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的防疫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020-07-01冯阳雪候伟妮

公关世界 2020年12期
关键词:当代启示毛泽东

冯阳雪 候伟妮

摘要:在我国革命时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流行、防疫十分落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得不到保障。毛泽东提出一系列应对疾病的观点,形成了毛泽东防疫思想,并且得到了有效地落实,制止了疾病的蔓延。今天我们再来看毛泽东的防疫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疫情防控仍有重大启示。

关键词:毛泽东 防疫思想 当代启示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从天而降,给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同时也暴露了我国在疫情防控上存在的不足,如何在疫情中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高疫情防控能力迫在眉睫。毛泽东的防疫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开展防疫事业的经验总结,研究毛泽东的防疫思想对提高疫情防控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毛泽东防疫思想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实践举措以及当代启示四个方面。

一、毛泽东防疫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各种疾病发生,人民身心健康受到摧残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当时中国由于闭关锁国,经济落后,预防医学得不到发展,再加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人民惨无人道的杀害,致使中国各种疾病频发,而且死亡率很高。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多年的战争,疾病肆虐,人民的健康仍然受到很大的威胁。由于天灾人祸以及经济落后,建国初期20多个省份发生鼠疫灾害,受灾面积达半个中国;霍乱、肺结核、麻疹血、吸虫病、黑热病等传染病也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二)防疫事业十分落后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生产力落后,防疫事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新中国成立前夕,防疫十分落后,缺少卫生机构以及防疫人员。据记载,在1949年建国之前,全国仅有卫生机构3670个,每个县平均不到一个卫生院,不足10张病床,药品更是紧缺。少数民族地区毫无医药设施,疾病丛生,投医无门,人们挣扎在死亡线上。新中国成立时,仍然面临缺医少药、防疫人员短缺的状况,可以说,建国初期的卫生防疫状况十分落后。

二、毛泽东防疫思想的主要内容

针对中国各种疾病发生以及防疫落后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疾病的观点、指示,形成了毛泽东的防疫思想,主要包括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中西医结合、把防疫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三大思想内容。

(一)预防为主,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

“预防为主”可以避免过去社会上看重治病工作,忽视预防工作的偏见。预防为主,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是毛泽东防疫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就注重开展群众卫生运动来预防疾病。1933年,疟疾、痢疾、天花等传染病在苏区普遍流行,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致消灭疾病,是每个苏维埃的责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也一直强调预防为主,开展卫生运动,防治危害人民的传染病。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将“预防为主”作为卫生工作的原则之一,1952年12月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又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加入卫生工作原则。在毛泽东的指示下,群众性卫生运动思想得到了全面地贯彻和落实,有效预防了疾病,保障了人民的健康。

(二)发展中医药学,加强中西医结合

中医药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而西医是近代科学的产物,中西医各有长短,只有将中西医结合,才能最大的发挥它们的功效。毛泽东多次提出要将中西医结合,1928年,毛泽东倡导用中西两法治疗伤病。1944年,毛泽东又提出:“仅仅依靠新医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新医当然比旧医高明,但是新医如果不关心人民的痛苦,不为人民训练医生,不联合边区现有的一千多个旧医和旧式兽医,并帮助他们进步,那就是实际上帮助巫神。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重视医药事业的发展,在1950年8月的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为会议题词“中西医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1952年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把“团结中西医”作为卫生工作的四大方针之一,中西医结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把防疫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毛泽东在我国革命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十分重视农村的防疫工作。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改善根据地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建设红军医院,增加根据地的医生和药品。在开展农村卫生防疫工作中,毛泽东注重让群众自己起来同疾病做斗争。他在《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一文明确指出:“我们要告诉群众,自己起来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卫生的习惯做斗争。”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农民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1965年6月26日,在毛泽东的指示下,他的保健医生整理成“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这标志着毛泽东的卫生防疫工作面向农村的思想基本形成。

毛泽东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不同的时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防疫方针、政策,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毛泽东的防疫思想,他的这一思想指导了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地和新中国的卫生防疫工作,对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防疫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三、毛泽东防疫的实践举措

在毛泽东防疫思想的指导下,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展群众性的卫生运动,改变落后的卫生习惯;从多方面推进中西医结合发展;建立卫生防疫机构,培养防疫人员,提高农村卫生防疫事业。

(一)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就在苏区成立了从中央苏维埃政府到乡苏维埃政府的各級卫生运动委员会组织,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卫生防疫工作的决议案和条例,确保卫生运动的落实。在党的领导下,整个苏区掀起了一个卫生防疫群众运动,改变了苏区的卫生条件。抗战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宣传卫生防疫,建立卫生模范村,逐步改变人们的卫生习惯。1952年,美国发起了“细菌战”,毛泽东高度重视,立即责成周恩来注意并予以处理。毛泽东在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全国人民开展了广泛的卫生运动,有力地回击了美国的侵略。老鼠、麻雀、苍蝇、蚊子是危害人民安全的四大害,毛泽东在1955的《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中要求在七年内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此后,毛泽东对“除四害”的爱国卫生运动做了多次指示,爱国卫生运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960年,很多地方忙于“大跃进”,忽视了爱国卫生运动,毛泽东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提出要重新发起爱国卫生运动,使爱国卫生运动经常性地搞下去。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环境得到了改善,人民群众卫生意识得到提高,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推进中西医结合发展

在毛泽东中西医思想的指导下,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进了中西医的结合。1928年初,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井冈山红军医院,毛泽东提出医院要用中西医两个方法治疗疾病。1945年3月13日,在延安成立了中西医药研究会,注重中西医结合,交流经验。为了培养医药人才,在苏区的学校里中西医兼学。为了生产更多的中草药,还建立了药厂,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法案,保障中西医结合思想的落实。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多次对中医工作发表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医工作,推动中西医结合。为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人才,毛泽东提出要搞好中医药教育,1956后,一些地方成立了中医学院和中医进修班。通过这些途径,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人才。此外,在毛泽的指示下,我国建立了各级中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医研究机构、中医医院。为了搞好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党和政府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法令、指示和通知,为中西医结合提供法律保障。在毛泽东中西医结合思想的指导下,中西医结合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三)在农村建立卫生防疫机构

农村一直是我们党工作的重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毛泽东防疫思想的指导下,在红军几个方面军和其他苏区都建立了卫生机构。此外,还创办了红军卫生医药器材厂,生产一些药品;建立卫生学校、卫生培训班,培养防疫人员;建立卫生委员会,领导军民开展的卫生运动;出版报纸,宣传卫生防疫知识。新中国成立以后,农村卫生防疫十分落后,毛泽东提出要在农村建立卫生防疫组织,在毛泽东防疫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农村建成了以县、乡、村三级卫生防疫网。除了防疫组织外,毛泽东重视农村防疫队伍的建设,防疫机构加强防疫队伍的培训,防疫人员短缺的状况得到改善。在毛泽东防疫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农村的卫生防疫事业得到了快速提升。

在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努力下,毛泽东的防疫思想得到了贯彻落实,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防疫落后的面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得到了保障。

四、毛泽东防疫思想的当代启示

毛泽东领导人民在防疫防控上取得的巨大成功,证明毛泽东的防疫思想是正确的经验的总结,贯穿在其中的实事求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注重创新等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疫情防控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在疫情防控中做到实事求是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防疫的方针、政策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在深入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疾病是苏区的仇敌,要开展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农村人口众多并且防疫落后的事实,毛泽东提出了要把卫生防疫的重点放在农村。毛泽东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确立了防疫工作的方针和重点,才能有效制止疾病的蔓延。

实事求是是防疫的前提和基础。疫情的发生和发展有内在的规律,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深入调查社会的基础之上,才能掌握疫情的规律,进而制定正确的政策,遏制疾病的蔓延。各级干部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疫情防控。由于各地的具体情况不一样,需要各级政府全面了解本地的情况,弄清楚工作中的短板以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事情,紧密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展疫情防控,尽可能把疫情防控对人们的影响降到最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防控中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才能最大限度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二)疫情防控要一切为了群众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作为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个思想在毛泽东的防疫思想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首先,毛泽东的防疫思想以人民的健康为前提,主要面向工农兵。由于我国农村中人口多,并且经济落后,各种疾病频发,人民群众的生命受到威胁。毛泽东提出将防疫的重点放在农村,保障了我国绝大部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其次,针对农村中一些不卫生的习惯,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从而改变人民的卫生习惯,减少疾病,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人民高于一切,在疫情防控中,所做的一切工作都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尽最大可能减少伤亡人数。首先,各级干部在疫情防控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只有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同人民群众一起克服防疫中的困难,才能夺取最终的胜利。其次,要保证各项防疫措施更加有力。在疫情防控这种关键时刻,广大干部必须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防疫措施,真抓实干,切实确保每项措施能有效落实,发挥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做出切实有效的行动,才能在疫情防控中做到一切为了群众。

(三)疫情防控要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

中國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实现创新性发展的历史,毛泽东的防疫思想也不例外。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中对卫生防疫思想的论述并不多,只有些原则性论述。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卫生防疫一般理论,结合中国疾病多发以及防疫落后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防疫的方针、政策,形成了毛泽东独特的防疫思想。这表明,毛泽东防疫思想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

改革创新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创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创新才能进步,只有创新才能胜利。我国国家防疫思想发展的历史,就是改革创新精神开拓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防疫方法可能会不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不能实现疫情防控的目标,这时必须寻找防疫新思路、新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实现疫情防控的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科学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有关机构要把疫情防控科研攻关重视起来,加快研发进度。除了要重视科技创新之外,更要注重科技在疫情中的应用,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实际举措,发挥科学技术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接触感染等方面的作用,为疫情防控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其次,在法律法规、宣传手段、基层防控等方面也应实现创新,使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综上所述,毛泽东从我国各种疾病频发、防疫落后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形成了发动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中西医结合、把防疫的重点放到农村等为主要内容的防疫思想。在毛泽东的防疫思想的指导下,党和政府积极发展防疫事业,建立比较完善的卫生防疫机构,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有效控制了长期危害人民的疾病。当今,我国的防疫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提出“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毛泽东卫生防疫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防疫建设的理论基础,实事求是、一切为了人民、注重创新等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疫情防控仍有重大的启示。我们必须深入发掘毛泽东防疫思想的合理内容,为我们今天的疫情防控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

[2] 朱建童,蒋红军.毛泽东卫生思想研究[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2,12.

猜你喜欢

当代启示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宋代分路取士与凭才取士的论争及其启示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异同及其当代启示
“语录体”著作的特点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
毛泽东的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