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教学: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核心问题

2020-07-04徐萍骆健飞吴昌权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精准教学思政教育少数民族

徐萍 骆健飞 吴昌权

摘 要:在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受其特定的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民风民俗等的影响,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表现出与汉族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所特有的思政汉语学习特点,指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对策,旨在进一步推动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精准教学 思政教育 少数民族 二语教学

一、第二语言学习理论

在语言和语言教学的研究中,多数研究者都关注二语习得理论。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许多相互关联的因素。这既包括第二语言词法、句法知识的习得,也包括第二语言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的习得,其中也会受到第一语言的影响,并具有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作者在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并总结出了学界较为公认的七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这七种理论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是二语习得中的关键问题,总结起来包括语言要素的习得、文化因素的习得以及各种相关的影响因素。[1]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中,学者较多关注跟语言要素相关的习得研究,比如孙德坤(1993),温晓虹(1995),施家炜(1998)等。总体来说,学者在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时,多关注不同国家留学生的习得特点和习得顺序,但对中国少数民族成员汉语习得的关注和研究不多,实际上,他们在习得汉语普通話时,也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王魁京(1998)就明确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既可以指已经掌握了本国语言(如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等国语言)的外国人对汉语的学习,也可以指中国国内已经掌握了本民族语言(如蒙古、朝鲜、维吾尔等民族语言)的某些少数民族成员的汉语学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可以包括少数民族成员在掌握了本民族语言之后对汉语的学习,是因为中国国内的很多少数民族语言跟汉语差别非常大,比如蒙古语,它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该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跟汉语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结构差异很大。该语言的名词可以接表示数、格、人称、领属等附加成分,动词后边可以接表示时、体、态的附加成分,属于黏着语,而汉语普通话则属于孤立语,它缺少以上所说的这些特点。因此,以这些语言为母语的少数民族成员在掌握了本民族语言之后再学习汉语时,都需要在自己已有的语言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另外一套语言系统。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少数民族成员学习汉语的时候跟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共性,应该属于第二语言学习的范畴。[2]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发现,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教学研究中,中国少数民族成员的语言习得问题是经常被忽视的问题,而与此同时,这些学生还需要用汉语来学习文化课程、思想政治课程等等,这就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更大的困扰和麻烦,因此本文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政汉语为切入点,探讨他们的学习特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3]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汉语学习特点

1.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背景及其类型

少数民族大学生Ethnic Minority Students(EMS)的语言背景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EMS1)以汉语为母语,在民族文化传统中长大,从小在汉校学习。第二种类型(EMS2)以民族语言为母语,从小在汉校学习,本族语水平出现下降趋势,兼用汉语的水平普遍较高。第三种类型(EMS3)以民族语言为母语,在民族文化传统中长大,从小在汉校学习,只能在学校练习汉语听说读写,但是回到家里又是民族语言环境。第四种类型(EMS4)以民族语言为母语,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平时在本民族内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都是民族语言,从小在汉民双语学校学习。

2.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及其类型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EMS4大致对应的是汉语水平三级(HSK3),可以用汉语完成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基本交际任务。EMS3大致对应的是汉语水平四级(HSK4),可以用汉语就较广泛领域的话题进行谈论,比较流利地与汉语为母语者进行交流。EMS2大致对应的是汉语水平五级(HSK5),可以阅读汉语报纸杂志,用汉语进行较为完整的演讲。EMS1大致对应的是汉语水平六级(HSK6),可以轻松地理解听到或读到的汉语信息,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用汉语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见解。[4]

3.民族思政教材编写工作

有自己文字的少数民族非常重视本民族思政教材的编写工作。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各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情况差异较大,有一些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是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另有一些少数民族既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又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他们非常重视本民族思政教材的编写工作。目前有两种思政教材:

(1)全国统编汉语思政教材(B1)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水平直接决定了对B1教材的理解力,B1教材以汉语为主要呈现方式,主要针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编写,适合EMS1少数民族大学生。但是,对于EMS2、EMS3和EMS4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 学习思政汉语颇具挑战性,由于其汉语水平差异会给阅读汉语媒介B1造成一定的理解障碍。而且B1教材中所反映的情境主要是汉族地区的生活情境,EMS2、EMS3和EMS4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缺乏汉族地区的生活经验,加之汉语基础薄弱,对全国统编汉语思政教材内容的理解难度大大增加。

(2)自编民汉双语思政教材(B2)

对于非母语学习思政汉语的EMS3和EMS4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在学习思政汉语时需要借助B2来帮忙。B2采用汉语和民族语言两种语言,并加上汉语拼音作为读音辅助,这样少数民族大学生可以在继承少数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同时,掌握更多元化的文化和语言。

三、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瓶颈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瓶颈在于语言。母语就是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很幸运,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直接听懂大学思政课。母语是民族语言的学生,就要借民族语言来理解第二外语汉语,就像我们学习第二外语英语一样,如果我们在大学英语课上听到英语老师Native Speaker讲一大段慢速思政英语,我们要先在脑子里翻译成自己能理解的汉语来帮助消化这一大段思政英语。每一堂课的思政汉语内容非常之丰富,还没完全听懂第一波,第二波紧接着又来了。

可以在两种语言之间自由切换自由穿行的少数民族学生少之又少,高校思政课应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水平来分班,对于通过汉语水平考试 HSK 5和6并已获得高级汉语水平证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可以和汉族学生在同一个班一起学习思政课。高级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基本上听汉语授课没有理解障碍,可以听懂大部分思政课。还有一小部分上课没有消化的思政内容,可以在下课后继续自学或找同学帮忙答疑解难。只要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努力学习, 他们在高校思政班掌握思政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完全能达到全班中等以上的水平。[5]

對于通过汉语水平考试 HSK3和HSK4并已获得中级汉语水平证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先将思政语言翻译成在自己的母语中可以理解的感性认识,然后再翻译成汉语。所以,中级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用汉语学习思政知识,所碰到的困难要比高级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得多,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成倍增长。对于中级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也可以采用民汉双语实验班学习的方式,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民加汉双语教学模式”和“汉加民双语教学模式”。“汉+民”即教师以汉语讲授为主,把思政知识说清,把问题点透,辅之以民族语言解释。“民加汉双语教学模式”则相反。

四、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键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键在于精准教学。思政汉语作为学术汉语具有专业且抽象的语言学特征,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思政汉语的掌握只能达到工具性的那一面,而无法深入到那种汉族的文化传统之中,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第二外语汉语的深层次理解能力有限,对思政课的很多抽象术语、专业术语一知半解、理解不到位或理解不透彻民族间语言的不便给少数民族学生在以汉语为主的大学思政课堂学习造成一定壁垒,同时保守的民族个性约束少数民族学生在开放的思政课堂上的言行,成为思政课堂的“讨论缺席者”。提高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的关键是精准教学,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水平来上汉语思政课或者双语思政课。实施双语思政教学,对教师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双语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教师的双语水平要达到比较高的程度,必须有较好的双语表达能力,对思政专业术语的理解与解释能力,才能保证讲得出、讲得清、讲得准,少数民族大学生才可能听得懂,学得会。民族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民汉兼通”的“双语型”人才,要有优秀的双语教师作支撑。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汉语的学习,应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之中,组织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大量思政汉语的“语用”活动,才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汉语能力发展的最有效方式。

结语

国内学者在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实践时,多关注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的习得特点和习得顺序,但对中国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习得的关注和研究却寥寥无几。实际上,因为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背景,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习得汉语时有自己特殊的规律和特点。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四种语言背景、四种汉语水平类型,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瓶颈在于语言,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在差异会给思政教育造成一定的理解障碍。正是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参差不齐,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高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和教学实效值得广大学者的深度关注。[6]

参考文献

[1]蒋颖(2010)云南少数民族青少年双语关系的新特点,《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2]施家炜(1998)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3]孙德坤(1993)外国学生现代汉语“了·le”的习得过程初步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

[4]王鉴(2012)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问题的若干思考,《当代教育与文化》第4期.

[5]王魁京(1998)《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温晓虹(1995)主题突出与汉语存在句的习得,《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猜你喜欢

精准教学思政教育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敢问路在何方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精准教学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基于VBA控件技术与精准教学理念的授课课件设计实践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