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

2020-07-01黄佳欣何雪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缺血性

黄佳欣 何雪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因为患者脑动脉闭塞造成脑组织梗死,同时牵连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及少突胶质细胞受累,成为临床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事件。由于疾病具有发病较急、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等特点,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同时增加家庭及社会的负担[1]。临床上治疗方式较多,其治疗目的以改善缺血区域的血流灌注情况为主,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2-3]。随着医疗水平的完善发展,临床发现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效果显著,可快速促进缺血区域血流灌注恢复,避免神经元受损[4]。因此我院展开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18 年6 月—2019 年1 月我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86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3 例,男23 例,女20 例,年龄57 ~76 岁,平均(64.58±1.25)岁,发病至治疗时间3 ~8 h,平均(5.12±1.59)h;对照组43 例,男22 例,女21 例,年龄55 ~75 岁,平均(64.73±1.20)岁,发病至治疗时间2 ~8 h,平均(5.69±1.74)h。两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研究组:实施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利用造影检查明确患者闭塞血管,通过DSA 图像放置Tracker 微导管,使其顶端置于血管梗塞位置,随后将20 ~125 万U 尿激酶注入其动脉,速度保持1 mL/min,随时利用造影检查观察闭塞情况,直到注入20 ~50 万U 尿激酶后给予脑血管造影,结果若显示血管闭塞可持续注入尿激酶;若显示开通则再次注入20 万U 尿激酶。一旦发现血管再通或者尿激酶总量达到125 万U 后停止治疗,第二日重复使用尿激酶。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治疗,掌握其具体病情,针对性给予抗血小板、营养神经、降压降脂及脱水等治疗,选择尿激酶(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0647,1 万单位),20 万U/次,1 次/日,静滴。两组持续治疗一周。

1.3 观察指标

密切关注患者治疗后的病情变化,并评估其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随访3 个月观察患者心绞痛、再闭塞及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疗效。

显效:治疗后NIHSS 评分减少85%以上,相关症状明显减轻;有效:治疗后NIHSS 评分减少超过一半,相关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5]。

NIHSS 评 分:0 ~15 分 轻 型;16 ~30 分 中 型;31 ~45分重型[6]。

1.4 统计学处理

表1 比较两组总有效率

表2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NIHSS 评分变化(分, )

表2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NIHSS 评分变化(分, )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研究组(n=43) 18.58±3.72 7.36±1.45 18.428 0.000对照组(n=43) 18.91±3.85 9.82±2.27 13.337 0.000 t 值 0.404 5.989 - -P 值 0.687 0.000 - -

表3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总有效率

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明显低于研究组(93.02%),差异显著(P <0.05)。见表1。

2.2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NIHSS 评分变化

两组治疗前的NIHSS 评分对比无差异(P >0.05),治疗后均改善明显,且研究组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 <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60%)明显高于研究组(2.33%),差异显著(P <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受到临床重点关注。一旦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缺血半暗带组织虽然存在局部供血,加上受损程度较为轻微,若能够尽早恢复其供血,可有效改善该区域的脑组织功能,因此尽早发现并及时选择有效治疗成为关键[7-8]。

临床既往选择常规治疗,其中包括针对性抗血小板、营养神经、降压降脂及脱水等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不利于病情快速康复[9]。随着对疾病的深入研究,临床发现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效果更好,本文对此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明显低于研究组(93.02%),差异显著(P <0.05)。两组治疗前的NIHSS评分对比无差异(P >0.05),治疗后均改善明显,且研究组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 <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60%)明显高于研究组(2.33%),差异显著(P <0.05)。提示研究组具有更高的治疗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更优,减少了并发症产生,安全性高。尿激酶进入机体后能够直接作用在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上,从而分解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分别对纤维蛋白凝块、血循环中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进行降解,达到溶栓效果[10-11]。由于静脉溶栓中药物经过静脉进入机体,但进入靶血管的药量较少,若提高药物剂量可能造成出血风险,严重者甚至对其他器官造成伤害。而本文中利用动脉溶栓,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再通闭塞血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另外溶栓后继续使用尿激酶,可促进小栓子彻底溶解,从而巩固溶栓效果[12-13]。

综上所述,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具有重要作用,改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产生。

猜你喜欢

尿激酶溶栓缺血性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