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血栓抽吸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7-04倪萍夏梦怡吕晓蕾顾明通讯作者
倪萍 夏梦怡 吕晓蕾 顾明(通讯作者)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江苏 昆山 2153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突发管腔闭塞引起供血区心肌细胞坏死导致的临床症状,目前,急性心梗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尽早行冠脉血运重建术是开通闭塞血管的最有效治疗手段[1]。近几年因急诊心梗术中血栓负荷严重,导致术后无复流或冠脉远端微循环栓塞,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选择性行血栓抽吸术取得较好疗效。血栓积分:0 分,无血栓;1 分,模糊的血栓影;2 分,确定的血栓影像,长度小于血管内径的1/2;3 分,确定的血栓,长度为1/2 到2 倍血管内径之间;4 分,确定的血栓长度大于2 倍血管内径[2]。血栓积分>2 分认为高血栓负荷,血栓积分≦2 分为轻血栓负荷。现选择我院2015—2016 年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介入治疗的82 例患者,高血栓负荷的40 例患者行血栓抽吸术,42例患者未行血栓抽吸术,针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病变血管、术后心电图ST 段回落情况、术后一周左心功能等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5 年1 月—2016 年12 月期间明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 术的患者82 例。血栓抽吸组40 例,其中男性34 例,女性6 例;对照组42 例,其中男性37 例,女性5 例岁。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见表1。
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吸烟史、动脉粥样硬化病史、既往冠心病史、肾功能血清肌酐值、发病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1.3 观察指标
发病即刻心电图分别与术后2h、术后24h 心电图比较,ST 段回落≥50%为具有临床意义,术后6 小时NT-pro BNP、术后一周的心超LVEF、LVDd比较;术后一周内心梗并发症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冠脉病变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发病时TIMI 血流均为0 ~1 级,因血栓抽吸组为高血栓负荷状态,故血栓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LAD、RCA 病变、左主干病变、≥2 支血管病变、植入支架个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栓积分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比较
2.2 术后左心功能及心梗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TIMI 血流均恢复至3 级,术后2h 复查心电图ST 段回落≥50%,血栓抽吸组36 例,对照组30 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h 复查心电图ST 段回落≥50%,血栓抽吸组37 例,对照组36 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心超LVEF、LVDd、心梗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脑卒中等方面,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血栓抽吸作为一项急诊PCI 术中操作,一直以来备受争议。TAPAS研究[3]证实急诊PCI术中常规行血栓抽吸能增加心肌灌注,改善心梗患者的预后,减少病死率。但INFUSE-AMI[4]研究结果显示,STEMI 患者行血栓抽吸并未减少梗死面积。TASTE 研究[5]证实常规血栓抽吸比单纯急诊PCI 组无明显获益,且并不减少心梗并发症的发生。而TOTAL 研究[6]结果显示急诊PCI 术中常规血栓抽吸并不能减少心梗并发症,也不能减少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甚至可能增加脑卒中的发生。基于该大型研究得出的结论,最终导致血栓抽吸术在STEMI 术中常规使用的推荐等级降到了III 级[7]。但不可否认,对于高血栓负荷的STEMI 患者,血栓抽吸能够快速改善闭塞血管的冠脉血流,恢复TIMI 血流3 级。
在本研究中,可见血栓抽吸术使急性心梗患者术后2 小时心电图ST 段回落更早,虽然术后24 小时ST 段回落较非血栓抽吸组比较无差异,但说明血栓抽吸能更早改善缺血心肌的再灌注。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NT-pro BNP、术后一周心超数值无显著性差异,可能与随访观察时间短、样本量少有关,为何缩短再灌注时间不能在临床预后上得到体现,是否存在其他的机制,这也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当然,真实世界与临床研究不同,患者亦存在个体差异,抽吸导管选择不同,手术者也存在技术上的良莠不齐,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不一样的结果,且此项研究样本量不多,深入研究可能导致更精准的结论。
综上所述,急诊PCI 术中,不推荐常规使用血栓抽吸术,但对于高血栓负荷的心梗患者,可考虑使用,即需要严格掌握血栓抽吸术的临床适应症。而对于高血栓负荷的心梗患者,另一种可行的办法为血栓抽吸后,延迟支架置入,同时使用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 受体拮抗剂,择期再行支架置入,可减少支架内血栓事件的发生。当然,对于手术者导管操作的改进、抽吸设备的升级,也是增加血栓抽吸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血栓抽吸在心血管介入操作中仍然受到质疑,未来会有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它的临床价值,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得到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