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职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0-07-04刘燕婷

对外经贸 2020年6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

刘燕婷

[摘 要]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是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是就业与创业双通道的开拓,是创业理论与教学实践相互的渗透,是单一的专业能力培养到综合适应能力培养的过程,是高职教育新需求与旧供给矛盾调和的必然结果。针对目前酒吧相关课程的开设现状以及酒吧课程性质与就业创业适配度高的特征,从课程理念更新、课程群优化、课程内外教学互补和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四个方面进行基于高职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的酒吧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就业创业一体化;酒吧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章标识]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06-0126-04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Bar Service and Management Course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Liu Yanting

(Zhejian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llege, Zhoushan Zhejiang 316021)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t is the development of double channels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It is the interpenetr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teaching practice. It is a process from the cultivation of a single professional ability to the cultiv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adaptive ability. It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reconcil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new demand and the old suppl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aper analyses the necessity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from two aspects starting from the research status, formation background and goal connot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urse "Bar Service and Management" and the nature of the course and the high adaptability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We propose the construction of bar course group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integration training model. The teaching reform of "Bar Service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s carried out from four aspects: renewal of curriculum concept, optimization of curriculum group, complementarities of teaching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urriculum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Bar Service and Management; Teaching Reform

一、大學生就业创业一体化的形成机理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研究现状

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宏观层次的研究集中在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和建设路径等方面,研究起步较早,研究内容相对丰富,李幼平等(2009)从课堂培养模式、课外培养模式和成立创业园三方面阐述高校创业就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张静(2013)基于复杂性思维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界定了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的内涵,从就业创业思想教育体系、教学体系、实践教育体系、文化教育体系和教育服务体系五个方面阐述了就业创业一体化的内容;刘东南,李其平(2014)提出完善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一体化策略;朱建新(2016)从开展课堂教育、加强实践教育活动、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和竞赛活动、构建教育服务体系四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一体化理论的建设方法;周哲熙(2017)通过构建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创业论坛和创业训练营、学生创业实践等三方面探索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一体化培养体系。

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中观层次的研究集中在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等方面,实践指导意义较强,刘晓明(2010)提出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运用和深化,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提出基于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尹宝重等(2014)提出植物保护学科“专业—学业—就业—创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高会艳(2015)指出全面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开发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杨璘璘(2016)从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校企合作改革三方面实现就业创业一体化的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颜坤(2016)提出政府、社会、学校一体化的大学生创业就业培养机制;杨柳(2017)从专业课程改革、通识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三方面出发,依据就业创业一体化建设商务俄语专业。

从现有文献的研究内容来看,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與中观层面,微观层次上,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对课程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对接和渗透的研究十分匮乏,表明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在具体的应用与理论研究上还有待向纵深方向挖掘。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理念的形成背景

1. 宏观背景

第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理念,2012年3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九项任务与措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新方向;第二,分层分类教学法为高职人才培养和就业提供了新方法,分层分类教学法早期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风潮下,分层分类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新的方向,依据学生性格特征、创业意愿、创业基础等因素因材施教,通过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学生提供就业与创业双通道;第三,高职教育同质化为高职教育带来了新挑战,高职教育同质化是指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就业渠道、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定位等方面出现雷同,高职教育同质化迫切要求高职教育寻求新的突破;第四,服务行业重构为高职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方向,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下,智能技术日新月异,服务行业面临结构化重置问题,高职服务类专业如酒店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等专业面临巨大的挑战。

2. 地方特色

浙江省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密集的区域,私营经济发达,创业氛围浓郁,创业区域广泛,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商精神,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多数学生来自浙江省内,受家庭教育、社会氛围的影响,创新创业具有天然的土壤,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依据综合性和终身性的原则,从创业知识(行业知识)、创业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创业意识(商业意识、经济意识)和创业精神(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四个维度对大学生课程系统进行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三)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的内涵

1.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的目标

依托学校专业特长与资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按照分层分类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因素,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就业、创业或就业后再创业,在就业时更具竞争力,在工作中更具创新力,在创业时更具成功性。

2.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的内涵

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是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是就业与创业双通道的开拓,是创业理论与教学实践相互的渗透,是单一的专业能力培养到综合性适应能力培养的过程,是高职教育新需求与旧供给矛盾调和的必然结果。

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关注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价值的渗透,不是鼓励学生刚毕业就盲目创业,而是在人才培养与课堂教学中将创业这颗种子种下,待到大学生成为社会人,积累了创业所需的就业资金、社会关系网络和知识技能与经验后再开始创业。

总之,基于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改革就是将专业课程改革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通过创新创业理念的运用,使专业课程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将管理、营销、人际交往、市场开拓等企业经营的意识与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改革的目标是使就业学生在就业单位中能够更明晰未来的职业晋升通道,使创业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与创业项目选择、人脉、经营等多方面联系起来,学生未来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能更全面地审视所处的行业和企业。

二、基于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改革的应然性分析

(一)酒吧服务与管理课程现状

酒吧服务与管理是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开设在第四学期,共32课时,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是“三段融合,海陆互通”,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理念是“课证融通,赛教合一”,该课程培养学生的岗位目标是陆上酒店、酒吧和海上邮轮酒吧的调酒师、酒吧服务员和酒吧杂工,目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实践方面均从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出发,对于学生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与创业精神的培养重视不足,因此从酒吧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出发,以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为指导,以微观方面的课程教学改革为试点,带动宏观方面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最终实现学生就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酒吧服务与管理课程性质与就业创业适配度高

酒吧服务与管理课程以技能培养和知识积淀并重,就业与创业指向性明确,在我国酒吧从业人员与酒吧老板均呈现低龄化特点,酒吧在我国是以青年人为主体的消费场所,青年人对酒水、酒吧经营更为敏感,酒吧根据分布区域分为校园酒吧、商业区酒吧、旅游地酒吧,酒吧根据营业内容分为清吧、high吧、咖啡吧,创业形式多样,创业前期投资不高,适合年轻人初次创业,因此酒吧服务与管理课程性质、课程内容与就业创业适配度高。

三、基于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培养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一)就业创业一体化培养模式构建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酒吧课程群就业创业一体化培养模式根据面向的群体在不同的培养阶段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的课程和开课时间。具体的培养模式如表1所示。

酒吧的酒吧杂工、酒吧服务员、调酒师、首席调酒师、酒吧经理、调酒师培训学校教师、邮轮免税店酒水导购、行政酒廊服务员等,创业方向为特色酒吧、鸡尾酒原材料供应、酒会承办、微酒吧和外卖酒吧等,采用因材施教和分级构架的理念,在课程开设、教学实践、考核方式等方面充分结合学生的就业与创业需求。

(二)课程群优化,理论基础、实践技能与创业拓展相结合

构建递进式课程体系,依据“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创业拓展”的脉络优化课程群,每个学生都需要学习的专业核心课酒吧服务与管理为学生奠定理论基础,使学生对自我的兴趣点有所分辨,完成酒吧或餐饮、客房等与酒水相关岗位工作的基础知识储备;专业选修课包括调酒知识与技能、咖啡研磨、茶艺、葡萄酒鉴赏,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学生可依据自己兴趣选修不同的课程,采用小班化教学,每班15-20人,使学生具备调酒师的素质与能力;网络选修课为酒吧创新、创作与创业,学校聘请校外酒吧行业相关经营者或成功创业的往届毕业生作为导师以直播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学生弹幕提问,导师实时解答,创业意愿特别强烈、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学校组织学生与校外创业导师对接,畅通创业渠道。

(三)课程内外教学互补、第一第二课堂交互

第一课堂包括专业课程与就业创业课程,其中专业核心课酒吧服务与管理,专业选修课和网络选修课酒吧创新、创作与创业,就业创业课程是大学生就业指导,探索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模式,促使专业课程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有机融合,产生最大合力。第二课堂主要是指课外时间学生的学习,鼓励学生参加校级、省级和国家级调酒比赛与以鸡尾酒为主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目的;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国际邮轮实训室“海邮驿站”为学生创业平台,使学生在课余时间经营“海邮驿站”,积累创业经验;鼓励学生参加调酒社团,使学生各取所长,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鼓励学生参加创业讲座和沙龙,获取创业经验;鼓励学生加入有历届创业学生的创业精英群,采用老生带新生的方式,循环滚动式发展,创业能够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利用往届毕业生的资源对在校学生进行指导,形成一个良性的就业创业链条,将往届创业毕业生纳入就业创业协同机制中。

(四)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模块教学与分层分类教学

模块教学法是指将酒吧服务与管理课程根据授课内容分为鸡尾酒、葡萄酒、咖啡、茶四个模块,由四名教师轮动式授课,减轻教师负担,使教师将所负责模块内容精细化。分层分类教学法是基于学生自身兴趣、个性特征的一种柔性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强行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剛性的分层分类,是尊重学生个性和风格,注重学生之间个体的差异的教学方法。分层分类有两个方面,一是就业创业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到岗位上工作,也可以自己创业;二是课程方面,以酒吧服务与管理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在学生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对酒吧服务、酒水调制、酒吧管理、酒吧经营有一定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以选修的方式选修调酒知识与技能,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因调酒知识与技能以实操训练为主,在进行酒水调制、酒水创作、鸡尾酒比赛、酒会组织、酒吧调研等活动时,需要一定的资金和经费支持,若罔顾学生兴趣与基础,一部分对鸡尾酒不感兴趣的学生只是以混学分看热闹的心态来学习,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以选修的方式学习更有利于使真正爱好鸡尾酒的学生学习,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四、结论与展望

基于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刚刚起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酒吧服务与管理课程群的建设,打破以往基于就业岗位培养的藩篱,以创业理念教育带动学生就业,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数量与质量,保障高职大学生就业之后岗位适应能力快步提升,学生上岗后以酒吧经营者、酒吧所有人、酒吧管理者、酒吧服务者、酒吧消费者的多重角度观察酒吧的服务与工作,就业后积累资金与经验后实现理性创业。总之,理论引领实践,实践促进理论,基于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课程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还需向纵深方向挖掘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杨柳.“一带一路”背景下就业创业一体化的商务俄语专业特色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17(20):17-19

[2]尹宝重,薛宝颖,徐芳.植物保护学科“专业-学业-就业-创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04):41-43

[3]李幼平,胡国胜,黄少波.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一体化培养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11):163-164

[4]张静.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一体化理论[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5]杨璘璘.“一带一路”背景下就业创业一体化的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07):41-46

[6] 周哲熙.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一体化培养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OL].中国培训:[2020-05-31].https://doi.org/10.14149/j.cnki.ct.20170614.262.

[7] 贺玉玉.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一体化培养机制探索[J].人才资源开发,2018(6):47-48.

(责任编辑:郭丽春 曹晓东)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改革
对中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体会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型数据库系统》课程改革探讨
基于卓越计划理念下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考
民办独立高校课程群建设中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基于PBL模式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浅谈中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微课和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MATLAB软件在《信号与系统》课程实践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