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评估产后早期女性腹直肌及盆底结构与功能
2020-07-04宋丹
宋 丹
(绵阳市中心医院产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腹直肌分离、盆底功能障碍是女性产后恢复期间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壁松弛膨隆、盆底肌松弛。产妇在妊娠期会出现子宫增大、盆腹腔压力升高等情况,同时受到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腹直肌、盆底肌肉减弱,盆底支持组织较为薄弱。在分娩过程中,腹直肌、盆底肌肉容易受到损伤。而在产后恢复期间,部分产妇的腹直肌及盆底结构与功能长期不能恢复为正常状态,往往会引起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症状,延缓了产妇的产后恢复,并对其日常生活形成极大的困扰。产妇的产后恢复期间,应该在产后早期进行腹直肌及盆底结构与功能的检查,评估其腹直肌、盆底肌肉的状态。该过程中,应用超声检查方法,在超声图像中,可以清晰的观察腹直肌及盆底结构特征,然后进行功能评估,了解产妇产后早期发生腹直肌分离、盆底功能障碍的实际情况,能够为产后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2019年7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150例产妇,年龄范围21 ~39岁,平均年龄(27.96±3.05)岁。
1.2 方法
150例产妇在产后6 ~8 周,接受腹直肌及盆底结构与功能检查。产妇接受经会阴超声检查,检查前,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缩肛动作、valsalva 氏试验(瓦氏动作:强力闭呼动作)的训练。应用GE V730 Expert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需要经过消毒处理,并套上避孕套和涂抹耦合剂。准备充分后,将三维容积探头(1.8~8.2MHz)缓慢置入,进行超声检查,分别获得静息状态与最大缩肛状态图像(评估尿道内口开放、盆腔脏器功能、肛提肌功能等情况)以及瓦氏动作状态下图像(测量下肛提肌裂孔面积)。
经腹超声检查期间,检查前,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Head-Lift 动作的指导。将L14-5WU 探头(4.0 ~14.0MHz)置于产妇的腹部,进行腹直肌的扫查,获得静息状态、Head-Lift 状态下的超声图像,进行腹直肌间距的检测。
1.3 观察指标
①盆底功能异常:根据超声图像中提示的膀胱膨出(最大瓦氏动作时,产妇的膀胱最低点低于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水平)、子宫脱垂(产妇的子宫颈最低点低于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水平)、会阴体过度运动(直肠壶腹部低于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水平)等表现以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判断为盆底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盆底结构和功能检测结果分析
150例产妇接受超声检查后,69例产妇存在盆底功能异常情况,另外81例产妇盆底功能正常,进行最大瓦氏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的检测,盆底功能异常产妇与产妇盆底功能正常的最大瓦氏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分别为(22.64±2.85)cm2和(14.14±2.23)cm2,对比差异显著(t=20.477,P<0.05)。
2.2 腹直肌检测结果
表 腹直肌间距检测结果(±s)
表 腹直肌间距检测结果(±s)
组别 n 脐 脐上3cm 脐下3cm盆底功能异常 69 33.91±6.4527.20±2.3920.74±3.49盆底功能正常 81 27.15±6.6126.59±2.4420.53±3.25 t 18.461 1.540 0.704 P<0.05 >0.05 >0.05
3 讨论
在女性的产后恢复期间,需要加强对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产后并发症的防治,应该密切关注产妇产后早期的腹直肌及盆底肌肉恢复情况,警惕腹直肌分离、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2]。为了及时、准确的检出腹直肌分离、盆底功能障碍问题,需要应用影像学技术,利用超声检查方法,进行腹直肌状态和盆底肌肉状态的评估。在产妇的妊娠期和分娩的过程,胎儿和子宫会对产妇腹直肌、盆底肌肉形成长期压迫,导致腹壁松弛膨隆、盆底肌松弛,严重则会形成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的损伤,产后无法恢复正常状态,进而诱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在产后早期的超声检查中,可以通过对脐、脐上3c m、脐下3c m 水平腹直肌间距,判断腹直肌分离的发生情况。同时根据膀胱膨出、子宫脱垂、肛提肌裂孔面积等表现,判断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能够为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3]。
综上所述,在女性产后早期的超声检查中,检查结果可以真实、准确的反映出产妇的腹直肌及盆底结构与功能,能够为相关产后并发症的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