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规范性管理在社区诊疗中的效果
2020-07-04车京斓
车京斓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940)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群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疾病能够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例如脑卒中、肾脏损伤、心力衰竭等具有较高致死致残率的疾病,在社区治疗当中,社区居民对于高血压的知识掌握程度普遍偏低,为了提高高血压的社区诊疗效果,相关的管理手段必须进行更高质量的展开[1]。本文就高血压规范性管理在社区诊疗当中的应用展开相关的探讨,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中心在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期间内收治高血压患者100 例,按照随机分组办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 例,男24 例,女26 例,年龄48 ~78 岁,平均年龄(59.2±5.18)岁;实验组50 例,男23 例,女27 例,年龄47~76 岁,平均年龄(58.9±5.24)岁。两组年龄、男女比例等一般资料相近,具有可比性(P >0.05)。
纳入标准:经过诊断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确诊的患者知悉并同意本次实验开展,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高血压管理,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指导、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治疗以社区全科医生诊治为标准。
1.2.2 实验组 实验组采用规范性高血压管理,将管理标准提高到大型重点医院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1.2.2.1 建档立卡:对到本中心进行诊治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家庭住址、人口、年龄、文化水平以及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检查结果和心率等资料,同时按照相关的档案对患者之后的治疗展开定期的随访。
1.2.2.2 针对性健康知识教育:针对性健康知识教育发生在本中心门诊诊疗与上门随访过程当中,通过病情相关了解,针对性的对患者展开结合病情的健康知识教育,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告知在当前阶段应当注意的相关知识。
1.2.2.3 定期检查:由于社区患者流动性较小,对于病情的观察具有全程性,因此需要定期的对社区的患者进行检查,检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相关体征,如果出现重大并发症且依当前条件无法治疗的,需要做好转诊工作,整理好患者相关资料,方便后续治疗。
1.2.2.4 药物管理、锻炼管理及饮食管理:在患者的日常管理当中,三项规范化管理尤为重要,社区医生需要控制患者的饮食,指导其戒烟戒酒,尽量不要食用腌制食品,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通过一定的锻炼,利用社区活动中心的锻炼器材达到保持身体状态、控制体重的目的;除此之外需要向患者宣传用药的作用与重要性,对药物剂量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患者按时按剂量用药。
1.3 疗效标准
(1)治疗依从性:按时按量用药;按时检查;控制饮食;规范运动四项指标进行综合,每项25 分,满分100 分。
(2)治疗有效率:显著(患者高血压及并发症症状极大改善甚至消失);有效(患者高血压及并发症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高血压及并发症症状未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并以(±s)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 <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管理方式的开展之后,得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依从性对比对照组明显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数据对比如表。
表 治疗有效率及治疗依从性对比
3.讨论
社区医院是接受患者较多的诊疗场所之一,而高血压作为中老年人群普遍存在的病症,在社区首先进行治疗较为常见,要知道的是,高血压的治疗并不是小疾病,严重时的并发症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永久不可逆损伤甚至威胁生命,因此在高血压的社区诊疗当中,就不能以简单的感冒而论,需要采取较为合理的管理才能实现病症的缓解。
传统的高血压管理没有将高血压的治疗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比起其他疾病并未做出更有效用的措施,导致了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满意度不足,自然治疗依从性也就不足,得不到患者相关的配合,则导致了疗效不甚理想的局面。
规范化将高血压完全重视起来,通过专门的健康档案的建立,对社区流动性较小的患者进行全面的情况了解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宣教,首先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展开随访等工作能够帮助诊疗医生更进一步的了解患者的综合情况。随后紧接着一系列的治疗,药物管理、运动管理、饮食管理等规范化管理内容在患者的极高依从性下顺利进行,极大的提升了治疗效率[2]。
本研究当中,实验组患者在经过规范性高血压管理之后,在治疗效果与治疗依从性两项指标上对比对照组均占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高血压规范性管理在社区诊疗当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效果,是社区诊疗发展的必要趋势,使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