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0-07-04任芳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7期
关键词:阅读速度阅读策略教学设计

任芳芳

[摘 要]《将相和》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学习方法、运用方法、理解内容和迁移运用等几个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连词成句读的快速阅读的方法,同时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还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阅读速度;教学设计;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9-0004-03

【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历史故事。这是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既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三个小故事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叙写,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前两个故事写蔺相如屡次立功,职位超过了老将廉颇。于是,廉颇很不服气,这才有了第三个故事。人物的性格在语言、动作描写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课主要学习“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的方法,以提高阅读速度。

【教学目标】

1.学习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能够连词成句地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三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课件逐组呈现)

第一组(词语):桃花 铅笔 蓝天

第二组(成语):成千上万   千姿百态   青山绿水

第三组(诗句):白日放歌须纵酒 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沙百战穿金甲

1.请同学们认真看,说说看到了几个字,是什么?比比谁看得又快又多。

2.小结:原来每一眼看到的字数越多,阅读速度就越快。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说说一眼看到的内容,旨在让学生对连词成句地读有一个初步的概念,为本课阅读方法的学习做铺垫,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学习方法,提高速度

1.回顾旧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回顾一下,你都学会了哪些提高阅读速度的好办法?(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学习课文开头的小提示。

(1)出示学习提示: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边读边圈画关键信息,明确本课学习重点—— “连词成句地读。”

(2)学习方法。课件呈现(停留1秒钟):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①说一说,你一眼看到了哪些内容。在书上用横线画一画。

点拨:“有的同学一眼就看到了一个词,甚至一个句子。‘连词成句地读就是一眼扫过去,要尽可能多地看到词语或者句子,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②有的同学看到的多,有的同学看到的少。那怎样阅读才能提高我们的速度呢?

以第一句為例,交流方法:

一目一词: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一目一短语: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一目一句: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指名回答。

小结:“连词成句地读,一眼看到的内容越多,阅读速度就越快。”

③你会怎样读这段话,再次默读。

【设计意图 本环节开始即出示本课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明确本课的训练重点——“连词成句地读。”随后,以课后习题为例,用画竖线这种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连词成句地读应该怎么读,以帮助学生学习连词成句地读,扩大视域,为后面运用这一方法阅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做铺垫。】

三、运用方法,整体感知

1.计时阅读

请你用上“连词成句地读”这种方法阅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你了解了哪些内容?读完后记录时间。注意:记录的时间,不是眼睛扫过课文的时间,而是读懂课文的时间。

2.交流反馈

你用了多长时间?了解了哪些内容?

预设1:故事内容。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预设2:故事出处。介绍:“课文改编自西汉司马迁的著作《史记》。《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先生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书中通过人物传记的形式刻画了许许多多鲜活的人物。”

预设3:了解人物。课题中的“将”是廉颇,“相”是蔺相如。

3.题目检测

(1)《将相和》的故事发生在?( )

A. 春秋B. 战国C. 秦朝

(2)渑池会上,蔺相如要求秦王( )

A. 击缶B. 鼓瑟C. 唱歌

(3)“负荆请罪”之前,蔺相如和廉颇有冲突吗?

猜你喜欢

阅读速度阅读策略教学设计
论英语阅读中的母语因素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培养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