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中人物描写方法之侧面描写

2020-07-04谷翠翠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思乡琵琶人物形象

谷翠翠

侧面描写是与正面描写相对的概念,也叫间接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不直接描绘,而是描绘与之相关、相似或相反的人物、事物和景物来间接表现人物形象。

侧面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法:

一是烘托。

或借助环境来烘托人物形象。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卢纶《塞下曲》中“大雪满弓刀”、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号”等诗句,诗人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来突出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或借助周围人的反应来表现主人公的形象。如《琵琶行》中“主人忘归客不发”,通过主客的反应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和感染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女演奏已经结束,听众却还沉浸在她的美妙音樂之中,不能自拔。音乐止而意无穷,足以见得琵琶女演奏的乐曲的艺术感染力。

或从对方入笔来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杜甫在《月夜》中通过对妻子的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来表现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以夜难眠来侧面写自己的思乡之情。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中虚写“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诗人想象家人团坐在一起思念诗人,叨念诗人这个“远行人”来侧面表现自己的思乡之情,塑造了一个孤独而又思乡情切的诗人形象。

二是对比衬托。

以景物衬托人物心情最常见。诗人以景衬情,寓情于景。

或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的正衬。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描绘了“朝辞白帝彩云间”“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壮丽图景,塑造了一个被赦免后的轻松愉快的诗人形象。

或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的反衬。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春景如此美好,诗人却无心赏玩,反衬内心的苦闷,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功业无成的诗人形象。

三是语意双关。

古人喜欢利用其他人或事物的相似点、比喻义、象征义等间接表情达意,进而塑造人物形象。

或假托其他形象来表现诗人形象。如秦韬玉《贫女》中塑造了一个贫女形象,暗含着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表面上写贫女,实则写自己。

或通过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塑造诗人形象。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描绘了饱受摧残但生命力顽强的梅的形象,实则借梅写自己,表明自己的心志,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坚贞不屈、甘于奉献的爱国诗人形象。

四是用典。

通过用典,表明态度,间接塑造了诗人形象。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大量使用典故,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以廉颇自比,塑造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又无法施展才华的爱国词人形象。

五是比兴。

利用客观事理与人事的相似点,“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能够增强表达效果。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中,开篇写“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由飞禽团聚起兴写夫妻分离。

使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既能突出强调人物的形象特征,又能使表达委婉含蓄。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助于我们解读诗歌,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和作品的社会意义,是高考的常考题型,在诗歌鉴赏中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思乡琵琶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我和我的琵琶
静夜思乡情意浓
思乡
本期主题:思乡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琵琶”和“枇杷”
思乡美丽又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