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5M双轨联动”机制探究

2020-07-04康娜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机制构建中外合作办学党建

康娜

【摘 要】 中外合作办学开放的教育环境、多元的利益主体、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的师资结构等,都为基层党建工作带来特殊挑战。本文探讨了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构建“一条主线、双向测评、三会落实、四员配合”教工与学生党建5M联动机制,力图解决党建工作核心引领作用发挥、海外党员管理、意识形态渗透、改进工作方法、手段和媒介等问题。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双轨联动;机制构建

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的实际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中国教育主权下的办学形式,同样承载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必须严格遵守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新要求。

加强党的建设是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合作办学党建要确保合作办学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同步设置,党的工作同步开展,保证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要落实中组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党的建设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把党建工作纳入中外合作办学的整体布局,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加强党委或党总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拓展组织生活内涵和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

传统的党建工作理念和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的要求。教工和学生党建联动是解决合作办学党建突出问题和短板的现实需要,是保障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整体推进的必然选择,能够有效提升师生党员的教育实效。

传统常规的党建工作思路和方法效果不理想,应构建育人队伍和环节的联动机制,创新符合实际的有效做法,大力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不断提升组织力。因此,应当探究教工党建带动学生党建,学生党建促进教工党建,双轨并行,互进互促,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挖掘更多党建工作载体和资源,积极应对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的诸多挑战。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通知》中指出:“要加强高校院系、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小学党建工作。”中外合作办学应结合实际,认真总结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和经验做法,让学生党建和教工党建形成合力,构建育人队伍和环节的联动机制,切实推进问题解决。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系统科学地创新优化党建工作结构体系和运行机制,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党建工作新机制。

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多样,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院)是其中重要的形式之一。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的现存问题大多呈现出“教师和学生双重覆盖、联系紧密”的特点,开展好党建工作面临很大挑战。这些问题通常相互交织,彼此联系。主要表现在:

1、时空局限加大基层党组织建设难度

首先,从发展学生党员的时程上讲,因部分学生在高年级阶段出国学习,为保证基层党支部队伍数量稳定,须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教育考察和发展。

其次,从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空间上看,有些预备党员学生需在境外完成第四年学业,毕业后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党员仍需将党组织关系暂存在原就读单位。因此,境外学生党员考察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转正时限与出国时间冲突;党组织关系暂存人员的教育和跟踪等都是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学业繁重加大党员积极分子教育难度

中外合作办学融合采纳西方教育教学模式,全英文授课让学生面临更大学业压力。低年级学生需集中精力通过英语进阶考核标准;高年级学生大三就要开始准备海外深造的申请,大四需冲刺通过毕业考核以争取拿到高等级的荣誉学位。学生学业压力比较大,参与入党积极、发展对象或学生党员培训教育的精力和时间都有限,容易导致入党积极性不高,入党后参与“三会一课”有畏难情绪等。

3、西方文化冲击加大理想信念树立难度

首先,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绝大数授课教师为外教,学生接触西方文化课堂软渗透的机会较多。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使得他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政治信仰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如何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将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意识的树立根植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生党建工作,是必须攻克的难题。

其次,中外合作办学教职工很多是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海归,国外生活或工作经历,使得这些教师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西方文化的浸染。有的教师思想理论水平不够扎实,党性修养有待提升。如何激发教工党员活力,注重理论积累提升,加强学术研究,筑牢思想根基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工党建工作面临的难题。

再次,非党员青年海归教师兼任班主任或从事专职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有时显现出政治站位不够高,不能深刻理解党的政策方针等问题。

4、历史经验不足加大新机制模式探索难度

中外合作办学聚焦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应积极探索具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特色的学生党建思路。例如如何将党建工作覆盖到海外学生并贯穿四年持续推进;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开阔学生国际视野;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传播给外籍教师等。这些工作目前尚未形成统一做法,可借鉴的成熟模式不足,有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品牌工作的可持续性动力不足。

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基层党建工作的问题成因

1、师生构成的多样性(Members)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生由本土在校生、境外校区的学生及留学生构成。除了中国教师还有大批外籍教师任课或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党建工作除了覆盖在校师生外,还需覆盖境外学生党员,须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分类教育、重点管理。

2、文化价值的多元性(Mind)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中国学生与留学生同堂上课,中外教师共同办公授课。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宗教信仰都存在差异。学生所用教材通常是国外原版教材,教学语言一般是全英文。加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生通常热衷于参加境外游学,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要比传统高校广。

3、培养模式的差异性(Method)

有的合作办学机构采取N+X进阶式培养模式,党建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不连贯。学生专业学习压力大、语言通关难、理论学习时间紧,不得不面临专业学习、英语进阶、高学费引发的经济和心理压力等多重考验。传统的党建方法不能契合合作办学学生的学习特点,影响党建工作育人效果。

4、沟通方式的线上性(Medium)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绝大数学生都选择出国学习,且出国时间相对较长,还经常派遣教师带队或境外短期工作。师生在境外面临学习、工作与生活困难时,党组织无法通过传统交流方式及时获知提供帮助。唯有依靠网络平台才能确保取得联系和沟通,但远程工作易受媒介因素影响,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合作办学背景下“5M双轨联动”工作机制

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需要课堂教学配合与保障,也依赖于课堂外教育和推动,须通过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联动共同解决推进。因此,从“问题导向”的角度出发,若想解决好上述实际问题,应从工作模式和构架上做出适当调整,推动教工和学生党建“5M双轨联动”机制的建立。

“5M”是立足中外合作办学定位及师生特点,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的常见问题、难点及其成因而提出的,力图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解决办法。“5M”党建工作机制预期包括:(图1)

M①(Mergence)是指“双轨联动”机制的整体框架模式。是从顶层设计角度提出的,用以统领“四小M”在此模式下可以相互联系,彼此联系,共同促进。旨在解决合作办学党建工作思路模糊、党建工作方法传统陈旧的问题。因时、因人、因事制宜,不断革新,提升党建工作实效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M②(Members)是指党建工作主客体的联动。旨在通过人群分类和分级培养,重点抓好特殊群体管理,着重解决海外党员、组织关系暂存党员的管理和再教育问题。通过优先发展教师党员,解决非党员青年教师担任辅导员的现实问题,以教工党建引领学生党建,以学生党建促进教工党建。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脱离的问题。

M③(Mind)是指通过文化输入与输出的联动,坚定理想信念。旨在解决西方教育理念和意识形态渗透的问题,通过教师培训、网络宣传等构建积极的党建工作环境,加强“文化自信”和“中国传统文化输出”,规范外籍教师言行,通过建制度、立规矩、强沟通,为党建工作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支撑。

M④(Method)是指党建工作方法与课堂教学等人才培养方式的联动。旨在通过党支部建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等方面改进工作方法,激发“双轨联动”内在动力。

M⑤(Medium)是指传统党建媒介与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网络平台建设的联动。旨在丰富工作手段,保障和激励“双轨联动”模式有效运行。

五、“5M双轨联动”工作机制的对策

构建“一条主线、双向测评、三会落实、四员配合”教工与学生党建5M联动机制,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

一条主线,即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委工作思路。在学校和学院党委统一指导下开展具体工作,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和重点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化、示范化;落实理论学习规则;将师德师风建设、日常督查与学生组织、学会骨干培养相结合;筑牢师生群体意识形态领域的防火墙;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尤其加强师生群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舆情研判,在大学文化建设方面开展师生认可度高的活动,形成品牌。

双向测评,即在学期过程中和年底考核时,学生党员与教师党员相互参与支部和个人评价。师生党支部和党员个人之间彼此监督,通过合搞党日活动、谈心谈话、调研问询、党课交流等多种形式加深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个人发展情况的了解,为对方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尤其在涉及学生工作领域较多的辅导员群体考核中,应当加大学生党员评议比重,强调考察教师党员在意识形态、理想信仰、公德私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作用发挥是否到位。同时,在学生党员评奖评优等环节,也应当通过教师的考察评价,引导学生党员关注日常行为规范,提升参与支部建设等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会落实,即通过学院党委扩大会、教师与学生党支部书记联席会、教师与学生党支部委员联席会,扩宽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工作沟通渠道。通过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委扩大会,了解党委工作要点、整体部署和具体要求,利于师生党员统一思想,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教师与学生党支部书记联席会和支部委员联席会,师生党员可以彼此及时有效了解各自党支部工作计划和落实情况,便于下好党委“一盘棋”,相互监督,提出宝贵意见建议。尤其是教工党支部书记和委员,可以更好指导学生党员开展工作,将专业学习、个人成才、支部建设有机结合。

四员配合,即发挥教师党员辐射先锋引领作用,在学生党支部设置“组织员、联络员、督导员、教导员”。(1)“教师组织员”侧重监督指导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学生党员发展,协助做好党员日常管理监督,做好组织关系管理、海外党员和流动党员等管理工作。(2)“教师联络员”是指将教工党员按照学生党员专业、年级等分类分组,通过一带多形式帮扶学生党员个体成长成才,解决其在理想信仰、政治立场、意识形態等方面出现的新的实际问题。(3)“教师督导员”是专门负责对接、指导、监督学生党支部建设,包含“三会一课”、主题教育、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落实等。(4)“教师教导员”是指在学生党支部开设菜单式系列主题党课,由教工党员担任主讲人,对学生党员进行长期的、有效的党课教育,指导学生党员开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党史、新中国史、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等内容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璐,刘振娟.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语境下大学生“双阶段”党建工作模式的探索及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

[2] 李昕,王胜军,陈宇.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党建工作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3] 黄颖. 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党建工作机制研究[J].才智,2017(17).

【作者简介】

康 娜(1984—)女,汉族,河北深县人,研究生,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学生发展辅导原理与方法.

猜你喜欢

机制构建中外合作办学党建
风险社会治理下网络理性参与机制构建
高职院校大学生资助措施及思考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浅析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举措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