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咬字吐字与十三辙的实践教学

2020-07-04欧阳建树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6期
关键词:应用分析实践教学

【摘要】笔者在学前教育专业20多年的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声乐实践教学的过程进行思考和总结,深感声乐教学中建立正确的歌唱咬字吐字方法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歌唱语言、咬字吐字、十三辙的应用、十三辙歌曲分类教学,从而使歌唱咬字吐字更规范、声音位置更统一、歌唱技能更完善。

【关键词】歌唱语言;咬字吐字;应用分析;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學前教育师范学生有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两类,学生录取不用面试,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不够重视,学习声乐又受地方语言的限制,比如粤语和普通话存在较大差异等。声乐学习本身就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及掌握。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完善声乐教学方法,让学生演唱时逐步有效掌握正确的歌唱咬字吐字发声方法,在音乐课上学到她们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一、歌唱语言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历代声乐理论家、声乐教育家对歌唱的咬字、吐字都有精辟的论述,“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体为二绝,板正为三绝。(《曲律》明 魏良辅)”光有良好的气息和腔体共鸣训练还不够,准确的语言表达与优美的声音完美结合,才能体现曲情词义,使歌唱具有感染力,可见歌唱语言咬字吐字的重要性。但是说话咬字与歌唱咬字具体又有差异,在强度和程度上要求是不同的。我们平时说话时的咬字、吐字是自然的状态,不用考虑着力点和气息的控制,力度动作都较小,瞬间完成,不需要特别强调。而声乐学习中的咬字与吐字被夸张和强化、吐字要求靠后、有气息支持意识、在腔体咽部产生共鸣等。这种歌唱时夸大和强化训练,其实就是有意识地控制气息,让母音在腔体通道产生共鸣形成歌唱的语言。由于我国汉字语言的特殊性,子音与母音复杂多样,相比意大利美声唱法增加了歌唱难度, 如果单纯借用意大利美声唱法来演唱中国的声乐作品,就会造成咬字吐字不清、不能很好演绎作品等问题。

二、歌唱的咬字吐字

声乐传统理论中,汉字一般是由字头、字腹和字尾三部分组成,歌唱训练时注重“重咬字头——圆吐子腹——轻收子尾”达到“字正腔圆”的有效方法。

重咬字头:汉字的字头就是声母,字头决定了字音的准确清晰度。字头咬得要“重”,是针对咬字器官“喉、舌、齿、牙、唇”力量而言的,做到“稳、准、短、清”使出字喷弹有力。字头有喷弹力,可以带动整个字音清楚响亮地送出口外,并减轻声带的负担。根据汉语音节声母类别,大致可以将各种不同的字头归纳为8种类型的口腔状态和用力方法:双唇音重在“喷”字;舌尖中音重在“弹”字;鼻音重在“导”字;舌根音重在“啃”字;舌面音重在“挤”字;舌尖后音重在“翘舌擦”字;舌尖前音重在“平舌擦”字;零声母重在“聚拢”字。

圆吐字腹:汉字的字腹就是韵母,韵母的成分要比声母丰富,将汉语402个音节分编成13个音韵即十三辙。字腹在吐字过程中遵循“字腹延伸不变形”的原则。字腹吐音要“圆”,是针对声音共鸣而言的,即利用元音响亮且时值长的特点,对字腹进行均匀、丰满、圆润的塑造,使咽腔等共鸣器官、咬字器官和气息形成歌唱声音的“通道”。根据汉字韵腹的发音特点,可以大致归纳为 9 点吐音要求:a音字腹高位发;o音字腹稍靠前;e音字腹抬软腭;ê音字腹忌偏横;i音字腹略变圆;u音字腹往 前送;ü音字腹莫阻气;-i 音字腹微带笑;er 音节松开嘴。

轻收字尾:字尾指的是“归韵”又称“收声”,准确归韵才能使歌唱咬字纯正、完整,整个字的发音才具有完整性。歌唱归韵是以十三音韵“十三辙”来进行分类的,按汉语发声规则, 分为无韵尾、有韵尾、前鼻音、后鼻音四类,字尾收韵要“轻”,即把韵母字腹在稳定延长发音后轻巧柔和地收归到尾音上,使字音纯正、完整。根据字尾收音归韵的共同规律,可将十三辙归纳为四类收韵特点: 无字尾柔和收、元音字尾流畅收、气息半穿鼻腔收和气息穿鼻而过收。

三、十三辙的应用分析——以梭坡辙歌曲为例

依据十三韵辙韵腹相同或相似的歌曲归纳分类,为了演唱顺口、易于记忆和掌握,分为四类歌曲:无韵尾类歌曲、带韵尾类歌曲、前鼻韵类歌曲和后鼻韵类歌曲。

以无韵尾类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例,歌曲各句最后结束字的韵母都是相似或相同的梭坡辙韵母,这就是合辙韵的规律。我们在演唱这首歌前,学习了解梭坡辙韵母咬字发声要领:(1)发“o”母音时上、下颌打开与“a”母音相仿,外形开度稍小,舌根呈半升,舌尖要松弛;发此音嘴唇起决定性的作用,必须收成圆形稍微将上嘴唇翘起;注意发“o”母音时需防止撑大喉咙、下腭下压过分等现象;(2)发“e”母音时,舌位基本与“o”相同,口微开唇不圆,声音着力点 于咽腔。发“e”音比较结实集中,但要防止发扁、发白、发硬等状况;(3)“uo”发音前圆唇、舌根向软腭升起,发音时圆唇开口加大并舌根下放呈半升状态,发音后舌根状态呈“o”母音,在“uo”复韵母中“u”是韵头发音弱,“o”是韵腹发声强。

为演唱好此类歌曲,学习掌握梭波辙韵母类别,发声要领,了解歌唱的咬字吐字器官,运用在“波梭辙”类歌曲中。 反复地吟诵歌词,加强课外词语正确朗读,“以说带唱、说唱结合”的歌唱学习方式。在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训练中体会歌声的字正腔圆,使学生演唱时声音连贯、流畅、统一。

四、十三辙歌曲分类教学

依据韵母的构成分类教学,韵母主要由元音构成,少数韵母由元音加鼻辅音构成(如an,ang等)。从种类上看,歌唱语言韵母分为无韵尾类韵母(有a,o,e,i,u,ü)、带韵尾类韵母〔有ai,ei,ao,ou,ia,ie,ua,uo,üe,iao,iou(iu),uai,uei(ui)等十三个〕、带前鼻音韵母[有an,ian,uan,üan,en,in,uen(un),ün和带后鼻音韵母ang,iang,uang,eng,ing,ueng(weng),ong,iong等十六个]。

无韵尾类歌曲在教学中,可选择姑苏辙歌曲《故乡的小路》《花非花》等,发花辙歌曲《雪绒花》《党啊亲爱的妈妈》等,一七辙歌曲《幸福在哪里》《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等,梭坡辙歌曲《红太阳照山河》《和谐中国》等,斜辙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五月的鲜花》等。无韵尾类歌曲是将歌词韵尾“u”“a”“i”“o”“e”等歌曲归类,这类韵母特点是无韵尾不归韵,一音到底,截气收声,它们是歌唱咬字吐字的基础,也是声音纯正响亮的基石,对于歌唱通道的建立至关重要。通过“以说代唱、说唱结合”的方式学习典型歌曲和拓展歌曲,逐步掌握歌唱发声的技能。

有韵味类歌曲在教学中,可选择灰堆辙歌曲《草原夜色美》《摇篮曲》(施光南)等,怀来辙歌曲《嘎俄丽泰》《青春舞曲》等,遥条辙歌曲《难忘今宵》《绣荷包》等,由求辙歌曲《祖国之爱》《金风吹来的时候》等。带韵尾类歌曲是指歌词的主要元音在前面或者中间,后头跟韵尾(元音)的复韵母,这类韵母特点是发声时首先形成一个以主要元音为基本口型的混合韵母并延长,最后变至韵尾韵母的口型,归韵时声音清晰、准确。演唱此类韵母需要有“无韵尾类韵母”的发声技巧根基,此情境歌曲选择,音域上有所拓宽,音乐风格更多样,在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上需要进一步训练。

前鼻韵类歌曲教学中,可选择人辰歌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牧歌》等,言前辙歌曲《尼娜》《青藏高原》等。前鼻韵类歌曲人辰辙含韵母四个:“an”“ian”“uan”“üan”,共有49个音节。本类汉字属宽韵,是“抵腭”鼻韵之一。“出声”后“引腹”发响的主要韵母是“a”,但应加强鼻腔共鸣,关键在于“归韵”的一瞬间用舌尖抵住硬腭前、上牙龈的部位发出半鼻音“n”,气息到达上述部位即收音。不能使气息穿过鼻孔而与长江辙相混淆。言前辙含韵母有4个:“en”“in”“un”“ün”,这四个韵母的发音都要按照单元音发音的要求,先发“e”“i”“u”“ü”音,并延长该元音(韵腹),然后将舌尖抵住上齿背、小舌头下垂,使气息半穿鼻腔发出“n”这个鼻音来,此鼻音韵尾不要过重、过长,要一显即收,以字正腔圆为准。

后鼻韵类歌曲教学中,可选择江阳辙歌曲《牧羊姑娘》《踏雪寻梅》等,中东辙歌曲《渔光曲》《风铃叮叮》等。后鼻韵类歌曲是指歌词以带舌根鼻辅音ng作为韵尾的歌曲,共有8个:ang、iang、uang、eng、ing、ung、ong、iong,把它们归类为江阳辙(ang、iang、uang)和中东辙(ong、iong、eng、ung、ing)。这类韵母的发声特点是形成一个以元音为主但又带有鼻韵“ng”的混合韵母并延长(韵腹),归韵时舌根上升,尽快接触软腭,将口腔气息阻断,使气息穿鼻而过,发出较明显的的“ng”音后截气收声。

歌曲演唱是学前教育教师基础技能课,掌握正确的咬字与吐字方法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将语言和声音完美结合,才能更好地表现声乐作品征服听众。无论在声乐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有意识地强化练习咬字吐字,掌握了正确的咬字与吐字方法,就像学習走路时间久了手脚自然就能协调,学习者学会科学规范的歌唱语言习惯,就能随心所欲、声情并茂地呈现作品。

参考文献:

[1]韩冰.论咬字与吐字技巧在歌唱实践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0.

[2]周小燕编著.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宋承宪.歌唱咬字训练与十三辙[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欧阳建树(1973-),男,江西九江人,本科,广东江门幼儿师范学校,音乐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

猜你喜欢

应用分析实践教学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