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栓通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D 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2020-07-01鲁进强张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5期
关键词:皂苷二聚体血栓

鲁进强,张杰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医院神经内外科,甘肃 嘉峪关)

0 引言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较常见,致残率、死亡率高,对老年患者健康产生了严重危害,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数据显示[1],在我国,急性脑梗死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60 岁以上老年群体多发,需加强干预和治疗,改善预后。研究证实[2],急性脑梗死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发作时会产生溶介物,这可能与凝血因子有关。D 二聚体能够对体内高凝状态、纤溶亢进进行反映,临床治疗中应降低D 二聚体,增强疗效。近年,血栓通逐渐替代常规治疗被应用到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工作中,实施效果好,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血清D 二聚体水平也随之降低。本实验选取病例评估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血栓通是否有效及对血清D 二聚体水平的影响。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时间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实验对象80 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化分组方式,将实验对象均分A 组和B 组。A 组男性21 例,女性19 例;年龄范围 63-82 岁,平均(72.54±3.11)岁;发病情况:轻型 7 例,中型 20 例,重型 13 例。B 组男女各20 例;年龄最小者61 岁,年龄最大者80 例,年龄均值(70.52±3.24)岁;发病情况:轻型 8 例,中型 21 例,重型11 例。两组基线信息(性别、年龄、发病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1)纳入标准:①首次发病,时间在6h-36h 之内;②符合全国第4 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相关诊断标准[3];③经头颅CT/MRI 证实;④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配合;(2)排除标准:①既往残留神经功能缺损的卒中;②合并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③重症糖尿病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J20171021),100mg,口服,1 次/d,实施脑保护,适情况调节血脂、血压、血糖。该基础上,A 组采用丹参注射液(生产企业: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3020177)治疗,在0.9%250mL氯化钠注射液内添加20mL 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B 组实施血栓通(生产企业: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652)250mL 氯化钠注射液中添加300mg 血栓通,静脉滴注,1 次/d。两组均治疗14d。

1.3 观察指标

①血清D 二聚体水平:采用自动胶乳增强免疫测定法测定。

②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4]:含面瘫、言语、步行能力等,分值范围0-45 分,划分轻型:0-15 分、中型:16-30 分、重型:31-45 分三档,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③临床疗效[5]:依据NIHSS 评分,划分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病残0 级,NIHSS 评分减少≥90%;显效:病残1-3 级,NIHSS 评分减少46%-89%,瘫痪肢体肌力提高2 级,可部分自理;有效:NIHSS 评分减少18%-45%,瘫痪肢体肌力提高1 级以上;无效:NIHSS评分减少不足17%,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加剧。总有效率=(1-无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筛选实验数据用统计学工具(版本:SPSS 23.0)读取。计量资料、计数 资料分别以、(n,%)形式表示,各自通过t、χ2验证。P<0.05 提示实验数据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D 二聚体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清D 二聚体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 7d、干预 14d 后,B 组患者血清 D二聚体水平显著比A 组低,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 1。

2.2 两组 NIHSS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 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B 组患者 NIHSS 评分比 A 组低;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 评分均比干预前低,两组之间对比差别明显(P<0.05)。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血清D 二聚体水平比较(mg/L)

表1 两组血清D 二聚体水平比较(mg/L)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7d 干预14d B 组 40 1.61±0.32 0.95±0.13 0.41±0.12 A 组 40 1.59±0.35 1.34±0.25 0.87±0.25 t 0.267 8.754 10.491 P 0.395 0.000 0.000

表2 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B 组 40 20.44±1.92 14.37±0.55 19.222 0.000 A 组 40 20.51±1.88 17.34±0.69 10.011 0.000 t 0.165 21.288 P 0.435 0.000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B 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A 组高,比较组间数据有明显差别(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指脑部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导致脑组织坏死,诱因即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形成血栓,导致管腔狭窄、闭塞,发生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问题[6]。该病在老年群体中较常见,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等,致残率、死亡率高,严重危害老年患者身心健康。脑缺血性损伤机制复杂,既往研究证实,急性脑梗死后继发性损害与炎症反应有关[7]。D 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最小片段,能够对凝血、纤溶活化进行有效反映,评估患者体内是否存在高凝、继发纤溶。实验证实[8],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D 二聚体水平比健康人群高,究其原因,凝血纤溶系统直接被C- 反应蛋白激活,使D二聚体水平较以往增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动性不强,处于高凝状态,临床治疗中,应强调如何对血液凝滞问题进行控制和缓解,加速患者脑部血液供应,促进微循环,使患者脑部组织恢复正常。

依据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特点,发挥药物作用,减少血液凝滞和血管附着物,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血脂的效果,使患者的血液循环得到明显改善。丹参注射液具有理气、活血、通络功能,其能够对血管进行有效扩张,使血小板聚集问题得到有效抑制,增加脑血流量,解除脑血管痉挛,使早期缺血区脑组织血液供应恢复正常,在脑梗死治疗中有效性强[9]。但该治疗方式仍存在缺陷,仅适用于早期脑梗死治疗。当前,血栓通逐渐替代丹参注射液被应用到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血栓通内含三七总皂苷,单体皂苷成分复杂,包括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 等,能够抗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对脑部神经具有保护作用。其中,人参皂苷Rb1 本质是一种二醇皂苷,功效在于消炎、止痛。应用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够使患者血清D 二聚体水平降低,还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对凝血纤溶系统激活、血小板聚集等进行有效抑制,使缺血性脑损伤症状、脑部血管内血液高凝状态得到有效缓解,降低血液黏稠度,确保患者神经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恢复梗死区域血液循环。结果显示,干预7d、干预14d 后,B 组患者血清D 二聚体水平均低于A 组;干预后,B 组患者NIHSS 评分也比A 组低;B 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7.50%,显著比A 组的67.50%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提示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血栓通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够降低血清D 二聚体水平,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曾有研究[10]选取6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划分A 组和B 组,各30 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血栓通治疗,结果提示,治疗7d、14d 后,B 组患者的D 二聚体水平显著比A 组低;B 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40%,显著比A 组的64.70% 高,比较组间数据有明显差别(P<0.05),该实验结果与本次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再次论证了本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综上,将脑栓通应用到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血清D 二聚体水平显著降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说明该治疗方式有效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然而,受限于样本数量,实验结果普遍性有所缺失,未来一段时间,将加大临床研究力度,再次扩充样本数,得出更加科学、准确的实验结论,为后续同类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持。

猜你喜欢

皂苷二聚体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HPLC法用于溃疡灵胶囊中人参皂苷Rg1含量的测定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