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常态的诗意表达

2020-07-02谢小灵

新疆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诗歌

□谢小灵

诗人秦华

秦华的诗是一个花园,是一个给人安慰、希望的世界,又是一个简洁明了的乡村,她的诗歌呈现出了想象之美,惊艳之美,有低调的饱满,也有内敛的强大,洋溢着热情,迸发着与众不同的力量。

秦华诗歌的标题非常普通,直截了当,直指人心,这就是她的本事。标题的叙事性表明她的真实作风,也让她的诗同时拥有细腻和简洁两种相反的质地:《头发开始唏嘘》《去广州看一个人好难》《冬天的铅笔画》《选择这样一次布道》《走着走着就散了》《记得在跨年》《你在这世上笑了多少》《雨在一片叶子上》等。诗的题目,回避了常有的诗歌陷阱和道德面目,应当给予这清新又有故事的诗以足够的期待。

秦华的爱情诗可以作为幻想来收藏,她的细腻令人感动,她的深情,她的敏锐,她的纯净,她的仁慈,人生环境,自然风物,以及好的人生关系里面,我们都会感觉到轻松,平静。在恋与爱中的博大仁爱,诗句涉及了宇宙的神秘。秦华觉得:再好的好,我只要一点点;一瓶纯洁的水,我只要收藏一滴。诗多写当下,秦华提升着自己,足以让一个在失意中放不下一切的人感觉到羞愧,秦华悲天悯人,不放纵,却又能走向自由。

不愿留下/又何必追/到海角天涯彩云祥、老绣衣挂着/已不是三月的旌旗/春天的脸说变就变/柳条下的河/暖暖的风/倒春寒来袭/一场雨冲淡天际

会用刚开的花/握你的手/不知轻重/生命不分高贵低俗/爱却会深浅不一

花瓣满地/借着灯光的墙/靠近自已(《无题》)

这首题为《无题》的诗,犹如黑洞中闪现的一道光,她的诗走向光明的坦途,情感如影相随。

看花象看佛/静静地/光中踱步/时间是经语/培出一朵两朵三朵花蕊/我的缘必在一棵枝上/等谁/分岔向着天际/双手合一/是盛开的叹息(《看花》)

无论欢愉,还是失意,她坚持心灵的开拓,“光中踱步”情怀和视角始终一贯,“我的缘必在一棵枝上”。毫无疑问,秦华触及到了爱的真谛,“我手中的玫瑰,因为守护过失败而变得平静”。对爱她的信条是:把他还回他,而不是占有,我决定等你,是为了还你所有。这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她对任何一份生命中的情缘,都有为之买单的准备,隐忍,成全,也许会减损她的幸福但也平添了爱的美好。“都说放肆才是爱/由着惯着的人危险而幸福/我们曾经为盛开找到出口/现在仍能将那把彩虹收敛成雨后/守护默然自爱的墙头/坠下最淡的一朵。”细腻,疏朗,开阔,迂回曲折,面对世界,秦华是诗一般的态度,源源不断地展开内心的力量,她的这种能力似乎来自于对爱的真谛的认知。换一句话说,她知道自己要什么。《一束玫瑰》:“我为你准备了一束玫瑰/等待着风暴的掌声宁息/你一定在寻找一双真实的眼睛/我没有摇动/那束好看的玫瑰/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默默注视着你”。树枯树荣,时光流失,一般人只会把哀伤留在心底,但是秦华却有清除淤泥的能力,她这种温婉,带着一种无奈。秦华的诗始终在寻找自己内心的安静上做着有效又卓越的努力。

本来,过于理性,对于写诗来说是致命的,秦华克服了理性束缚,能够在柔绵的曲折情感通道上给出一个你无法绕开的梦幻般的“初悟”的空间。《近淡》:“在一片混沌中找到初悟/在一棵老树上找到路径/在万事万物中找到存在和对应/一株草一朵花历劫后的天荒地老。”

布罗茨基说,因为一首诗,任何一首诗,无论其主题如何,本身就是一个爱的举动,这与其说是作者对其主题的爱,不如说是语言对现实的爱。T·S·艾略特曾说,诗歌是对无以言说的事物发起的突然袭击。秦华的诗让我感到了作者对庸常的袭击。诗意在她那里犹如一江春水,似乎来自于多个源头,一个城市,一条道路,一片月光,都能让她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歌咏。秦华试图挖掘世界的秘密,宇宙的神秘,写出了美好不可复制的句子:“情深,我以纯净走进他的悠悠的歌里,有惆怅,有欣喜,我从纯净的雪原走过,身后是你,骄傲而悠扬的琴声,我消失了”。

秦华的诗结构简洁,不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一种良好的自律,浑然天成。她有能力把各种情感具象化。诗歌意象清丽,关于林中的意象,关于水的意象:一口山塘向天空亮出自已,诗中都有新颖的意象的植入,在她的笔下草是大地的筵席。

语言建构花园般迷人,语境和繁复奇妙的意象提升了秦华诗歌的艺术品质。“桃胶是桃树伤口分泌出的东西/象平庸的我们/分泌血液和泪”。

秦华的很多诗都有故事,有场景,有情节,诗歌内在节奏从容不迫,得心应手。

好些乡下的女孩子/从母亲那儿/学会了/在木柴堆中点火的乐趣

她们重复母亲的艺术/用粗粗的竹筒吹夕阳/点火星星/点生活的悲喜/点热热闹闹或是清清冷冷的家

火焰有时红有时蓝/有时被泪水打湿/哑然暗灭/但总有人不间断地从山里拾柴回来/交给她们/很朦胧很羞涩的故事/放一把火/全烧了/烧成很红火很艰难的日子(《火种》)“总有人不间断地从山里拾柴回来。”她有抓住生活细节的能力,更有提炼细节的能力:“熟了会任人摘去/女孩的心最容易结满青涩/秋千下荡来荡去的五月/女孩捧着诗集/心醉神迷”。

秦华诗歌展厅里大部分是精品,能给熟悉与陌生的读者带来惊喜。她的视野宽,容量大,有情怀也有格局,竹笋,蕨草,蒿粑,红杜鹃,金樱子,她说要与生猛和温柔的岁月握手言和,秦华把自己安放在一种安宁的境地,这样的人是有智慧的,比方她说,“于是有人以为这山中必定有泉”,从这个层面,秦华是自足,有一种低调的奢华,安宁的自信,所以我从她的诗里面读到了一种自信,一种持续的力量。每一个月份,每一种季节,在秦华笔下都有了生动的色彩和意味,再看看她的《四月》:“蔷薇是谁种的/我比我的过去更接近体会/衰败与真情/春天说走就要走了/少年不知愁滋味/这易于消亡的花朵与时间/一场雨短暂或持久/谁留下的痕迹并不重要/山谷取走的/永远是你的暮色”。她写出了自然风光在人心中激起的单纯情感。

秦华将景象变成富有想象与形象的艺术形式,她的情思被赋予了瑰丽的幻想,得以与现实结合。外部的自然作为一种整体的物象,和诗人的直觉以及信念相呼应,良好地在一首诗中栖居。秦华把行走中入目的每一个风景,都赋予了诗意,就像水滴折射出阳光、世界。“大雪才是人生难求的意境/白得透彻的对待每一次相逢/铺张在有情有义的大地”。这里她成了大雪的解释者。她的诗呈现出了丰富性,生活中的现象在秦华那里呈献出精致,完美,崇高,一个蚂蚁在她那里也成为令人幸福的伟大事业,她提取了冬日的大雪,让我们看到一幅完整的心灵景象。“学会不同角度/抬头低头/普通与不凡/哪些人和故事/可以站成经典/窗前气定神闲/只需交付时间”。这首游记诗写出了历史名城可能带来的比较复杂的感触,生发出世移时易、物是人非的感慨。国家、历史、命运、时间之类的抽象概念便会纷沓而来。

秦华也遭遇过类似加缪所说的荒诞,在这样的现实面前,秦华自我调整,对生活充满善意。“星空在身体里/寻找悠静的光芒/梅雨是下给梅雨看的/自恋一次/湿邪一回/沒有百毒不侵的美丽/敢在真人面前残酷相认”。在这首诗里,能够看见她对自己意志力的训练,对社会生活的态度的转变。秦华不是精神撕裂的思维者,她是自己的“医生”,与生活将要狭路相逢时,她会走出狭窄的世俗,让花开满每一个枝头。

在我们感到不安的时候秦华的诗能给予我们美学上的安慰,她有平衡忧愁的能力。涉及到爱情的诗,有一种内心隐秘的爱,不为人觉察,有弹性,深邃,仁慈,内省。更多的时候,她像一个手握长竿的钓者,并不在意收获。

注定是很美的/当我猛地掉过头来看你/作为你的背景/山已经不能再简洁/ 然而/想象的完美/不容忍我们再走近一步/直到我的黑发和长裙/终于淹失在小径深处(《初夏》)

诗的辨识度来自于诗人的洞见,剔除无望、无聊的因素,是对虚伪以及矫情不露声色的否定,她的诗带着个人特色的思考,拥有诗歌内在的价值。先有法度,然后打破法度寻求自然,无论在情感上或者诗的形式上,都显出对生活的真诚,以及生命内在的延续,“在秋天的草叶上/落满星星/木船是水上的厚重/送君千里终有一別/果实是枝上的厚重/做到个中滋味自知把自已挂在/深秋的沟壑里”。

毛衣是身体的厚重/悲凉时能够自持/灰尘是时间的厚重。秦华用事与物的转换模糊了读者感知的时空界限,她使世界的缺陷化为有着价值的人间的生活,提升诗意的真实。面对于动植物,森林和永不回头的河流,秦华有自己的想法:古人弃船入洞/恐是懵懵懂懂/被神秘所魅惑/我们彼此拉着手/执意去感觉黑色的幽默/前面有古人吗/身后那宛然若闭的石门/不作回答不/黑色只是一瞬/心中的光明打着活结(《过秦人古洞》)。从诗中可以感觉到秦华式是乐观,无所依凭的乐观。我把庸俗抛弃在岸边/只需片刻/就闻到了沁香/我把短暂尽量过得长久/江湾泊在心中/手臂在菜花中劫获到船/此时岁月静好/一朵油菜花的份量/我在其中/不过在摇摆或是垂头(《油菜花开》)。同样在写春天,秦华眼里的春天比别人的春天枝繁叶茂,她的心灵时间比我们的更平和更节制,她用这么一句结束这首诗。

“除开天空有槐花指引/我不敢保证/你看到了时间/分成鱼鳞和小径”。在这首诗里,诗歌建筑材料精挑细选,有鲜明的语言特质,形式内容和谐一致,显示出诗文本的美感:一口山塘向天空亮出自已/多云,有雨,混浊,平静/满眼都是竹林灌木的胡须/生生扎痛丰满的神经/已经没有太多的选择/浓绿占据了我的内心/炸浆草上的虫儿像我们无缘无故的到来/夏天又要到来/尽管烦恼仍旧奔跑在我们的身边/裹着野蒿的香气/这只是静得出奇的一天(《向五月致敬》)。第一句“一口山塘向天空亮出自已”点出了倾诉对象:浓绿占据了我的内心。本体的人与客体的夏日事物统一在一个静里,每一句都在淡定地推进内在的诗意,节奏节制,自然。每个词汇,每段划分,彼此成为完整的情绪,在诗歌段落或者语句的处理上,无可挑剔。

在叙述层面的传达、远景和近景、自我与他我的对比、词汇的反复、递进式的推动诸方面,秦华摆脱了常规的羁绊,建立了人与自然良好的互应关系:“晶莹的倒影泡成了透明的诗,而要赠送的人却不知在哪里。你是从哪里飘来的魔镜,千百次使我的容颜变得完美无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应该能合理评价不同的生活方式。理虽如此,多数人仍然下意识地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一种。诗人和庸众平日鲜有交集,偶尔相遇,各自怀着不解和同情惋惜地打量着对方,如果没有慈悲,诗人是放不下自我的。这是诗人可贵的品质。“我看人们视而不见的东西/本应呆的地方本应有的光芒/我跟陌生的孩子说带我去看好东西/比如田间,花,小河边的木船。卖棉花糖的老头/不愿意搭理我们/他正在用轻飘飘的糖雾/做一个又大又白的东西/他不喜欢我们评论白糖、白絮、白云白花、白诗/两个姑娘在等待着/老头手上的棉花糖一圈一圈/一只小虫飞进去/结尾。”有精神力量的东西永远吸引读者。“原本就是要把大块艰难砸开来/把深情的希望/展现出来/把一个真实的自己/轰隆隆/传出来(《采 石》)。”丰富的灵性体察,构成了悲悯,人在困境中,在荒诞与悖论,以及与未知的冲突中,紧张一定是存在的。过度理想化的氛围似乎弱化了诗歌批判性的力度,希望这方面秦华不要回避,思想与才华应并驾齐驱。177 首诗作使诗人有了份量,毫无疑问,她是美好事物的坚定追随者,作为一个诗人,她使人的最好的部分得以呈现。

已是黄昏,在承德的雾灵山,周围有干净的风,大地上的树木闪亮,是飘逸的头发,清风源源不断地吹过来,漫不经心又浩大无比。我看着窗外的山楂树,山楂树上的果子一团一团的,此时读秦华的诗,感觉是一种安慰,世界上还有如此真诚的写作诗歌的人,这是诗歌的幸事。

猜你喜欢

诗歌
AI写的诗歌是艺术作品吗
诗歌不除外
诗歌写作怎样学?
诗歌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诗歌是光
跟着诗歌畅游道里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