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话题,校准文本细读切入点
2020-07-04张言旭
张言旭
[摘 要]文本细读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利用创意话题展开调度和组织,引导学生在对话题的思考、讨论、鉴赏、梳理等学习操作中形成学科认知。阅读话题是课堂互动的基本手段和形式,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需要对话题进行整合创新处理,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關键词]文本细读;话题设计;创意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9-0044-02
文本细读有不同指标要求,教师在文本解读和文本阅读教学引导时,需要借助多种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启迪,让学生自然进入文本细读学习环节之中,并在不断思考、讨论、鉴赏、分析、归结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建立起文本认知基础。
一、抓住选材设计思考话题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课文大多具有鲜明的特点,不管是文体体裁还是文本语言,都有很多个性特征,特别是文本选材,与学生的生活高度契合,这无疑是教师设计文本解读话题的重要依据。学生对文本阅读有自己的兴趣取向,教师在话题设计时,需要针对学生的思维走向,为其投放适宜的阅读话题,这对成功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有重要促进作用。
例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以农家作为描写背景,这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以此展开话题设计:农家有什么特色种植呢?农家有养殖项目,你能够详细说说农家的家禽吗?农家环境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你能够谈谈农家最吸引人的地方吗?学生面对这些话题,都有说不完的话。有学生认为,农家种植的瓜果蔬菜最好吃,绿色环保,而且还美化了环境,让人看了赏心悦目。有学生说,农家的鸡鸭养殖最为普遍,这散养的家禽自由自在,也给人带来了更多惬意感,还有那些昆虫在肆意地鸣叫,为农家增添了无限的情趣。教师参与学生的话题讨论,对学生的阅读认知进行正面评价,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帮助。
教师针对文本选材角度展开话题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感知的机会。从学生的阅读认知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比较到位的。这说明教师话题设计和投放都切准了学生的思维脉络。
二、针对主题设计讨论话题
教材文本都有鲜明的主题,教师在话题投放时,如果能够切准文本主题和作者情感,自然能够引发学生的阅读共鸣,形成崭新的阅读成长点。学生阅读有多种制约因素的共同影响,教师抓住学生的情感审美价值观展开设计,其话题适合度会更高,对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将有很大帮助。
在教学《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教师为学生布设了一些思考问题: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雨来是怎样应对鬼子的?表现了雨来什么样的品质?你认为文本中哪些地方写得更好?好在哪里?学生针对教师的问题展开集体讨论,教学气氛热烈起来。在问题解读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对学生的个性理解进行直接评价,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提示。有学生对小英雄的形象进行评价,主要从勇敢、智慧的角度展开讨论,教师为学生做出一些提示:小英雄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包含更多内容,爱国、活泼、灵活、精明、胆大等,都值得考虑。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对文本展开深入研讨,很快就达成了更多共识。
教师从文本主题和人物塑造角度展开话题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考角度。教师与学生展开平等互动,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学习促进动力,使学生顺利进入阅读环节,对文本形成了深入的理解。
三、根据语言设计鉴赏话题
小学生语言鉴赏能力普遍较低,教师对此需要有清醒认识,对语言鉴赏任务展开创新设计,利用科学的话题展开教学调度,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触动,让学生在深入研究之中建立起语文学科认知基础。特别是语言鉴赏时,教师从典词运用、佳句分析、情感解读等角度投放思考问题,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触动,能够促使学生顺利进入阅读情境中,形成语言鉴赏基础。
例如,《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有着丰富、经典的描写片段,为语言鉴赏提供了很多契机。在语言鉴赏环节,教师为学生投放了一些语言鉴赏话题:自行阅读文本,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说说这些语段有什么特点。语言鉴赏需要讲究方法和角度,你对此有哪些认识?学生开始了梳理阅读,很快就找到一些阅读片段,并进行个性鉴赏操作。如:“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这段话以拟人手法,对海上日出进行了形象描写,写出了水天一体的奇特景象。“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里采用对比描写手法,写了太阳和乌云的对决,表现了太阳的强大。
教师为学生布设语言鉴赏性训练任务,提出了鉴赏话题,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学习触动。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入文本语言鉴赏环节,阅读认知自然形成。学生个性化阅读鉴赏的形成,标志着他们的阅读认知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
四、切准结构设计梳理话题
文本结构分析也属于解读的重要参考点。教师在对文本结构进行梳理分析时,需要针对其突出特点展开话题设计,让学生在体验阅读的过程中建立认知。小学生对文本构建方式缺少认知,教师在话题设计时需要有观照意识,对更为突出的结构问题进行重点引导,不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对比阅读话题,让学生在反复比较中建立起文本结构方面的认知。文本开头、结尾以及过渡段的设计往往有更多亮点,教师要注意给出重点关注,形成切实的话题引导。
教学《绿》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展开梳理性阅读,对文本中重要的片段进行语言鉴赏,然后从文本结构角度展开话题设计:写景需要有顺序,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它的线索是什么?采用了什么写法?课文第一、第四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问题抛出后,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展开了深入思考和自发讨论。有学生在解读时,认为作者是由远及近地展开描写操作的,还有学生认为文本景色描写的线索是“绿”,作者抓住了“梅雨亭观看瀑布”展开重点描写,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对这种特殊的“绿”展开了个性描绘。教师结合学生的解读给出积极评价,确保课堂话题讨论呈现出高效性。
教师为学生布设阅读话题,而且是从结构角度展开讨论,让学生对文本有了宏观的把握和理解,这样的话题投放更有深意,其助学效果更为突出。学生从文本构建角度展开思考,势必能够形成崭新的阅读体验,其文本解读品质会更高。
教师为学生投放全新的阅读问题,往往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触动,从而成功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学生形成丰富的学习主动力。特别是在文本细读学习过程中,教师有创意的话题设计,往往能够形成更多的爆破点,将学生的文本阅读思维快速激活,使之形成丰富的阅读感知体验。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呈现差异性,教师对此需要有充分的认识,给学生投放个性化阅读话题,这势必能够给不同群体的学生带来不同的阅读触动,引领学生顺利进入阅读思考环节,形成崭新的阅读成长动力。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