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问题意识

2020-07-04李美颖

现代交际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意识

李美颖

摘要:问题意识作为一种主动探究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问题意识,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实现问题意识的培养为主线,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的现状,并从问题意识出发,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让问题意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得以实现。

关键词:问题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0-0150-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渠道,肩负着帮助青年学生走好人生路,做正直的人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促进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但是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青年学生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这些都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整改。在此背景下,如何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足,使其更好地指导青年学生的发展,是我们需要去探讨研究并解决的大事。

一、问题介于此岸和彼岸之间

要想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就要了解问题意识所包含的基本概念释义。

1.问题的定义

问题的相关定义可以从最基本的方面入手。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提到:“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在这里,问题就是需要寻求化解或消除的矛盾,当然也是我们需要论证和解答的论题。从认知范畴来看,问题是我们尚未认识到的一种认知状态,属未知领域,但未知领域也可作详细的区分:已经意识到的和未曾意识到的。根据这一详细区分,便可以得出,问题是一个未知领域,即触及并尝试回答和解决。借用马克思的“此岸”和“彼岸”来说明问题的概念:问题存在于认识的此岸和彼岸,如果问题在认识的彼岸,我们从未认识过,那它就不是问题;如果问题在认识此岸,说明它是解决了的事情,也就不是问题了。问题应该是我们接触到、意识到并尝试回答和解决的一类认知对象。

2.关于如何寻找真问题

就学术研究而言,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但问题发现却是一个难点,必须经过长期的、专门的学术训练才能正确辨别问题的真伪。决定问题真假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理论条件,二是实践条件。作为理论条件要求真问题在逻辑上能自洽,自圆其说,成一家之言;作为实践条件要求实践中能够举证,二者皆不可省,凡是满足这两个条件的问题就是真问题。做到这两点要求立论公允、材料详实,并且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实际的例子来证明问题的存在价值。区分真假问题之后,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如何理解和描述问题,只有经过这几个步骤的追问和拓展,才有可能对这个问题作出界定,才能最终确定这个问题是真问题。人类知识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升华中不断积累出来的;因此问题意识对任何学科都具有重要意义。

3.问题意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问题意识是一种主动探究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能积极思考并发现问题,并在头脑中积极构建问题框架,完善已有知识体系,主动思考,发散思维,进而解决问题。“强烈的问题意识,不仅有助于学术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遏制低水平重复研究的不良学术之气。”第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助于提升课堂效果,使学生形成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常以课本内容为主,并且以教师的一人言为主要特征,问题意识无从谈起。只有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并在过程中自我剖析、自我探究,带着问题学习,才能更好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养成。中国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形成了这种模式,教师不再关心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而是一味地对学生理论灌输。新时代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问题意识的养成是体现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也有助于严谨治学态度的养成。只有认识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才能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的发展。

二、问题意识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十分明显,急需改变。在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的基础上,将问题意识融入课堂,实现课堂健康发展。

1.教学理念落后

传统意义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理念,存在着知识本位和教师本位的现象,课堂上教师作为传输知识的主体,学生只是学习课本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形成了不敢问、不想问和不去问的学习状态,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仅仅死记硬背课本上的具体知识,不去想问题背后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种教育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学生没办法将课本上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改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2.教学内容僵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倾向于知识灌输,教学内容“高高在上”,不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教学内容表现出了简单死板和长期不变的特点。在以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学内容只是课程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只是重复性地记忆教材的知识结论,缺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缺乏对认识理论根源的认识,最终会产生这种现象:学生只会接收教师传递的内容而不会自己思考,进而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欠佳。

3.教学方法滞后

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大多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以教材为中心,向学生灌输大量的思政课理论,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不进行交流,封闭式的单向地灌输使课堂像沉寂的死水,就算有问题意识也因为课堂教学方法而受限,主动探讨问题的积极性也随之下降,最终会导致学生出现排斥课程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和课程的发展。

三、问题意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现策略

运用问题意识引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创新模式,这种模式以问题意识为中心并结合教学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革新和发展形成积极的助力。“任何重大学术成果的产生都是在面对事物发展的矛盾困惑时,展现出来的孜孜不倦的强烈的问题意识心理。”要使问题意识真正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需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内容方面入手,优化问题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现路径和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教育者,是对学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因此必须从教师入手,促使其转变教学理念,以“灌输”和“启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理论的熏陶,使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有感性认识,结合启发式教学理念,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更好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让自己养成发现真问题并解决的能力,最终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和主体意识的教学理念。

2.从教材入手,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要想使问题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摒弃只以教材为全部内容的教育体系,形成一个以问题意识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新结构,以问题为导向去建构教育内容和全新的教育体系,在问题中凝练新的教育内容。针对教育内容,教师和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在问题中不断改进和扩充教育内容。当然,教育内容也应关注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避免空洞,以期达到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境界。

3.建立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

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多以“填鸭式”的方法为主,不利于学生发展。当下应建立以问题引导式为主要教学方法,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出发。第一,从教师层面来讲,教師应该从学生感兴趣的焦点问题出发,去建立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文字、画面和视频等去启发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发地去探究。第二,从学生层面,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改变以往面对问题时的态度,要带着问题主动与老师沟通,并在问题意识下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自主的选择适合课堂和学生的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改革,只有做到以法为主,多法运用,才能满足学生和课程发展的需求,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四、结语

综上,在问题意识下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与传统的教学相比,问题意识导向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能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不断地去探索新问题,在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在问题意识下学习,在实践中查漏补缺,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1).

[3]龚柏松.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5(24).

[4]仇立平.社会研究和问题意识[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1).

[5]方志远.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与“非问题意识”[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6(2).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意识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