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革命旧址(枣园)中窗格子的形式语言

2020-07-04陈晶晶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6期
关键词:形式语言革命精神

【摘要】建筑历史紧随人类文明历史,是一个时代自然环境和文化内涵的传承体现,从窗格子的形式造型更能剖析出当地的风俗习惯、思维理念、价值标准和审美情趣等现实文化理念。深化透析陕北革命旧址(枣园)中窗格子的形式语言,体味陕北民民众勤劳、质朴的生活理念,传承不屈、奋斗的革命精神。对枣园建筑进行考证研究,所剖析出的革命文化不断激励新一辈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而窗格子正是这一精神的微观体现,散发出生生不息的革命精神。

【关键词】窗格子;形式语言;生活理念;革命精神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窗户是房屋建筑组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陕北,人们亲切地称之为“窗格子”。窗格子的造型设计不仅受到当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还与当地文化传承、审美趣味息息相关。由于陕北地处观众平原以北,黄河贯穿境内,地形大多以黄土高原为主,陕北曾是炎黄文化的发祥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远的历史文化造就了陕北厚重、聪颖的独特文化积淀。而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之一,枣园窗格子隐射出的不仅带有浓厚的陕北生活气息,还传承着革命红色文化。

一、窗格子的分类

陕北建筑自古以来都将生活中最朴素、最实在的情感融入到艺术设计之中,窗格子的设计具有丰富的样式,造型刚健简约,富有强烈地韵律感,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纹样组合和谐优美,是当地艺术的充分体现。有人说陕北的历史文化造就了窗格子的艺术美,也有人说是陕北窗格子的细腻、粗狂、抽象表达了陕北民众对生活实用性、科学性、艺术性的追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窗格子也与陕北文化的息息相关。

窗格子的设计是陕北建筑中最讲究、最美观的部分,按照窗格子位置,可以大致分为天窗、斜窗、门窗、炕窗四大类。陕北境内多黄土高原,但令人不解的是,陕北的窗格子中并不是安装的玻璃,而是利用纸张糊上。据当地人解释,张张虽然不隔音,但是可以透气,玻璃虽然可以保温,但是透气效果不佳。陕北到了冬天,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玻璃窗户容易结冰,当太阳出来的时候,冰融化成水就会滴到木头上,这样会严重影响到窗框的寿命,而利用麻纸就不会出现这类问题。

窗户是保持室内室外联系的重要通道,具有通风、采光等功能,是陕北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门,也寄托了陕北朴素而又深沉的生活情感。陕北窗格子面积大、样式多,在中国建筑史上独具一格。陕北居住建筑主要是以窑洞构筑为主,窗格子的设计与此紧密相关,会受到窑洞的宽度与高度的制约与影响。窗格子的数量也因此变得相当多,各个窗格子也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一孔窑洞最少也具有六个大窗,最多的将会有十六到十八个大小不等的窗。若是以窑洞的外形来进行窗格子种类的划分,那么依据窑洞上圆下方的外形,可以将上半部分的窗格子称之为“圆窗”,下半部分的就可以称之为“方窗”,而将窑洞一分为二的横梁称之为“平戗”。在圆窗正确欧诺个有两条垂直分割的梁称之为“天窗戗”,将圆窗分割成了三个部分,中间的统称为“天窗”,左右对称的称之为“斜窗”。“方窗”中垂直分割的竖梁叫“土戗”,中间两条较细的竖梁之间的窗户称为“炕窗”,左右两旁互称的窗户分别称为“左夹耳窗”“右夹耳窗”。因此,一般窑洞都必须有“天窗”“左右斜窗”“炕窗”以及“左右夹耳窗”六大部分。当然,由于各地窑洞对走门的设置有所不同,“炕窗”“夹耳窗”的位置也有所差异。在外形处理上,不外乎正方、长方和扇形三种。多数情况下,《斜窗》为扇形,“天窗”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炕窗”是横长方形,“夹耳窗”为竖长方形或正方形。

二、窗格子的文化寓意

门窗是陕北人们安放在天地之间关于人的语言,是上天寻找人类的路径,是人类亲近神灵的指引,是这里的人们生命的注释和一种祈祷的姿态。门和窗上面通常都雕有各种人物、花鸟、动物等各种吉祥图案,是一种寓意化的象征,体现了人们对美好活的向往。门窗本身窗的格形状也是很有讲究的。比如“+”字相交格、“寿”字格、“九宫”格、“田”字格、“蛇盘兔”格、“陆”字格、“蛇抱九颗蛋”“纽丝格”“铰”字格等,上面有木雕(圆雕、浮雕、镂空雕、彩木镶嵌雕、阴调等)装饰有各种图案。窗格子的这些图案符号经过漫长的时期才演变成今天的纹样。正如克莱夫·贝尔所说,它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形式背后,其表达的内涵极其深奥。就拿“+”字阴阳相交符号来说,它是构成窗棂格子的根本,即雌雄棂子组合,《周易》中有“立天之道,日阳月阴”之说,这一阳一阴的相交是一种和谐而美好的组合,是吉祥的样式。“+”字再由上下左右的对称交叉构成了东、南、西、北、中、四极、五方的概念,具有八卦、九宫的共同特征。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符号,比如说“万”字符号,它是阴阳相交的“+”字符号圜天旋转而成,在古代又被赋予双蛇或双龙相交圜天旋转的意义,它们象征着生命的繁衍,生生不息的文化内涵。“八卦”符号也广被当地人民所运用。“八卦”又名“双如意”,也是“+”字符号展演变的结果,具有生生不息、平安如意的意思。在窗格中蕴含天地大道:阴阳、八卦、九星等都是中国古老哲学、巫礼文化的遗存。陕北窑洞窗户大,且多用麻纸糊成,麻纸隔风但不隔音,所以陕北风俗里有“听门”这一独特的风俗习惯。

三、枣园窗格子的形式语言

在对枣园窗格子的构成形式考察中,可以从窗格子中感受到浓浓的陕北文化气息,但是与传统的陕北窗格子有所不同(如图1)。枣园窗格子天窗部位是以正方形框架,以五角星为中点,左右对称,将五角星紧紧地围绕在中间,代表着人民紧紧围绕着党中央。斜窗部位是呈发散性线条,代表着党中央时时刻刻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方窗部分则是传统的陕北文化体现,代表着陕北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将会过得越来越好。

陕北枣园窗格子的整体布局中,依然是采用传统的对称形式,在五角星周围还是“+”或“×”的形式进行布局。窗格子的整体骨架被划分成一个个小空间,并均匀地分布到画面的相应位置,给人一種恒稳、严谨、扩张、平实的力度感。下窗部分则被“—”或“|”线分割成上下或左右两方面的对称,给人一种活泼、委婉、新奇、生动的灵感感受。任何形式都发生于某种思维模式,枣园窗格子的设计是陕北民众最喜闻乐见的纹理样式,是陕北文化思维流传下来独有的传承,也是革命先辈传承下来的不惧艰苦、勇敢奋斗、为中华民族贡献生命的根与魂。整体思维模式注重事物的完整性并将整体现视为事物之本质和主旨,而对称恰恰是联结各个局部形成整体的最佳形式。这种对局部与整体关系的理解与关照,在窗格子的样式选择中表现非常明显。因此,构成形式极易形成统一规范又变化丰富、节奏强烈的秩序与逻辑美感。需要指出的是,五角星造型的窗格子形式表达的不单单是对陕北地域文化积淀的尊重,也是革命先辈拯救国民不屈的意志。在陕北枣园窗格子的造型中,垂直线与水平线运用得最多,两条线的互交既是形成窗格格造型的基础骨架,同时也象征着动与静两种力量的转化。它很像中国汉字结构中的横、竖笔划,线与线之间的重叠、转折、交叉以及线条本身长短的变化,都充分体现出线条的情感力量。枣园窗格子的设计也体现了革命不屈的意志精神,时刻警示着人们不忘初心使命,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质。

陕北的窗格子在陕北文化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传承作用,是陕北民众精神的体现。而对于陕北革命旧址来说,却具备了其他地区不具备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先辈智慧的体现,是根植在陕北民众乃至中国人民的根与魂之中。陕北革命旧址(枣园)窗格子的形式语言,诉说着陕北民众朴素、厚重的生活情感,也深刻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见证了革命先辈的智慧与勇气。

参考文献:

[1]冉万里.陕西省安塞县毛庄科石窟调查简报[J].文博,2001.

[2]郭庆丰.纸人记[M].延安:上海出版社,2006.

[3]郭冰庐.窑洞风俗文化[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4.

[4]王文权.陕北民间艺术审美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陈晶晶(1990-),女,汉族,陕西榆林人,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艺术。

猜你喜欢

形式语言革命精神
论红色资源在大学生革命精神培育中的应用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研究
论赣南苏区美术文化在苏区革命精神的呈现
浅析陕西土布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浅析马蒂斯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
论中国当代意象风景油画的形式语言
浅析信息可视化在用户体验研究中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