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模型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变化及氟桂利嗪干预效果实验研究*
2020-07-02马原源毛文静邓春颖王彩霞杨海霞
刘 斌,马原源,毛文静,邓春颖,王彩霞,杨海霞
1.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一科(唐山 063000);2.河北省迁安市老干部局医院(迁安 064400)
偏头痛(Migraine)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头痛。WHO将重度偏头痛列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3]。探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寻求安全有效的防治偏头痛药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研究表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与偏头痛发病有关[4-5]。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制备偏头痛大鼠模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和放射免疫法检测颈静脉血中CGRP含量变化及用氟桂利嗪进行干预后对以上指标的影响,探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氟桂利嗪的干预效果,为偏头痛的防治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1 动物和试剂 清洁级健康SD大鼠36只(雌雄各半,分笼喂养),鼠龄3~4个月,体重250~300 g,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供给。全价颗粒饲料喂养,自由摄食,室温20 ℃~25 ℃,相对湿度45%~55%,每日光照12 h,饲养1周熟悉环境后进入实验。NO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化学公司),CGRP试剂盒 (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硝酸甘油(Glyceryltrinitrate ,GTN)注射液(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2 偏头痛模型制备 采用GTN造模法。根据Cristina等[6]报道的方法,予大鼠皮下注射GTN(10 mg/kg), GTN造模后30 min出现双耳发红、前肢频繁搔头、爬笼次数增多、烦躁不安等现象,持续3 h后出现蜷卧、活动减少等状态,出现以上现象视为造模成功。观察各组的情况并记录。
3 动物分组 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偏头痛模型组(模型组)和氟桂利嗪干预组(氟桂利嗪组),每组12只。
4 给药方法 ①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每天以生理盐水灌胃(10 ml/kg),1次/d,连续7 d,第7天灌胃30 min后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 ml;②偏头痛模型组(模型组):每天以生理盐水灌胃(10 ml/kg),1次/d,连续7 d,第7天灌胃30 min后造模;③氟桂利嗪干预组(氟桂利嗪组):每天以氟桂利嗪悬液溶液灌胃(0.4 mg/kg),1次/d,连续7 d,第7天灌胃30 min造模。
5 指标测定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和放射免疫法检测颈静脉血中CGRP含量,操作步骤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结 果
1 各组大鼠血浆NO含量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两个时间点(3 h、6 h)血浆中NO含量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 h组血浆中NO含量少于3 h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桂利嗪组两个时间点(3 h、6 h)血浆中NO含量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 h组血浆中NO含量少于3 h组,两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2 各组大鼠血浆CGRP含量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两个时间点(3 h、6 h)血浆中CGRP含量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 h组血浆中CGRP含量少于3 h组,两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桂利嗪组两个时间点(3 h、6 h)血浆中CGRP含量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 h组血浆中CGRP含量少于3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2。
表1 各组大鼠血浆NO含量的比较(μ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表2 各组大鼠血浆CGRP含量的比较(μ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讨 论
偏头痛的发作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血管改变,目前对偏头痛发生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年研究认为三叉神经对颅内外血管的舒缩调节以及疼痛刺激传导途径的激活是关键性机制,局部血管活性物质如NO、CGRP、5羟色胺(5-HT)、内皮素、缓激肽等起着降低痛阈,增加疼痛敏感性的重要作用[7-9]。NO是一种小分子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组织血运等保护性作用[10],但在过量的情况下又可能介导严重的神经毒性及细胞毒性而造成组织损伤,实验证明NO调节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的敏感性,可刺激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使三叉神经核团的一氧化氮合酶兴奋,从而使中枢的兴奋性增加。有研究发现NO在偏头痛和其他头痛产生中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子,被认为是原发性头痛的触发点,在偏头痛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7]。CGRP是Rosenfold等[11]在1982年发现的含有37个氨基酸组成的血管活性神经肽,存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感觉神经元胞体和末梢,通过外周炎症和中枢调节来提高偏头痛患者的神经传递。CGRP是最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具有强烈的扩张血管作用,并能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血浆蛋白渗出,参与神经源性炎症的过程,在疼痛感觉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12-13]。本研究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两个时间点(3 h、6 h)血浆中NO和CGRP含量明显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NO和CGRP在偏头痛发病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为哌嗪氟化衍生物,易通过血脑屏障,对脑血管有选择性扩张作用,能抑制血小板活性物质释放,阻断钙离子的跨膜内流而防止偏头痛的发作[14-16],还可防止脑血管痉挛,抑制致痛物质的释放,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有助于恢复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黏度,增加脑血流量[17-20]。盐酸氟桂利嗪能有效地减少头痛的发作频率,减轻头痛的严重程度,达到预防和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与模型组比较,氟桂利嗪组两个时间点(3 h、6 h)血浆中NO和CGRP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氟桂利嗪可通过抑制血浆NO、CGRP而发挥治疗偏头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