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020-07-04郑民侠
【摘 要】 亲子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的最亲密的人际关系。该文列举了亲子关系的常见类型;认为,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儿童语言发展、性格和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影响。并就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出了建议:如家长应尊重孩子,及时沟通,角色互换,高质量陪伴等,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亲子关系;心理发展;合作;平等;和谐
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早期的亲子交往对儿童的认知能力、情绪发展、社会性交往、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形成等个性心理发展因素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亲子关系能让孩子在爱与安全、信任中健康成长,“家庭中其他因素对儿童适应性发展的重要性没有一个高过亲子关系的质量。[1]
一、亲子关系常见类型
1、控制型亲子关系
之所以称为控制型亲子关系,是因为在这种关系中,家长完全占主导地位,控制孩子的行动与思想,把个人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剥夺了孩子思考和决策的空间与自由,有的家长甚至替孩子安排好了一切。生活在这种关系之下的儿童更加懂礼貌,行为言谈也更加规范。但是,这种孩子由于长久的处于以家长为中心的关系中,会逐渐丧失主见和创新意识,更加内向、盲从,自信心和自尊心比较差。
2、削弱型亲子关系
之所以称为削弱型型亲子关系,是因为在这种关系中,父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主动削弱自我追求与自我价值,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精神依托,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抚养焦虑和生活压力转嫁给孩子,家长丧失自我的同时在孩子身上寻找自身存在价值和意义。生活在这种关系之下的儿童背负了太多心理与情感负担,压力山大,缺乏对他人的信任,少年老成,心智与情感都无法正常发展。
3、合作型亲子关系
之所以称为合作型亲子关系,是因为在这种关系中,家长即是孩子的导师,又能够向孩子学习,亲子之间合作互赢,共同成长,是最理想的亲子关系。这种关系最利于孩子成长和发展,也能够大幅度提升他们心理健康水平。在这种关系之下,父母以身作则,科学的教育孩子,既能让孩子感受到随时被亲情和爱包围着,又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种关系中儿童的本性多表现为乐观、自立、坦率、活跃、有团结精神,并且善于和伙伴交流。
如果我们想要不断提升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让孩子获得长远的发展,就要在教育和关爱之中寻求一个平衡点,构筑一种平等的、科学的亲子关系:既不控制孩子的行动与思想,也不主动削弱自我追求与自我价值,以身作则,共同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同时感触到爱和教育的力量,实现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二、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心理问题,将影响人的一生。而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养成及行为模式都是在这时奠定基础。家庭,是儿童成长首先接触的环境,亲子关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先接触、最重要、最亲密、最持久的一种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影响作用最深,对儿童的语言发展、性格形成,人际交往模式都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影响。
1、亲子关系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语言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孩子的认知能力弱,对事物形成认知的过程主要是聆听与模仿。孩子从呀呀学语到开口说话,基本都是在父母引导下完成的。例如,在狼群中长大的“狼孩”由于没有父母的引导而不会使用人类的语言;再如一些被遗弃的孤儿的语言发展也比较迟缓。而生活在父母素质较高、亲子关系较好家庭中的孩子,由于不断受到父母长辈的积极影响和持续鼓励,在潜移默化中语言能力飞速发展,语言往往具有清晰性、逻辑性和层次感。父母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不仅有利于使孩子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还能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发展,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语言表达机会,促进其语言运用意识的提高,成为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助力,对孩子日后的智力发展、性格形成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亲子关系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儿童性格的形成,除了外界的环境,还与儿时遭遇的亲子关系的模式有关。亲子关系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一整套内在关系模式就形成了孩子的性格。比如一些被遗弃的孤儿,由于没有父母的照顾,导致情绪的反应不丰富,甚至会变得孤僻,这就形成了孩子的性格;如果家庭中父母的情绪不稳定,缺乏温馨和谐的气氛,就会导致孩子易怒,情绪波动大。如果家庭关系良好、亲子关系和睦,父母对孩子也能开明,遇事能积极并坦然的对待,那么对孩子来说,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开朗以及勇敢。和谐、有爱、民主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来说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积极向上的性格品质。但如果是一个肤浅、片面、并且不负责任的教养态度,那么孩子的性格和品质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进而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所以,一個好的家庭氛围和一个好的教养态度以及和睦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对子女性格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3、亲子关系对儿童人际关系的影响
亲子关系是在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本身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心理学家霍妮说过:“儿童的反常活动开始于儿童期制造焦虑的那种环境,特别是不正常的亲子关系。”[2]如果我们可以营造出一种更加积极、健康、温馨、和谐的亲子关系,同时在亲情的传导中帮助孩子成长,那么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获得提升;反之,如果亲子关系冷漠、疏远甚至是暴力,在教育中缺失亲情,那么孩子心理自然也不能健康发展。
在人际关系中,亲子关系居于首位。亲子关系属于亲密关系,孩子长大后和好朋友的关系、和爱人的关系、和孩子的关系都属于亲密关系,一个人亲子关系产生问题,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别的亲密关系也极易产生问题。所以亲子关系发展良好,将成为孩子一生中一连串和他人良好关系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在与父母的相处中感受到被爱、被欣赏、被接受、被需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就学会了沟通、理解、欣赏、接受。
三、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亲子教育的基础,只有在关系和谐的状态下,孩子才会尊重父母,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育。就亲子关系调适来说,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孩子
自信,来自自尊。一个人首先要自尊,然后才能自信。而孩子的自尊,来源于父母的正确赞美,来源于父母从孩子的本身意愿出发,尊重他的选择,尊重他的喜好,而不是依据父母的喜好、父母的想象、父母的意愿去被动选择。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心愿、自己的喜好,从生下来那一刻起,就应该为自己想得到的而去奋斗,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而不是为了别人的心愿而去努力。所以,父母应该做到足够的真诚和尊重,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你的情绪是真诚的,你的想法是开放的,在碰到具体问题时,把自己带入到孩子的视角,将心比心,考虑孩子的感受更优于讲道理,这样才是真正的尊重与接纳,才不会制造焦虑的气氛,孩子也才能按着自己的节奏成长。
2、及时沟通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更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环节。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正常的交流,肯定会损害家庭教育的效果,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父母会完全丧失教育的权利。及时沟通需要父母平时多有效陪伴,多细心观察,与孩子沟通时需要气氛轻松、内容具体、时机成熟、就事论事、有的放矢,这样才能知情知心,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要把握孩子成长的每个重要节点,形成习惯性的真心交流,将亲子间的良好沟通,心理疏导持续下去。
3、角色互换
从孩子的成长过程来看,许多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如同上级与下级,父母一直扮演着管教、施予、命令的角色。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的方式都是单向的,缺少反馈与交流,孩子得不到发言的机会,也正是如此,许多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并不完全,总是习惯从自己的特定角色出发,以自我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长此以往,只能导致孩子的被动接受、没有主见,逆反心理甚至泯灭个性。角色互换,可以让父母从孩子身上照见自己的言行,增加亲子了解,也可以让孩子从受教育者到教育者,从被动接受爱到主动付出爱,从只想着自己到顾念起家人,从而与父母互相理解,形成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
4、高质量陪伴
在绝大部分家长心中,孩子都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存在。陪伴孩子,见证成长,是每位父母心中所愿。但现今社会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陪伴现象:一边看手机一边陪孩子;坐着不动,界限分明,不停地指挥孩子;摆着一副家长的严肃样,不苟言笑,沉默陪伴;情绪不稳定,高兴了和孩子一起玩,累了或不顺心就对孩子不耐烦或发脾气┉凡此种种,都不是高质量的陪伴,当然也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高质量陪伴,需要家长秉承身教重于言教的观念,走在孩子的前面,树立榜样,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成长;高质量陪伴,需要家长遵循孩子心理需求,不断鼓励,适时批评;高质量陪伴,需要家长重视亲子的互动性,陪伴方式多样化,多引导,少干涉┉概括地说,高质量陪伴需要家长理解孩子的需求,加入孩子的行动,尊重孩子的想法,打開孩子的视野。
总之,家长们要珍惜与孩子的共处时光,努力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耐心倾听孩子的需求、积极关注孩子的情绪,从思想上接纳孩子,用实际行动让孩子感受到爱与被爱,与孩子一起成长,彼此成就,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修巧燕.家庭中亲子关系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J].山东教育科研,2002.
[2] 高玉祥.个性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郑民侠(1976—)女,汉族,陕西华阴人,任职于西安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文学与学前心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