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亮程散文中的意象对高中散文写作教学的意义

2020-07-04徐婷婷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刘亮程刘亮村庄

徐婷婷

《一个人的村庄》是刘亮程的散文集,也是他散文所经营的一个意象。也就是说,刘亮程把他所有的看似杂乱的意象都归结为“村庄”,读来别具乡村风味,即使是截取其中一段,哪怕是几句话,我们也能知道他在写哪里。比如《风中的院门》里写道:“听见日日的撕裂声,风已经刮进韩三家的院子,越过马路吹进我们林带的树。那个撕裂声是从韩三家的拴牛桩上发出的,它直戳戳插进夜空里,把风隔开一道大口子,就像一匹布撕成两匹,一场风变成两场。”这种听觉的感受,不仅将风形象地呈现在人的面前,更多的让我们感受到这是寂静无声、空旷辽阔的地方才独有的,在大厦鳞次栉比的城市,是决计找不到的,浓浓的乡村的味道便扑面而来。这就和我们学生笔下放在哪里都是一样的“风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而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这种意象的整合性,将每种意象物尽其用。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将刘亮程的《寒风吹彻》放在“是什么让我们感动”这一单元中,很明显,这是想让学生感受他的情感,那通过什么能感受到呢?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刘亮程笔下那各种“村庄意象”的剖析。比如:“我要等雪落定了再出去。我再不像以往,每逢第一场雪,都会怀着莫名的兴奋,站在屋檐下观看好一阵,或光着头钻进大雪中,好像有意要让雪知道世上有我这样一个人,却不知道寒冷早已盯住了我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从这段文字里,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刘亮程是将自己与世间万物置于一个平等的状态,雪也好,风也罢,在他的眼中都是活生生的生命。正是这样平等的意识,让刘亮程的文章如此感人,而这也正是学生的作文中所欠缺的。

一篇好的散文,应该善于从现实扩散开去,用回忆为线串成一系列鲜活而生动的细节,引领读者随着你的描述进入你的世界,感受你的感受。比如《炊烟是村莊的根》中写道:“哦,我记得那天刮风,我们家树上的一片叶子,和李家树上的一片叶子,在空中遇到一起,脸贴脸,背碰背,像一对恋人和兄弟,在风中欢舞着朝远处飞走了。”这段对童年生活的想象将两家人的关系寄托在树叶上,既形象,又真实。除了想象,联想也是很不错的方式,《城市过客》中有这样一段:“这座城市的许多尺寸不是按乡下人的标准和习惯设计的,适应它得有一个过程。好在我聪明,懂得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做参照。比如小汽车的门比狗洞稍大一些,进车门时就要比进驴圈时头再低一些;城市缺少尘土,不用常拍打衣袖和屁股,但手不能闲着,要时时摸摸口袋里的钱在不在;街道固然宽阔,但属于每一个人的路却窄得可怜。”城市中的一切在刘亮程的眼中都是乡村的“异变”,通过这样的联想,不仅将城市与乡村进行了很好的比较,还可以凸显出心中独一无二的爱。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通过一条主线将它们串联到一起,这样的文章才能吸引人。

我希望通过对刘亮程经典散文的剖析,引导学生逐渐吸入这种味道,在对意象的把握中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刘亮程刘亮村庄
初 春
一面短旗退万军
生态美学视域下的故乡意象
刘亮、杨光设计作品
对比分析朱自清和刘亮程笔下的父亲形象
村庄在哪里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最后的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