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有规矩方能行稳致远
2020-07-04胡印斌
胡印斌
网红主播带货,市县长带货,农民带货……这个春天以来,直播带货火了。直播经济已成为当下中国经济的一抹亮色。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电商直播超过400万场。直播带货不仅能够激活潜在消费,也能重塑产业链,并以精准需求直接影响生产和供应。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现实很火爆,前景很美好,但目前已经出现的一些问题,正在成为直播经济发展的“槛”,若不及时处置完善,必将会影响未来的健康发展。
北京市消协6月16日发布的《直播带货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在30个直播带货体验样本中,有9个样本存在问题,占比30%,主要是直播带货商家证照信息公示不充分,部分主播宣传不规范。中消协发布的报告也显示,目前37.3%的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问题,主要有夸大宣傳、货不对板、售后服务难以保障等,还有一些基础服务性问题需要妥善解决。
体验不均衡,退货率高,已成为当下直播带货的一个副产品。下单时风风火火,退货时同样急急忙忙,这显然是有问题的。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应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监管模式,同步实施监管,避免出现“一放就乱”的情形。
问题货物多,一方面与质量把控跟不上出货速度有关,“萝卜快了不洗泥”,高速发展的电商经济本来就是泥沙俱下,并没有彻底解决货物的质量问题,而消费者在短时间如潮水般涌入的结果,更是加大了从业者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也与缺乏有效监管有关。直播带货涉及主体很多、链条复杂,主播、平台、企业等参与者缺乏明确的管理标准和监管机制。加之,事前的入口比较宽松,事中监管又跟不上,这就导致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规范处置,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
这些现象也启发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与直播相关的监管办法,比如,可以尝试采取试购取样等方式,对产品进行检验,以作为惩戒依据;又如,消保机构主动介入直播经济,通过对个案的处理规范行业秩序等。
此外,也应加强媒体监督。6月17日,人民日报全国直播电商投诉平台正式上线,接受网民的投诉举报。这样,打通直播带货的监督渠道,必然会对行业形成某种约束与规范。
任何一项新的事物出现,一开始肯定是野蛮生长,但包容审慎并不意味着不去监管。唯有及时介入,循序渐进,才可能不断规范。
而除了对业态本身的监管之外,也要警惕权力的肆意作为。近来,已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因为县长区长直播带货,就要求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购物。这样的直播经济无疑是歪曲的,理应纠偏。
直播是形式,产品是内核,监管是关键。不管业态怎么变化,不变的是消费者的体验,是产品的真材实料,是监管的及时跟进。只有把各个环节都做到位,直播经济才能热度不减、火上加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