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集萃·生命自观
2020-07-04温景祥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要深入到生命的本质,从生命情境的深处引导学生获得“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素养,在生命为主题的小群文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用情感来深化生命意识,在文学作品的对比阅读与欣赏中培养审美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生命意识 群文阅读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094-02
由《囚绿记》、《捕蝶者》、《寒风吹彻》与《我与地坛》四篇文章共同组成了探讨生命的“小群文”。四位作者从生命观照的本质性问题出发,都表达了对他者的生命与自我生命的不同态度,并把自我生命观和对待他者生命的态度紧密结合起来,由此构成了一种既指向生命本质,又辐射到具体生命感观的整体。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小群文特征,合理引导学生提升语文学习的品质。
一、把握群文关联,确定层次目标
就这四篇文章而言,我认为整个过程的目标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层次:(一)初步梳理单篇文章的写作内容与生命思考;(二)探究每位作者的生命困惑与生命态度;(三)辨别每篇文章所体现的生命意识并比较其角度与层次;(四)将四篇文章的生命观照整合成一个相互联系又差异存在的结构,参考自己的生活经历,形成一定的生命思考。只有基于整体目标的系列活动,才能算是指向任务群学习的有效过程,在此过程中的具体课例才因融入整体情境而产生新的意义。
二、深入文本内容,确定群文核心
在教学的第一步,究竟是从“生命”的角度出发去寻找“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去品悟生命”、“如何表达生命感悟”、“如何找到生命力量”等问题的答案,还是从文本出发,结合作者写作背景等材料,确定文本思想,然后思考与群文主题的关系。例如《囚绿记》,可以说是作者从欣赏绿到控制绿,最后与绿的生命达到谐和的思考过程,也可以解读成作者托物言志,借常春藤向往阳光来寄托自己向往光明的情感;《捕蝶者》的主体内容是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研究蝴蝶的专业人员寻找美丽的蝴蝶并制成标本的过程,在文章运用了第二人称,深入交流了生命意識,但对它的解读却是多元的,作者在访谈中就避谈文章的立意;[1]《寒风吹彻》全文透露出一种生命的“冷观”,寒气逼人的文章中表达着作者反思自己所经历的生命之冬、所见所闻的生命之冬的过程,文章所出现的时间体现了作者在各种时空中思考生命本然的孤独与细细抚摸寒冬下生命疤痕内心体验;而《我与地坛》前两章内容,其实是作者把生命的苦难和地坛中发生的一切联系起来,用自然生命的超然自足去释放自己内心的苦闷,最终在洞观他者命运中洞晓了自己写作与生存的意义联结。
平衡教学的内容,是每位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文本,把文本、社会、学生联系起来最具艺术的能力。教学中,可以把他们构成人生困境的几个维度,从这些不同矛盾问题中确定一个生命的核心问题。史铁生“理智清明而洞察秋毫,表达出最深沉、最激烈的情感而不陷入情感,总是把情感引向高处、引向未来、引向纯粹精神和理想的可能世界”。在四位作家中最精神透亮,最沉入痛苦又最超越痛苦,所以不妨把《我与地坛》的主旨作为群文的核心,然后以之为参照,评价另三篇的生命色调。
三、构建群文体系,内化生命体验
整体来看,四篇文章共同表达对生命的态度,但可以从对自己生命的态度和对他者生命的态度两个方面分类,对自己生命的态度又可以分为对自身生命之美的欣赏与对自身生命之冬的品味,对他者生命的态度包含对他者生命之美的欣赏与对他者生命之冬的感触,这四个内容之间又因为每个人有着“对自然、对他者、对社会”的关联,所以对自身态度的态度又与对他者生命的态度紧密关联。综合来看,《囚绿记》表达了一个自己对自由与光明有着追求的生命,才能洞察并理解自然生命的追求自由和向往光明的本性;《捕蝶者》表达了一个为工具所挟持的人质,在工具的限制下忽略了生命的意义,把名利和标本式的美当成毕生的追求,所以残忍地对待他者的生命;《寒风吹彻》表达了一个体验过苦难的生命,因为保持着一种生命的尊严与孤傲,因为保持着对生命抚摸的习惯,所以能体会到他者生命的寒冷,所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点温暖。
那么,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这样一种生命观照呢?有没有一种既能简明地引导出一种思考,又能深入到文本的核心把握根本区别的方法呢?可以通过同主题的表达分析,把四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形成一种有机的联系,把不同作者在“自我反思”和“对他者情感”方面的异同清晰地呈现出来。
结束语
群文阅读为学生进入一种生命观照提供了具体的情境,这种情境将内化为学生的生命意识。经过对四篇文章的生命主题思想进行梳理,使原本暗示的细节,变成理智化的思维活动,这种阅读实践最终会成为学生们生命实践的思想源泉。
参考文献:
[1]筱敏.《捕蝶者》的主题是什么[M].上海:语文学习,2009.
作者简介:
温景祥(1982—),男,汉族,本科,文学学士,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