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综合素质拓展教育的区域建构与思考
2020-07-04强洪权潘望洁
强洪权 潘望洁
编者按:当下中小学生所处的素质教育生态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在为贯彻党的素质教育方针而努力,但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依然普遍存在过度关注升学率等老问题。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基于课题研究“区域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拓展教育行动研究”,在5年的实践探索中,滨湖教育人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使青少年綜合素质拓展教育从封闭的学校空间不断走向生活、自然和社会。同时,走出课本看课程,融合课内外教育资源,从单一的书本内容不断拓展为多元课程结构体系,为青少年学生打造了“玩美”特色课程,丰富了课程学习方式,让滨湖学子收获多元成长。
【摘 要】当下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培养和发展人的核心素养,提升综合素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审视区域青少年学生素质现状,着眼立德树人和实践育人,整体设计课程建设的框架,拓展学习时空,丰富学习方式,构建综合素质拓展教育实践的滨湖样态。
【关键词】综合素质;拓展教育;区域建构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6-0046-03
【作者简介】1.强洪权,江苏省无锡市教育局(江苏无锡,214131)社会教育处处长,高级教师;2.潘望洁,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江苏无锡,214074)局长,高级教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体目标指出: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标志着第九次课程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其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实质就是包含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在内的一种综合素质。从《纲要》总体目标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两者之间在本质上可以说是一致的,就是要追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开展综合素质教育,这应是当下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为此,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努力审视区域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提出并确立了“区域青少年综合素质拓展教育行动研究”这一课题,着眼立德树人和实践育人,开展区域性拓展实践,积极探索区域综合素质拓展教育的有效路径和实践样态。
一、现状与问题:青少年综合素质拓展教育的区域审视
我们调查研究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现状,情况不容乐观:学生身心综合素质不够理想,体质较弱,心理脆弱;做事实践素质不够理想,偏重书本知识,忽视实际运用;社会适应素质不够理想,缺少应有的价值体认和责任担当,不善合作共处。总的来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依旧缺乏,整体综合素质不尽如人意。
由此,我们认真审视区域教育,深入剖析滨湖区青少年综合素质拓展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思想观念问题,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制约了综合素质拓展教育的深入开展,领导、教师和家长仍过于重视学科文化知识学习,关注学业考试成绩的高低,忽视青少年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培养。二是整体规划问题,区域性综合素质拓展教育尚缺乏系统性课程架构,各类拓展教育活动目标比较单一,内容比较零散,拓展教育时空仍显封闭,大多满足于区内、校内实践基地,学习资源还不够丰富。三是操作实施问题,校际综合素质拓展教育存在不平衡,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力度不一,随意性较强,缺乏整体一贯性设计,在拓展教育学习样态上缺少开放性探索,活动方式比较单一。
二、理念与行动:青少年综合素质拓展教育的区域建构
我区以多部委联合下发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实施为契机,把青少年综合素质拓展教育课程纳入区域性整体课程建设的框架,着力拓展适宜青少年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学习时空,丰富学生学习方式,积极探索综合素质拓展教育实践的滨湖样态。
1.明晰基本理念。
一是知识学习与品行修养的统一,着眼立德树人,彰显拓展教育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具体的拓展实践活动中实现必备品格的锤炼。二是学科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着眼实践育人,突出拓展教育的实践导向,让学生在多样的拓展实践活动中实现关键能力的提升。三是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着眼整体育人,丰富拓展教育的实践内涵,让学生在全面的拓展实践活动中实现个性特长的发展。
2.延展学习时空。
开展综合素质拓展教育需要更广阔的教育视野,更多元的育人资源,需要进一步延展学习时空。学习时空的延展努力体现“三个走向”。一是走向生活,将拓展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着力于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体验生活,培养生活智慧。二是走向自然,将拓展教育的课堂向大自然延伸,着力于让学生更真切地认识自然,拥抱自然,激发自然智慧。三是走向社会,将拓展教育的实践舞台融入社会中,着力于让学生经历社会实践,感受社会,生成社会智慧。
3.建构课程框架。
基于青少年综合素养拓展教育的需要,区教育局、各学校除关注国家基础类课程学习外,还开发和实施拓展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把文化知识学习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整体规划、设计“玩美”特色课程,努力实现国家课程区(校)本化拓展和区(校)本课程特色化建设,形成“两级三类”全覆盖拓展课程内容框架体系。拓展教育课程分为区级和校级两大块内容,形成学科延伸、综合实践和“211”特长三大拓展教育课程类型。具体而言,在学科延伸类活动中,主要开展“跟随课文做研学”活动,实施“三段九级”研学旅行课程;在综合实践类活动中,主要开展“走出校园做拓展”活动,实施“六大主题”系列拓展课程;在“211”特长类活动中,主要开展“拓展课程校校行”活动,实施“缤纷校园”个性特长课程。
4.丰富学习样态。
一是开展主题式项目学习。这种样态的学习是以主题为核心,以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完成项目确立、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其学习过程是一个寻找真实问题、“质疑、探究、合作”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二是开展跨学科融合学习。这是打破学科界线,实现多门学科参与、介入的一种学习样态,旨在通过多门学科资源和元素的融入,充实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自我认知实践活动,丰富、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提升综合素养。三是开展社团化拓展学习。这是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教师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开发相应社团课程,提供丰富的活动菜单,供学生自主选择,在社团活动中接受较为专业化、系统化的特长拓展训练,实现个性化发展。
5.优化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全域地缘资源共享机制,组建滨湖“大教育协作联盟”,有效整合区内外各类教育资源和可转化的非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并建立社会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整合的长效机制,使具有育人功能的社会教育场馆成为我区中小学生开展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的教育场所,形成了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总抓、各中小学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单位协同保障的拓展教育支持系统。
二是建立学校主体运作保障机制,采取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双轨并进、区校联动和社教互动同步推进的运作机制。区教育局强化政策引领和顶层设计,出台《滨湖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本规划》《滨湖区中小学实施学校体育、艺术、科技教育“211”项目指导意见》等文件,引导学校自主探索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教育的特色领域和校本项目,将相关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保证了研究的推进。
三是探索学生自我激励评价机制,旨在通过全面、有效的评价,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增强素质发展信心。我们采用“三全+典型”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自我激励性评价。首先是数据跟踪:全面+典型。构建学业拓展、品格养成、体质健康的数据记录和分析系统,横向全面覆盖,纵向追踪对比,形成进阶式个体综合素质发展轨迹描述,旨在让学生关注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的全面性,并发现自身发展典型数据和专长素质,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自我规划。其次是事件记录:全程+典型。采用简洁的语言、代表性图片等方式,从综合素质发展诸方面,全程记录各类拓展活动的参与情况和收获,对自己参与拓展活动的关键性事件进行自主记录和评价,形成综合素质发展电子档案,定期组织反馈展示,实现相互发现和超越。最后是榜样引领:全员+典型。注重评价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体现“一个都不能少”,并且注重在活动中寻找榜样,通过榜样激励不断挖掘全体学生潜能,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向着“成为他人榜样”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