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科技资源统筹共享研究

2020-07-01郑开萍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14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成果社区

谢 静,郑开萍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苏南京 210008)

0 引言

科技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基础的要素之一,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着基础性作用[1]。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省、市级别的科技资源统筹共享研究已经形成了很多模式,例如:四川省、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包括河南三门峡、陕西渭南、山西运城和临汾四市)、北京市、上海市等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科技资源统筹共享的研究理论,然而对于社区科技资源统筹共享的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社区科技资源统筹共享的研究,为如何统筹社区内的科技资源服务社区,促进社区发展及如何向社区开放各类科技资源,将科技资源融入社区发展提供参考方式。

1 社区科技资源统筹研究

1.1 社区科技资源配置

科技资源是包含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信息资源在内的,一切推动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要素总和[2]。科技资源配置是指科技资源主体通过各种手段,将不同的科技资源配置到科技资源承接者中的过程[3]。社区科技资源的配置主要对配置的模式、由谁来配置及如何进行配置等进行研究。

我国省、市及区域级别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典型的有“北京模式”“(陕西省)西安模式”及“区域高校科技资源平台”等。“北京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北京产学研及其长效机制;“西安模式”是通过建立西安科技大市场,将技术成果和产业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促进城市的发展;“区域高校科技资源平台”是连接高校科技资源与社会需求的重要渠道[4]。发达国家的配置模式主要是在政府管理及决策的引导下,鼓励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

科技资源配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存在市场配置、政府配置及复合配置3种配置模式[5]。相对来说,单一的政府配置存在主观性过强,过程漫长,效率低下等问题;单一的市场配置仅仅发挥了其基础性的作用;复合配置的推广性相对较难。

综上所述并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对于社区科技资源的配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社区的科技资源配置应以当地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其“有形之手”的作用;在市场发挥其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更深一步挖掘市场的价值,充分调用其“无形之手”的作用;在政府和市场协同配置的同时,借助社区科技人才及科技服务机构的力量进行社区资源配置。

1.2 社区科技资源统筹

统筹科技资源概念源于国务院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批复,统筹科技资源是指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发挥政府在统筹科技资源中的主导作用,通过体制改革和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各类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发挥科技资源最大效益,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6]。

陕西省科技资源丰富,但依旧存在资源分散、分割、分离、效能低下的问题[7]。有学者提出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可构建军民融合互动模式、科技园区示范引领模式、中试基地孵化集聚和政产学研用模式,发挥科技资源统筹示范带动作用[8],将科技创新作为切入点,结合市场机制,打造一个有助于整合科技资源、集聚创新要素的制度及市场环境。

河南省紧紧围绕三大国家战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9],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如科技资源管理体制不合理、科技资源总量不大和投入不足、区域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科技创新资源相对不足等一些突出问题[10]。有学者提出河南省科技资源的统筹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形成优势资源与特色产业协同,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

西安市具有强势的科技资源,但是技术成果与社会需要契合度不高,使得这些科技资源并未对社会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学者针对西安市的现状提出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法律体系及人才培养平台,实现专业人才队伍的搭建和共享[11]。

徐州市秉承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成果日益增加,但是仍然存在资源分布和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有学者提出,徐州市科技资源的统筹应构建和完善政策体系,为科技资源共享提供法律依据;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形成投入长效机制;提高区域科技人力资源水平,引入并留住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等[12]。

从陕西省、河南省、西安市及徐州市等科技资源统筹的研究及分析来看,科技资源的统筹应当注重政策、体制、平台、人才、科技资源等协同创新。结合省市级别的科技资源统筹的分析情况并结合社区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于社区的科技资源统筹的分析发现:应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集聚人才、政策、法律法规、创新服务平台等集成服务,组织运作输入到技术创新主体,形成社区科技资源的集成统筹。

2 社区科技资源共享研究

2.1 科技资源共享现状

科技资源共享是指科技资源的占有主体对科技资源实现价值多向传递与共享,使科技资源能够被多个科技创新主体共享使用,达到一种价值创造的资源优化配置的状态[13]。国外的共享模式主要有以美国为首的政策驱动型、以欧盟为首的项目驱动型及以日本为代表的仪器推动型3种方式[14];而我国的主要模式是通过政府及科研院所共同推动,实现科技资源的最优配置。

目前,我国科技资源的共享主要还是政府通过资金调动开放共享,资源整合较丰富,但还存在科技资源共享程度及利用率低、共享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成果转化效率低、成果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15]。

2.2 科技共享平台服务模式

2.2.1 资源主导模式

科技共享平台资源主导模式是指平台用户在其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中对科技资源某一板块提出诉求,共享平台提供与其提出的需求相匹配的资源而开展的一些科创服务,实现供需双方的对接服务[16],如图1所示。

图1 共享平台资源主导模式

资源主导模式科技共享平台主要由高校院所及大型或行业龙头企业发起,例如浙江清华柔性电子研究院、中科院地方STS中心和育成中心、中电科集团地方成果转化中心、海尔创新平台及三一重工创新平台等。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研究院定位为新型高端科研机构,是浙江省与清华大学共同打造的柔性电子技术科研与转化高地和技术策源地。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等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时在产学研项目合作、产业转型升级换代及科技创业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浙江清华柔性电子研究院将清华大学技术人才及成果、基金及政府配套资金等资源汇集至研究院形成科技共享平台,为当地政府、企业及辐射地区的用户进行服务。

中科院地方STS中心和育成中心是中科院体系与当地政府联合成立的。中科院STS浙江中心机构以服务浙江省国民经济主战场为宗旨,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城镇化建设,以及新能源、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转型升级,依托已有载体,部署和实施重点产业化示范项目,支撑、服务浙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科院STS浙江中心将中科院体系技术人才、成果、专利、项目资源汇集到地方形成科技共享平台,为当地政府、企业及辐射地区的用户进行服务。

中电科集团地方成果转化中心、海尔创新平台及三一重工创新平台属于同一类别,是大型或行业龙头企业与当地政府联合成立服务地方的机构。以中国电科成果转化(浙江)中心为例,其目标是推动中国电科和中电海康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打开存量技术的转化通道,降低研发风险。中国电科成果转化(浙江)中心将中电科的科技人才、成果、项目及资金等资源汇集到中心,为中电海康挖掘新业务方向,助推中电海康开放式创新。

资源主导模式科技共享平台的优势在于拥有海量的科技资源,更多的是需要形成完备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寻找相应的市场化渠道,协同合作挖掘更多的需求企业项目,将其拥有的科技人才、成果、项目等资源输出给用户。

2.2.2 需求牵引模式

科技共享平台需求牵引模式是指政府、高校院所及大型或行业龙头企业等创新及平台用户的需求,通过各种方式的资源整合和服务组合,将解决方案提供给平台用户来实现其个性化服务的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共享平台需求牵引模式

需求牵引模式科技共享平台主要由当地政府发起,例如浙江网上科技大市场、江苏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

浙江网上科技大市场由浙江省科技厅主办,是集“展示、交易、服务、交流、共享”五位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每年以浙江创新挑战赛为载体,浙江科技大市场将从浙江省各地区征集不同领域的企业需求信息及从各高校院所征集的成果信息发布于平台上,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科技人才、项目、企业、资本及中介等创新要素互动融合。

江苏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由江苏省科技厅主办,以高校院所等创新资源供给侧和科技型企业需求侧信息集成为基础,重点突出交易中介服务环节,调动和发挥技术经理、注册技术经纪人等专业服务团队和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开展项目对接、交易撮合、投融资支持等交易服务,以信息集散带动创新资源有效汇聚,以服务集成促进创新资源高效流动,以技术产权交易实现创新资源价值提升,打造全天候、实时性、一站式技术转移与产权交易服务平台。

需求牵引模式科技共享平台的优势在于拥有海量的需求资源库及平台资源库信息,更多的是需要将科技资源进行整合及流动,提升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将技术、市场及资本等各种创新要素互动融合。

2.3 社区科技资源共享

江苏省近年来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大力推进科技资源共享,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特别是在大型科研仪器、科研人才资源及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还存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足、科研人才资源尚未形成良好的共享机制、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

通过社区科技资源共享分析发现,可以采用需求牵引的模式进行共享,政府搭台,汇聚科研院所及大型或行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资源及社区企业的需求项目资源,结合科技人才、项目、成果、资金、管理及政策等一系列的创新要素,完善体制建设、提升科技人才的创新意识,提高社区科技资源的利用率。

3 结语

社区科技资源的统筹共享可以通过打造创新型企业群落,形成以大型或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以其上下游企业环绕的产业生态链,整合内部及外部与产业生态链相关联的科技创新资源,不断为产业生态链注入“新鲜血液”,从而打造科技资源与科技服务为一体的线上线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进而,社区科技资源的统筹共享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协同合作机制,打造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及科技服务机构一体化建设,形成完善的法律制度及激励政策,激发科技工作者主观能动性,促进科技资源的合适流动,物尽其用,人尽其责,服务社区,促进科技资源与社区的融合。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成果社区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社区大作战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验收成果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