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分析朱自清和刘亮程笔下的父亲形象

2017-03-31刘海涛

青年文学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刘亮程朱自清背影

摘 要:朱自清和刘亮程的父亲在社会身份和职业上有很大的悬殊。本论文通过对朱自清和刘亮程笔下的父亲形象进一步做比较分析后发现,不仅发现刘亮程与父亲的父子情深浓于朱自清,而且刘亮程的父亲更具有中国式父亲的样本意义。

关键词:刘亮程;笔下的父亲;朱自清《背影》;中国式父亲的样本意义

作者简介:刘海涛(1991.12-),男,汉,山东省潍坊市人,伊犁师范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02

刘亮程曾在《先父》和《父亲》中表达了对父亲的爱。相对于朱自清在《背影》中表达的父爱而言,刘亮程的父子之间情深更浓些。

一、刘亮程与父亲之间的父子情深比朱自清的更浓

《背影》曾让多少人为之感动落泪。李广田认为《背影》与朱自清是“不可分的一体”,它之所以能够“历久传诵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不在于“宏伟的结构”和“华瞻的文字”,而是凭借它的“老实”和“真情”。但是朱自清父子之间的这种深情和刘亮程父子之间的深情相比而言,朱自清父子之间的感情淡化许多。

《背影》的写作起因于朱自清父亲的来信,这封信让“流泪不止”尽管朱自清在《背影》中对“望父买橘”的描写让自己落泪。这种流泪表面上是体现了浓浓的父子之情,但是更多的是因为朱自清内心的愧疚。朱自清的父亲常年在外为生计而奔波,使自己从小缺少父爱。同时对作为民主战士的朱自清先生来说,一直不能原谅父亲后来又在外面娶妾的这种行为。他不忍心来讥讽自己的父亲。因此作者在父亲晚年写下这篇《背影》,这又何尝不是在表达自己对父爱的深切渴望之情呢。

朱自清写道:“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这是话中有话的,暗示了朱自清和父亲之间曾经矛盾和距离。父子之间的相见是因为祖母去世,共同回来奔丧。多年未见,乍然相逢,一种血浓于水的父子之情油然而生,但这也不能断定朱自清与父亲之间有多么深厚的父子感情。

刘亮程的父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他在儿子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刘亮程在《先父》一文中写道:“父亲,我如今多想听你说一些道理,哪怕是老掉牙的,我会毕恭毕敬倾听,频频点头。……我现在都想不起你是否抽烟,我想你时完全记不起你的样子。不知道你长着怎样一双眼睛,蓄着多长的头发和胡须,你的个子多高,坐着和走路是怎样的架式。还有你的声音,我听了八年,都没记住。……现在,我在你没活过的年龄,给你说出这些。我说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你在听。我也在听,父亲。”

这与朱自清先生回忆父亲的感情是完全不同的,刘亮程希望能够毕恭毕敬的听父亲讲过千遍的道理。父亲已经逝去,“我”已经记不得父亲的模样和声音,但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父亲的回忆,这种回忆与思念传达出作者对于父爱的渴望。同样是渴望父爱,但是通过刘亮程回忆父亲的容貌与动作,能够有力地传达出刘亮程父子之间曾有的浓浓深情。

《背影》中写“父亲托人照顾自己”自己却暗笑父亲的愚。作者这样写当然是为了表达对父亲的不理解和自己的后悔,但也让我们看到他心目中的父亲并不是一个高大的形象。即使文章结尾,作者也只是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和爱:“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些文字中,丝毫也看不到崇拜。在朱自清那里只有爱和愧疚。刘亮程是因为先亲的去世而见不到父亲,朱自清是因为内心的愧疚而不育父亲相见,只是通过回忆父亲来表达对父爱的渴望。

对比来看,朱自清八年的时间没有和自己的父亲往来,刘亮程与父亲相处只有八年。刘亮程对父亲确实更大的敬意与尊重。刘亮程与父亲的父子情深比朱自清更浓。刘亮程永远能从“先父”那里得到精神、情感上的慰藉。

二、刘亮程的父亲更具有中国式父亲的样本意义

(一)中国式父亲的第一个特征应该是父亲在子女面前的威严

正如李安自己所说:“父亲对我影响确实很大,因为从小他就是家里的大树干,我们家里又是典型中国式以父权为中心的家庭,他又是很有威严的一个人。……他对我的期望,传统士大夫的观念,责任感,荣誉感等等,无形中对我就是一种压力。”刘亮程在散文《父亲》中写道:“一次他发脾气,一只手一拨,老三就飞出去三米。我见他发过两次火,都是对着老三、老四。我和大哥不怎么怕他,时常不听他的话。”中国式父亲往往都是非常威严的,他们在儿女面前总是不苟言笑。徐扬杰在《中国家族制度史》提到“父亲(或祖父)就是天生的家长,是家庭财产的所有者,也是家庭成员的领导者”。中国学者徐扬杰在《中国家族制度史》中指出,父权就是“父亲在家庭、家族中的绝对统治权”。刘亮程的散文《父亲》中写道:“他看上去只是个干活的人,和我们一起起早贪黑。每天下地都是他赶车,坐在辕木上,很少挥鞭子。”父亲只知道劳作,很少说话,但是在子女的心中却很有威严。

(二)中国式父亲的第二个特征应该是崇拜土地的父亲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文明的国家,崇尚农业是中华文明很重要的一个元素。所以说,农民才是中国式父亲的典型代表。正因为如此,土地崇拜是中国式父亲的基本特征。他们的性格都来自土地,他们的灵魂也都归宿于土地。刘亮程在《先父》一文中写道:“我已忘了是什么饭,那股香气飘散在空气里,一家人围坐在桌旁,等父亲的影子伸进院子,等他带回一身尘土,在院门外拍打。”刘亮程的父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生于土地,劳作于土地。刘亮程在散文中还提及自己的父亲到城里后不习惯城市的生活。这体现了刘亮程的父亲对土地的崇拜。

农民的阶级属性决定了中国式父亲面对城市文明都有一种或强或弱的自卑。他们既对城市生活有一种新鲜感,同时又具有一种畏惧感。在《扛着铁锨进城》中刘亮程写道:“上月回家,父亲问我在城里行不行,不行就回来种地,地给你留着呢。走时还一再嘱咐我:到城里千万小心谨慎,不能像在乡下一样随意,更不要招惹城里人。”这体现了刘亮程父亲内心的自卑。但这种自卑也恰恰说明了他对土地深深的依赖之情,土地给儿子留着,这也反映出他内心的自卑和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尽管朱自清父亲遭遇了种种不幸,家道中落,但是他曾经有过差事,还是不错的差事;尽管经济困窘,但从他还能穿一件“紫毛大衣”看,也不至于非常贫寒,而且还能勉强供养儿子去北平读书;他知书识礼,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从社会地位看,用得起脚夫,也绝不是社会最底层的人。

中国式父亲的这两个显著的特点在朱自清的父亲身上几乎没有太多的体现,所以我们说刘亮程的父亲更具有中国式父亲的样本意义。

結语:

许多作家笔下的父亲大多都是表达父爱这一永恒的主题。但是刘亮程笔下的父亲不仅仅表现了浓浓的父子之情,还具有中国式父亲的样本意义。父爱如山,什么是“如山”呢?就应该是像山一样朴实、高大、威严。这个比喻可以说是中国式父亲的最好写照。

参考文献:

[1]李广田:《最完整的人格——哀念朱自清先生》,《李广田文集》第三卷,东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503页.

[2]朱自清:《写作杂谈》,《朱自清全集》第2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06页.

[3]墨娃,付会敏:《阅读李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 38 页.

[4]徐扬杰:《中国家族制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版,第43页.

猜你喜欢

刘亮程朱自清背影
匆匆
清芬正气朱自清
两个背影
背影
潜在的共鸣与对话——论雍措与刘亮程的乡土书写
背影
冬天,与刘亮程有约
生态美学视域下的故乡意象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刘亮程作品时间意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