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动态监控平台研究

2020-07-01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14期
关键词:监控精准资金

陈 杰

(江苏省财政厅财政信息管理中心,江苏南京 210024)

0 引言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资金管理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强化监管,做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如何发挥扶贫资金最大效益,确保贫困群众真正受益,是扶贫资金监管的总课题。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扶贫资金无论资金规模上,还是管理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脱贫攻坚决战的决胜期,资金监管面临着较大挑战。建立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机制,是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性举措,是压实资金监管责任的必然要求,对完善现代预算制度和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精准扶贫的主要问题

精准扶贫的首要目标是把真正的贫困人口进行标识,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在当前相对贫困的前提下,同时因政策因素设定的总体贫困名额指标,使得识别出最贫困、最需要帮扶的人有相当难度。我国贫困人口数额主要由国家统计局按照收入和支出等量化统计指标进行测算,而县、村在实际操作中更需要综合考虑健康、住房、教育等多元因素,需要采取多维贫困标准进行精准识别。由于中央与地方采用的测算贫困标准不统一,使得部分实际贫困人口未能及时识别出来[1]。

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是政府自上而下统一完成的,一些地方干部在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当或者工作不力导致目标瞄准偏离,使得扶贫资金配置粗放、效率不高。为促进扶贫资金的灵活使用,目前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权限已下放至县区一级,但这也可能出现扶贫资金被挪用的风险。贫困地区政府由于财政经费短缺以及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往往将专项扶贫资金“截和”或“打折扣”,挪用于其他事项[2]。

精准扶贫能否见效,关键在于考核。目前,脱贫绩效考核采取包括指派的领导干部、帮扶单位负责人、驻村干部等多元主体在内的自上而下的考核方式,自上而下的考核方式很难达到既定的目标要求,更有甚者沦为“走过场”形式。企业、非政府组织、公众等多元参与主体导致难以及时、有效地获得扶贫效果的反馈信息,难以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3]。

2 动态监控平台实现扶贫项目全流程管理

着眼经济发展和财政改革的大局,转变职能、强化监督、改进服务,按照财政部关于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建设的相关部署,江苏省财政厅高度重视,采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运用“制度+科技”模式,高标准推进江苏省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逐步建成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智能化系统,全面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效率更高、流程更细、范围更广和监督更全四种功能的有机统一,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更加规范、有效开展。

建立覆盖省、市、县、乡四级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及时掌握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确保扶贫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努力做到对扶贫资金链条上各个环节无死角监管,同时强化扶贫信息公开,加强扶贫政策和资金的审计监督检查,保证每个项目、每笔资金都有跟踪监督,消除扶贫资金各环节的监管“盲区”,让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3.1 平台设计原则

按照制度在先、科技固化在后的原则,建立全省统一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和信息化平台,形成综合性的制度创新成果和信息化建设成果,以信息化手段促进精准监督,助推精准扶贫。

3.1.1 统筹规划、业务统一

从管理视角做好平台建设规划,立足江苏省脱贫攻坚工作全局发展,坚持省级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强化综合协调、整体推进,形成归口管理、协调发展的信息化工作机制。按照统一规划来整合资金申报、项目审批、资金运行、信息公开及社会监督等各类政务外网、政务内网业务,并将电子监察贯穿平台运行全过程。

3.1.2 需求主导、协同互联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重点推进业务应用平台和各种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尽快发挥效益。根据扶贫资金的管理需要,对项目的历史数据、横向数据、纵向数据等实现汇聚互联,有利于加强项目审查,追溯资金流向,避免重复安排资金和虚假申报资金等违规操作。

3.1.3 规范建设、安全高效

按照“节约资源、规范管理”的要求,结合虚拟化技术、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新建或改建的相关硬件设备进行统一规划,采取虚拟化服务器技术进行资源配置,并结合数据中心、灾备中心以及IT服务管理系统建设,对资源进行动态管理,坚持规范建设与安全管理并重,确保平台建设管理规范、安全可靠、持续稳定地进行。

3.2 平台建设思路

3.2.1 紧扣业务应用需求,实现扶贫项目全流程管理

平台以扶贫项目为抓手,建立从项目采集、申报、审批到最后绩效跟踪的全流程管理(见图1)。通过标准业务数据接口规范与省、市、县(市、区)财政的预算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对各级各类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下达、支付及项目资金绩效目标执行等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实现财政扶贫资金运行过程可记录、风险可预警、责任可追溯、绩效可跟踪;对扶贫资金监控到项目、到人、到企业,以便及时发现扶贫资金闲置挪用、虚报冒领等问题,促进阳光扶贫、廉洁扶贫。

图1 全流程管理

3.2.2 把握业务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平台横向整合多个政府部门,实现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和协同办公,纵向贯通省、市、区县、乡镇,实现全省纵向资金通道贯通和全过程跟踪(见图2)。

图2 “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2.0

3.2.3 建立扶贫资金管理树形结构,资金闭环管理更安全

借助平台规范扶贫资金管理,打通资金流中的关键环节,能够完整追溯从资金产生、资金下达、资金细化分解、资金拨付、拨付情况反馈、资金核对等全过程,可以随时查看各节点数据,保证数据可追溯(见图3)。

图3 扶贫资金管理树形结构

3.2.4 事前、事中、事后监控无死角,监管无盲区

通过自定义的监控规则,实现对扶贫资金申报、审核、分配、“最后一公里”资金发放追踪等全过程监控。触发监控规则的事项,显示红、黄灯预警(见图4)。

图4 全过程监控

3.3 平台总体架构

平台按照财政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的要求进行搭建,依托“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2.0,根据扶贫资金管理特点和监管需求,覆盖省、市、县、乡四级财政,满足扶贫资金动态监管的需要。平台总体框架如图5所示。

在数据源层,通过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2.0建设基础信息库、项目库、资产库、预算编制数据库、预算执行数据库、收入数据库、会计核算数据库等,以及由此抽取、转换、整合而成的数据仓库,为业务管理工作提供数据存储和应用环境。

在应用支撑层,平台以服务总线为基础,面向业务应用,提供数据字典、总账管理、标准存储、数据交换、业务规则、交易凭证、工作流、报表、文件服务、安全等服务,为上层应用功能层提供有效的应用支撑。

在应用功能层,平台提供扶贫资金总台账体系、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专项资金分配管理、资金“最后一公里”管理、扶贫信息采集平台、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扶贫资金信息公开、监控预警及风险防控、扶贫资金专户拨付情况管理、全省数据汇总、大数据查询分析平台、全省工作情况跟踪监控等功能。其中,扶贫资金“最后一公里”系统提供部门信息采集、资金细化分解、乡镇审批情况跟踪、拨付情况跟踪、核查登记、项目成效跟踪、监控及风险防控、信息查询及公开等业务处理和管理功能。通过应用支撑平台2.0,实现与银行、国库支付系统数据交换,掌握资金支付、流向等信息。基于平台数据完成大数据分析展现,辅助领导决策。

在门户展现层,平台利用统一门户系统提供功能整合、用户登录以及信息公开等具体业务。

4 平台建设意义

4.1 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开展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是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重要举措,对全面提升扶贫资金效益,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资金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图5 “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2.0总体框架

4.2 缩小城乡地区数字鸿沟

平台结合大数据对贫困群众精准画像,实现资源精准配置,精准推送,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增强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推动农村及偏远地区发展,缩小城乡地区数字鸿沟。推进贫困地区网络覆盖,加大支持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网络覆盖工程,带动农村及偏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水平提升。

4.3 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

扶贫政策和资金分配结果一律主动公开,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示,保障群众对扶贫资金分配和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企业和个人可通过系统在线申报扶贫项目,并及时了解项目审批进展,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推进“放管服”改革,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在主题教育中悟初心、在党内生活中论初心、在工作谋划中践初心、在实际监管中验初心。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使命担当,以实现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贫困群众有获得感,得到真实惠、过上好日子,实现权力运行程序化、流程公开化、风险可控化、监督实时化。

猜你喜欢

监控精准资金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