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肿瘤围手术期实施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及预后影响

2020-07-01冯玉璇阮洁梅郑海宁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循证发生率效果

冯玉璇 阮洁梅 郑海宁

在神经外科,脑肿瘤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病种,是指患者脑组织细胞非正常增生,进而形成的肿瘤,任何年龄段都有发生病变的可能,其中20 ~50 岁患者居多[1]。临床治疗上,在治疗脑肿瘤的时候主要采用手术方式。然而手术对患者的损伤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而手术期间对患者进行干预可以减少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在手术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对此需要进行相应的干预,对改善预后具有一定的效果[2]。研究显示在手术室护理中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手术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降低手术前焦虑程度。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能力,并且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有着重要意义[3]。研究显示,循证护理干预的进行,对于手术室护理,降低手术前焦虑程度,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基于此,本次研究在我院选取2015 年5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146 例脑肿瘤患者,以此对脑肿瘤围手术期实施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及预后影响进行了相应的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 年5 月—2019 年5 月期间,在我院选取收治的146 例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关于脑肿瘤的诊断均符合WHO 中规定的标准[4],经过严格的检查和诊断。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73 例患者,对照组中男43 例,女30 例,年32 ~76 岁,平均年龄(42.57±4.57)岁,胶质瘤24 例、脑膜瘤22 例、神经鞘瘤27 例;试验组中男42 例、女31 例,年龄32 ~76 岁,平均年龄(43.57±3.64)岁,胶质瘤30 例、脑膜瘤18 例、神经鞘瘤25 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方式治疗,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实验上,我们采取单一变量原则,设置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在日常护理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5]。加强围手术期临床观察,注意各项生命指标的变化。术后注意患者的颅内压、瞳孔、意识变化,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及各项生命指征,注意患者的咳嗽、呼吸变化,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对于未清醒的患者应做好呼吸道中的呕吐物、分泌物的清除,以预防发生术后肺部感染[6]。试验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遵循控制变量的原则,加上循证护理。具体如下:

1.2.1 根据脑肿瘤围手术期的情况建立循证问题 在手术室中,根据围手术期内脑肿瘤的情况不同,患者可能发生的情况,需要在核定不同的针对性的护理方案[7]。神经外科手术精细度较常规手术级别更高,期间会有很多差异,问题极多。在患者入院后,要详细了解其发病情况,以及治疗经过,并做全面的评估。医院方面,需要联系主治医师、护理组长,结合临床经验,对患者的病情程度、治疗方案、心理评估、家庭支持以及经济情况、接受能力、配合情况等进行分析评估,综合各方意见,在文献检索、相关证据的支持下,与临床实践结合进行验证。

1.2.2 根据循证验证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患者的主动配合,是临床治疗达到预定效果最重要的环节。所以,针对不同的患者,要具体到每个患者的健康状况、对疾病的认知,以及文化程度,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8]。术前需要对患者该疾病的治疗方法,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相关知识,包括预后、护理方面等知识,使得患者可以积极接受治疗,病情接受对应的护理干预。手术进行的过程中,为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要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生理特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呼吸、血压等异常情况。对于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不仅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获得家属对患者的支持,而且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稳定患者情绪,使其做到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良好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对于后期的愈合有着重要意义。由于不清楚围术期效果,大部分患者容易紧张交流,护理人员应鼓励家属多与患者交流,帮助患者树立乐观的心态,帮助和安慰患者,更加积极的接受治疗[9]。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判定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随着分数的升高而升高[10]。统计分析干预后,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如腹胀、便秘、压疮、食欲减退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在处理分析本次研究数据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的SAS 和SDS 评分分别是(40.9±4.2)分和(40.9±5.1)分,对照组的SAS 和SDS 评分分别是(47.9±3.9)分和(46.1±5.4)分,两组患者的评分都有所下降,但是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试验组在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分值下降幅度较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5.48 %为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40%,可以看出,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循证护理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而系统的总结了患者的症状评估、健康教育、自我管理、随访管理、医疗机构保障、资源获取以及用药管理,给患者提供了更加合理的护理方案[11]。一直以来,并发症都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障碍,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而且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12]。在王月美等[1]的研究中,其研究结果也显示对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SAS、SDS 评分,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常规护理的效果明显。因此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可以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李珍珍等[12]的研究也说明,对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个性化循证护理,患者的总有效率、昏迷发生率、昏迷时间、呼吸道感染、酸碱平衡障碍的发生率等指标均比常规护理效果好,由此可见,循证护理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护理后,试验组的SAS 和SDS 评分分别是(40.9±4.2)分和(40.9±5.1)分,对照组的SAS 和SDS 评分分别是(47.9±3.9)分和(46.1±5.4)分,两组患者的评分都有所下降,但是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试验组在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分值下降幅度较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48%为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40%,可以看出,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评分(分,)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评分(分,)

组别 例数 抑郁评分 焦虑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73 48.8±5.6 46.1±5.4 52.2±4.9 47.9±3.9试验组 73 48.5±5.8 40.9±5.1 52.3±4.7 40.9±4.2 t 值 - 0.320 5 4.611 5 0.089 1 8.879 6 P 值 - 0.768 4 0.000 1 0.897 4 0.000 3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综上所述,一定程度上,循证护理在缓解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不良情绪,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上,有一定的临床作用,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了相应的提升。

猜你喜欢

循证发生率效果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循证护理》稿约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循证护理》稿约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