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将解决问题的机会交给孩子
2020-07-04丁怡
丁怡
摘要 正面管教在班级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合理利用“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启发式提问”“日常惯例表”等正面管教工具,将解决问题的机会交给孩子,有助于实现班级管理的自觉自为。
关键词 正面管教;班级管理;工具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孩子,碰到各种各样的“奇葩”问题,比如:早上赖床不肯到学校;中午不吃蔬菜;晚上忘了做作业,第二天跟老师撒谎说家里停电等等。对此,班主任到底该怎么做?是虎着脸训斥孩子一顿了事,还是采取更有效的方法?我想,正面管教的理念及运用,或许可以为我们打开一扇窗。
一、建立正确的认识: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正面管教的理念认为,错误是孩子学习的好时机。好的教育者应该以同情和理解来回应孩子所犯的错误,而不是说教、羞辱、泼冷水;当孩子向我们挑战时,我们要把它看成绝好的学习机会。解决方法永远比问题多,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就不但能解决孩子留给我们的挑战,还能让孩子渐渐养成不怕错误、勇敢面对困难的优良品质。
一天午饭后,我带着班里的孩子像往常一样来到小操场散步、玩游戏。没想到,正玩得开心时,一个刺耳的声音突然传来:“丁老师,不好了,晨晨和翔翔打起来了!”我立马跑到“事故现场”,发现晨晨和翔翔正在操场上推搡,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大有一战到底的架势。这时,我的脑海中闪过许多念头:把他们拉开,臭骂一顿?不行,我们要和善而坚定地对待孩子,可不能骂孩子。拉开之后要和他们好好说说打架的坏处?也不行,以晨晨和翔翔之前的表现,这种表面的说教对他们是没有作用的。最后我想到了正面管教工具中的“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是呀,为什么不能把这次“打架”事件转变成一次学习的机会呢?
于是,我来到他俩身边,对正准备停下手里“活计”的两个“死对头”说:
“来来来,小丁老师觉得你们是真正的男子汉啊,既然你们想要比比谁更厉害,我们就要遵守游戏的规则,这样才能分出胜负来,怎么样,想试试吗?”
“好呀,小丁老師,可是打架有什么游戏规则呢?”
“你们双方在空地上比拼,游戏过程中,小裁判们会评判你们碰到对方身体的次数,每碰到对方身体一次获一分,但如果用力过猛就算犯规,可以吗?”
“可以!”
于是,在小朋友们的见证下,一场小小的比赛拉开了帷幕。开始时两个小家伙都很兴奋,玩得很开心,中间有几次拳打脚踢,但都被小裁判及时制止了。后来,他们都很遵守规则,没有再出现实质性的伤害动作。几个回合下来,两个孩子都累得气喘吁吁,连声说道:“不比了,不比了!”
“老师要夸夸你们,刚才你们不但表现得很坚强、勇敢,而且一直很遵守规则,知道不能伤害对方,没有真打!”两个孩子一听都流露出了满足、高兴的微笑。
“老师想告诉你们,像这样有规则的游戏,既可以让你们玩得很开心,又不会伤害到你的朋友,不是很好吗?”
晨晨和翔翔听后都点了点头,接着两个人手拉着手,又成为了好朋友。
在日常班级生活中,孩子难免会犯错。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如果我们一味地加以训斥,那会让孩子感到错误是自己失败、愚蠢的表现,因此失去冒险的勇气,并想法用各种方式掩盖自己的错误。其实,正面管教的理念告诉我们,错误是孩子学习的好时机,我们要向孩子传递的信息是:错误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我们犯错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感到羞耻、害怕,而是应该像侦探一样,去看看从这次错误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做人的道理,这才是看待错误的正确方式。由此可见,通过这种转变错误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正确认识错误,并让错误发挥其特有的育人价值。
二、施以巧妙的引导:启发式提问
所谓启发式提问,指的是当老师和孩子沟通不顺畅时,应尽量使用“什么”“哪里”“什么时间”等针对事实的疑问词。例如:“发生了什么事?”且启发式提问越具体、细微越好,这样能让孩子思路清晰,更容易关注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
晨晨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他坐在班级的第一排,是班里唯一一个没有同桌的孩子。晨晨“搞特殊”的地方很多,比如喜欢用肢体动作来表达对其他小朋友的关心,在课堂上总喜欢离开自己的座位,下课后经常“不见踪影”等等。
一天中午,我正带着孩子们在操场上做游戏。刚开始不久,就有一个孩子告状说:“老师,晨晨打我!”
“我没有!我只是想跟他玩。”晨晨不服气地说。
“他打了!我也看到了!”“他也打我了!”旁边的小朋友们纷纷附和。
我把晨晨叫到一旁,询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晨晨,你能跟老师说说刚才发生了什么吗?”我抱着他说道。
晨晨不说话,只是低着头,用手不停地摆弄着自己的衣角。
“这样吧,晨晨,既然你现在不想说话,那老师跟你来做一个有趣的选择题吧:A.现在你继续站在这里冷静一下,但是午休时间快结束了,老师和同学们要回到班级去。B.你跟我们一起回到班级,在途中你冷静一下,到了班级跟老师说说你的想法。”
“我选B。”晨晨轻声说道。
“好,那我们先回教室吧!”我拉着晨晨的手,慢慢走回了教室。
回到教室后,我先安顿好其他孩子,然后带着晨晨来到了学校的“小花园”中。平时,孩子们都喜欢到这里来玩,这里很安静,可以让我和孩子好好谈心。
“晨晨,现在这里只有你和老师两个人,刚刚你也答应老师了,会和老师好好说的,对吗?”
“嗯。”晨晨有点害羞。
我把晨晨搂在怀里,问道:“晨晨,现在你能跟老师说说刚刚发生了什么吗?”
“我想和他做好朋友,就想跟他玩打人的游戏。”
——原来晨晨是想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来结交朋友。在明白了孩子的心理后,我启发他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不一会儿,晨晨就高兴地说:
“老师,我觉得我可以主动给小朋友们写一封信,跟他们说我想和他们交朋友。”晨晨的脸上露出笑容,神情也激动起来。
“老师觉得你的这个方法很好,可以试试!”
“是吗?那我现在就回去试试!”晨晨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他自己想出来的这个解决方法。
回到教室后,他马上取出自己的美术工具包,拿出来几张不同颜色的彩纸,把它们裁剪成不同大小的纸片,并在上面仔细地写起字来。我没有去看他写了什么,但我知道,他一定会成功,其他小朋友也一定会接受他的“邀请信”。
几天后,在班会课的感谢环节,那个被晨晨“打”过的孩子上台分享了一封信:“有一天写字的时候,我的铅笔掉在了地上,是你帮我捡了起来,我要谢谢你。那天中午的事情我要说声对不起,我不应该打你,其实我想和你做好朋友,你愿意和我做好朋友吗?”
在这个孩子念晨晨的信件时,我看到晨晨不好意思地把头埋了起来——这是第一次有人读他的感谢信,怪不得他有点难为情呢。
从那天起,这两个孩子就成了好朋友,再也没有闹过矛盾。晨晨也开始喜欢上了写信这种表达方式,经常给同学和老师写信,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传统教育方式往往习惯于告诉学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把选择的结果强加给学生,最终导致孩子的逆反。在上述案例中,当两个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我通过启发式的提问,让孩子参与探讨怎么解决问题,引导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好地体现了正面管教的理念。另外,用启发式提问(而不是命令或直接告诉)可以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老师们别着急惩罚孩子,埋怨孩子,而不妨试试让孩子自己来想一想解決问题的办法,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三、给予悄悄的提醒:日常惯例表的运用
有的时候,一些常规管理问题也会困扰班主任,比如排路队排不好、就餐秩序混乱等。在学习正面管教理念之前,解决这些问题我就靠吼,但这种粗暴的方式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工作量和压力,也会让自己经常生闷气。在学习了正面管教理念之后,我发现可以利用日常惯例表,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这些看似棘手的问题。惯例表是孩子的“工作”,所以应该尽量由孩子自己完成由“决定”到“制作”的全过程,老师只需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即可。
惯例表的制作可以从孩子最熟悉的场景做起,如在二年级的上学期,我就利用一节班会课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放学惯例表。
首先,我在班会课前一周就告诉孩子们要一起制定惯例表,让孩子们先去观察我们放学的时候存在哪些问题和注意点,需要遵循什么顺序。孩子们听后很感兴趣,接下来的几天,都能看出孩子们在用心观察、记录。
班会课上,我让孩子们先进行头脑风暴,说一说放学时有哪些步骤,并把孩子们所说的步骤都写在黑板上。接着让孩子们小组合作,给这些步骤排序,看看什么应该先做,什么应该后做。孩子们于是热火朝天地讨论了起来。
在小组分享讨论结果的时候,果然产生了分歧。有孩子认为应该先排桌子,再捡垃圾;也有孩子认为应先捡垃圾,最后排桌子。在孩子们僵持不下之际,我插话说要不今天放学时我们两种方案都试一试,大家觉得怎么样?孩子们欣然接受。在制作惯例表的过程中,老师要相信孩子,给孩子留出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安排解决。我相信,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
第二天的晨会课上,孩子们分享放学时候的感受,有孩子就发现了还是要先捡垃圾,最后排桌子,因为捡垃圾的时候可能会把排好的桌子又撞歪了。根据孩子们的分享,最后我们(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定下了班级的放学惯例表,并开始实施。
教师在惯例表制定下来后,还要花时间对孩子们进行训练。这是一件费心力的事情,很考验班主任的耐心。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放下追求完美和只看结果的心态,因为刚开始执行惯例表的时候孩子会不按照惯例表去做,我们要允许孩子去尝试,自己进行思考和调整。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放学,我还是带着孩子们一起放学,慢慢的放学再也不需要我去吼“快点快点”了,孩子们在一分钟之内都能够收好书包、排好队伍。当孩子执行了惯例表,老师尽量不要给孩子物质奖励,不然容易使孩子陷入对应有成就感的“误区”:将“执行自己惯例”的目的,变成“为了得到奖励”。我们可以真诚地对孩子说:这是你们自己的日常惯例,老师看到你们很认真坚持做到了,这就是自律!这就是有规律的好习惯!这会比给孩子各种物质奖赏更能满足他们内心“我有能力”的心理需要。通过日常惯例表的制定,孩子们真正习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如此,通过正面管教三种工具的使用,让孩子正确认识问题、引导孩子思考问题,最后让孩子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处理班级事务,多鼓励孩子去尝试改变自己,尝试自主地管理班级,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当然,正面管教并不是一味地纵容,我们还应该做到“和善而坚定”地教育,当孩子触碰原则和底线时,也应该及时地给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