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案例教学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靓丽的风景
2020-07-04朱云
朱云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引用案例来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其拥有亲切、有趣、共鸣性强等特点。将案例教学有效运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还能促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因此,教师不妨让案例教学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从而使之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067-02
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健康心理以及法律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更是在培养小学生良好品质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案例,一般是社会生活中发生过的真实事件,学生会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受到道德与法治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內容,选择恰当的案例,从而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一、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展开课前预习
有效的预习活动能够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展开课堂学习活动,从而能够让学生收获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然而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以文字为主的课程,学生单看语言文字的话,很容易会误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明白了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但是到真正的解决问题、分析案例时,学生又开始摸棱两可。文字性的东西读出来比较容易,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还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的。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导学案,并在导学案中引导学生展开案例分析,从而全面提升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例如《班级生活有规则》,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知道学校处处有规则,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设计相应的导学案,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展开预习活动。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呈现如下案例:片段一,课间,王明和班级中的几个同学在二楼楼道间追逐奔跑,速度非常快。片段二,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王亮偷偷吃从家带来的零食。以上学生的行为对吗?你有过类似行为吗?这些行为会有哪些不好的后果呢?学生会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明白两个片段都是学生不遵守规则的行为,是不对的,学生的这些不良行为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会给自己以及他人带来不良影响,等。
二、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突破重难点
教师在备课阶段,会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好重难点,然后围绕重难点展开教学活动。如果学生能够运用知识点对具体的案例展开合情合理的分析,那就说明学生突破了重难点。
例如《欢欢喜喜庆国庆》,这节课的重难点就是国庆节的由来,国家象征的神圣性以及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教师可以结合时事新闻,呈现相应的案例材料,其中既有革命烈士为新中国成立顽强战斗的信息材料,又有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信息材料,还有香港暴徒侮辱国旗、国徽受到法律制裁的信息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国庆节的重要意义以及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国旗国徽?学生会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认识到革命先烈为新中国成立所做的贡献,认识到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认识到国旗的象征意义,从而学生就会很好的突破重难点。
三、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展开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有效的课后练习,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又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更加系统的知识体系。学生要想很好的完成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后练习,就既需要展开一定的背诵记忆,又需要展开一定的理解运用。
例如《欢欢喜喜庆国庆》,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重要节日,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以及爱国情感。当学生了解到一些革命故事,能够辨认国家象征,认识到尊重国旗的行为及其重要意义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展开知识点的巩固。其一是关于革命故事的相关案例,在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为了这一天,很多革命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有董存瑞,他为了完成炸掉敌人占据点的任务,不惜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与敌人共存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董存瑞身上体现的是什么精神?学生还了解哪些革命小故事,学生可以展开写作分享。其二是尊重国旗的行为及其意义方面的案例,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当校园内正在举行升旗仪式时,看到国旗冉冉升起的学生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等。学生会在思考作答中认识到尊重国旗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方式。其既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又能够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节,呈现不同的案例,并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在构建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一定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宋仪平.浅谈道德与法治课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 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