗文和环境描写衬托人物,还学会给文章分段加上小标题使文章结构既清晰又新颖。

四、利用课堂练习契机,培养语言思维,练出勤快笔头

有了素材,有了程序结构,如果再加上优美的片段描写,就更加完美了。在语文课堂上这样的机会并不少。比如,笔者每节课前的三、五分钟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时间。训练的具体内容是和学生商量决定的,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讲一个成语故事、介绍一则名(格)言、推荐一本最喜欢的书、对近期时事和新闻热点进行评论等等。讲解时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由神态自然,语言清晰简洁到落落大方、语言流畅生动等。按顺序轮流往复,每个学期每位学生都能多次地得到登讲台当众讲话的锻炼机会,学生不仅练就了“说”的能力,满足了初中生的表现欲,而且树立了自信心,更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再如,可以通过仿写练习、片段描写继续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学完《列夫·托尔斯泰》、《藤野先生》后,让学生通过文中几段典型外貌描写,了解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再自选模特进行片段训练。学习《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品析自己喜欢的诗句这一开放式问题,一女生就领悟出“那朵流星”的“朵”字用得别具匠心,因为“朵”字会使人联想到那颗流星犹如“花”一样美丽动人。不仅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语文素养,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潜能。

在带领学生饱含激情地学习了现代诗《理想》后,一同学就创造性地模仿流沙河的《理想》写出了《爱心》:“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荫。” 这样生动而有哲理的诗歌。不用说,片段描写练好了,还愁整篇的文采吗?

五、紧扣教材写作体系,重视日常写作训练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现行部编教材的写作专题与旧教材相比做了很大调整,它的编写体系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开始,逐步培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各类文体及游记、书信、小传等实用类文体的写作能力。

七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如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文从字顺”),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写人记事的能力;八、九年级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文本写作,一是文体写作,如“撰写演讲稿”“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论证要合理”等;二是改编式写作,主要是学习仿写、改写、扩写、缩写;三是作文程式学习,包括“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修改润色”“有创意的表达”等内容。每个单元的专题设计,尽量与本单元阅读的学习重点相配合,写作题目力求灵活多样,并注重搭建台阶,突出支撑性和指导性。可以说是最好的写作训练体系。

只要教师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重视写前的指导,提前指出可能会出现的误区。实践写作后重视精细批改,指出优缺点和改进意见。利用作文讲评课进行赏析点评并要求学生对作品进行反思再修改,日积月累中学生的写作技能必定能逐步提高。

以上只是笔者在日常作文教学中的一些粗浅总结,我将继续以课本作为“源头活水”,脚踏实地深入探索如何守住课堂阵地提高学生写作技能。“漫漫其修远兮”,吾愿继续“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西安市文景中学,陕西 西安 710018)

猜你喜欢

素材文本教材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教材精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