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赛”一体式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探索
2020-07-04谭琦
谭琦
摘要:英语听说教学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可,但教学实践效果非常有限;这与英语听说教学中制约因素过多密不可分。以“教—训—赛”三位一体模式为着眼点,在分析当前英语听说教学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总结了英语听说教学“教—训—赛”模式的基本内涵与实践原则,然后探讨了“教—训—赛”三位一体模式下的英语听说教学,以期为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应用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训—赛”模式 英语教学 听力 口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0-0004-02
“教—训—赛”三位一体模式强调了基础教学、专项训练、赛事参与三者之间的同步推进,目的是通过三者的融合发展形成英语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教—训—赛”三位一体模式应用于英语听说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已经日渐得到教师的认可,但如何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为“教—训—赛”三位一体模式提供全面保障是学校与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视角下,如何将课程教学、专项训练和赛事参与充分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更優质的教学资源、更多样的学习方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一、英语听说教学的发展概况
1.听说教学的重要性得到认可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无论何种语言,听都是基础与前提,文字语法始终是第二性的,是在听的基础上逐步积累发展而成的。说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也可以说除了学术性研究以外,人们学习某种语言就是为了保证沟通交流的顺畅。听与说对于语言习得的重要性,以及这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幼儿先通过一两年的视听积累,然后再咿呀学语的规律特征也可以看出来。通过对广大师生的调查与访谈,我们可以发现英语教学中关于听说部分的重要性已获得共识,而且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语言就是为了掌握一门沟通交流技能,从而为日后的人际交往、求学就业等长线发展提供帮助。从语言交流角度分析,广大师生认为,听力是基础;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继续沟通交流过程[1]。而口语表达是目的,能够张开口、讲明白,是语言学习的基本目的,也是沟通交流的必然要求。因此多数学生认为加强英语课程听说教学是重要且必要的。
2.听说教学的实践效果较为有限
一方面,听说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短对话,多数学生表示能够听清楚材料内容,也明白对应考题的意图和要求,但是对于一些非场景化、内容稍长的听力材料,学生则会普遍反映听不清、语速过快等。实际上,真正由于听力材料本身存在问题而导致听力效果不佳的现象是比较少的,多数情况都与学生词汇量较少、听力训练不足等因素有关。但口语表达教学实践效果整体比听力情况还要薄弱一些,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处于“张不开口”的境地;即使能张口表达,也存在发音不准、表述错误、词汇低级等问题,能流畅完成对话交流或能清晰表达个人观点的学生少之又少,和英语学习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另一方面,听说训练的实践教学较为有限。当前英语听说训练大多还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许多教育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完全主导下艰难推进,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过程枯燥、学生主动性差是听说教学的主要特征,师生双方都很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突破。
3.制约英语听说教学的主要因素
英语教学是一个集合视、听、说、读、写、译等能力为一体的语言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多、学习要求高,需要为此做好师资配置与课时安排工作。当前,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学教师、教室、多媒体手段等各项教育教学资源都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为了保证英语教学的进度计划,只能在现有条件下一再压缩课时,这就直接导致教学过程得不到“量”的保证,自然也很难达到“质”的要求。此外,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课程,只有从视、听、说、读、写、译六个方面施加足够训练,才有利于对学生的身体感官形成强力刺激,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潜力。但是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更多自我表达、自我展现以及自我挑战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听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还会忽视英语学习的目的与初衷,在“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错误思想引导下,越发削弱提高听说技能的内在动力。
二、英语听说教学“教—训—赛”模式分析
1.“教—训—赛”模式的主要内涵
英语听说教学中的“教”从基本知识、听说能力、英语素养等不同维度出发,通过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优化、现代化媒介手段的应用、教学过程的探索创新等途径,实现不同维度教学要求的协同发展,着重突出学生对英语听说知识点的认知,以及各种相关零碎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训”是在充分提炼英语听说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转化和开发出基于听说学习任务的实训教学项目,这一过程要在明确能力目标的同时,做好听说教学任务的制定与分配,使学生在任务目标指引下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反复训练,从而实现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提升[2]。“赛”是当前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比较常见和较为受欢迎的应用手段之一,“以赛促教”“以赛促训”“赛教融合”不仅是广大师生在英语技能提升中的积极探索,也是基于知识迁移与教育改革对英语教学模式的全面创新。总体来看,“教—训—赛”三位一体模式是以知识积累为导向,以提升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多维教学模式。
2.“教—训—赛”模式的实践原则
首先,教学模式设计要契合学生学习要求。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和实践应用能力是听说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学生群体最基础、最强烈的学习要求,应当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推进重心。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对多样化教学方式的需求,如果只是拓宽教学边界和增加教学环节,而忽视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表达手段的创新,也只会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学过程的压力与烦琐,无法真正起到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其次,教学实践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训—赛”是一项多目标层次、多能力结构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切忌急于求成而将高度拔得过高,以免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教学要求严重不匹配,而致使学生长期在挫败感中降低学习兴趣。此外,学生在英语听说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基于“教—训—赛”模式的英语教学不能以统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
三、“教—训—赛”三位一体模式下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探索
1.明确英语听说教学项目
“教—训—赛”三位一体模式通过与各种英语赛事的直接对接来调整教学过程,利用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训练来激发教学活力,因此采用“教—训—赛”三位一体模式开展英语听说教学,先要做好竞赛内容解析与教学模块设计工作。总体来看,设计过程要以英语听说课程为依托,在竞赛内容的具体导向下,对当前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拆解与细分,然后参照竞赛的内容与要求进一步设计教学模块和训练项目,从而实现英语听说教学单一模式向教学、训练、比赛同步推进的三位一体模式的完整构建。具体来看,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英语竞赛,以此获得大量与英语聽说能力要求相关的竞赛资讯,然后结合获取的信息重新梳理英语听说教学的目标与内容,进一步明确英语听说教学的方向与要求[3]。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竞赛真题的内容要求与规格特点来提炼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通过模块化教学训练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2.加强备赛体系建设
通过对各级各类英语竞赛的全面解析,确立英语听力、英语口语两个主要比赛方向,成立两个与之对应的备赛指导小组,指导小组的成立可以在学校英语教研组的动员协调下,根据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特点分配师资,在明确教师备赛指导工作职责的同时,实现师资力量与备赛指导的最佳配置。为了提高广大英语教师对英语备赛指导的参与热情,除了选择具有责任心和号召力的优秀教师担任备赛组长以外,还要全面推进英语竞赛的教学常规化进程,使英语备赛、参赛成为日常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学校还要将竞赛成果与教师考核评优相挂钩,通过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奖励来肯定英语教师的劳动付出,进而在校内形成长效激励机制。“教—训—赛”相结合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要想发挥更基础、更广泛的作用,必须使英语竞赛由阶段性工作转变为常规性工作,要根据各级各类英语赛事的时间线设计好校内年度备赛、参赛计划表,及时做好英语竞赛的长期性训练和阶段性总结。
3.建立“教—训—赛”长效机制
“教—训—赛”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应用,使每个学生都从中获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能在功利思想的左右下,只将目光和精力放在优秀学生身上;而应当在发现和培养尖子生的同时,形成完备的英语教育教学梯队,以此带动整个学生群体共同进步。因此,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为竞赛苗子提供更多技能辅导,但必须保证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获得均衡的学习资源和平等的训练机会。要认同普通学生的努力与付出,要认可他们的进步与成果,要通过及时的肯定与表扬,使这部分学生从英语听说学习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当然,对于竞赛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可以通过以赛代考、学分置换、评优倾斜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参赛热情,不过需要注意在操作过程中对公平性的兼顾,不能出现获得优秀竞赛结果的人在其他教育教学、评优评先中占据绝对性优势的极端情况。
四、结语
教学改革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角度对学校与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训—赛”三位一体模式需要教师夯实基础知识、设计教学项目、创新教学手段,以此达到学生知识积累与技能提升的双重目标;因此是对英语听说教学的重新定位,也是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全面创新。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将“教—训—赛”三位一体模式作为常规教学手段,为促进整个学生群体的英语听说进步发展而服务。
参考文献:
[1]贾章芸.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方法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7(19):124-125.
[2]陈睿,杨晓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4):5-6.
[3]张娟娟.“以赛促教、赛教融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现实价值与路径选择[J].职教通讯,2014(35):30-33.
责任编辑:赵世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