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磁共振影像特征分析

2020-07-01施耀军王西昌张理华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脊柱炎氏杆菌脓肿

施耀军, 王西昌, 刘 勇, 张理华, 李 洋

(1.武警宁夏总队医院放射科,银川 750004; 2.武警宁夏总队医院骨二科,银川 750004)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我国该病主要集中于牧区,呈一定的区域聚集性。近年来由于我国养殖业的大力发展,在西北、东北地区布氏杆菌病发病率有所上升。该病在骨关节系统好发于脊柱,引起脊柱脊髓炎症,容易与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的诊断混淆。本研究选择我院2008 年6 月至2017 年3月经临床治疗好转的18 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分析其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MRI 影像诊断和临床规范化治疗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 例患者男11 例,女7 例,年龄27~63 岁,平均45 岁,12 例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6 例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其中13 例患者从事牛羊养殖工作,5例有牛羊密切接触史;15 例患者因腰背部疼痛就诊,2 例颈部疼痛伴一侧上肢麻木就诊,1 例腰骶部疼痛并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就诊,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多汗、乏力,在当地医院诊治因效果不佳而转诊我院。

1.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无异常,血沉33~87 mm·h-1,平均45 mm·h-1;C 反应蛋白13.6~26.7 mg·dL-1;结核菌素试验均阴性;标准血清试管凝集法检测滴度均>1∶160。

1.3 设备及扫描方法

采用SIEMENS SYMPHONY1.5TMRI 多参数、多序列平扫加增强扫描,行常规TSET1WI、TSE2WI 矢状位及压脂序列(STIR);T2WI 轴位、T1WI 冠状位、矢状位及轴位增强扫描,矩阵320×224;层厚4 mm,层间距0.4 mm。

2 结果

2.1 发病部位

发病部位包括腰椎(10 例)、胸椎(5 例)、颈椎(2 例)、骶椎(1 例)。

2.2 MRI 表现及分型

依据张培楠等[1]分型,本组18 例患者磁共振影像特征分型如下:Ⅰ型(椎体炎型)7 例(图1),MRI 表现为椎体呈长T1 长T2 信号,STIR 呈明显均匀高信号,T1WI 增强扫描椎体呈均匀性明显强化,椎体边缘可见灶性骨质破坏及增生硬化,呈“鹦鹉嘴”样骨赘形成;Ⅱ型(椎间盘型)5 例(图2),MRI 表现为椎体软骨终板不规则虫蚀样骨质破坏,椎间盘髓核正常解剖层次消失,中央“裂隙征”消失,呈长或等T1,稍长T2 信号,增强扫描病变边缘呈环形不均匀性中度强化,椎间隙轻度狭窄或正常;Ⅲ型(椎旁软组织肿块及腰大肌脓肿型3 例(图3),MRI 表现为椎旁软组织肿胀,形态不规则,累及腰大肌脓肿形成,椎体前方、两侧及后方条片状或条索状长或等T1 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条带状强化,椎管硬膜外脓肿呈条索状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Ⅳ(混合型)3 例(图4),除Ⅰ型、Ⅱ型、Ⅲ型MRI 表现外,椎小关节面毛糙不规则,小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呈长T1 长T2 为主的混杂信号,STIR 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前后纵韧带内呈点片状稍长T2 信号。

3 讨论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布氏杆菌自破溃的黏膜或皮肤以及摄取受到污染的食物后直接传播给人,几乎累及机体所有器官和组织,其中以网状内皮系统,如肝、脾、淋巴结、骨髓等最常见[2]。由于脊柱椎体终板丰富的血供使该处成为椎体感染最先受累的部位,炎症进一步发展侵及邻近骨质、椎间盘及周围软组织[3],因此布氏杆菌病在骨关节系统好发于脊柱,每年新发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有50 万~100 万[4],本组以腰椎受累最多,与文献报道[5]一致。布氏杆菌感染性骨病主要病理改变为骨组织营养不良和炎性反应,并逐渐至骨组织硬化和萎缩,伴有肉芽组织增生,其结果导致骨与关节炎、滑膜炎、骨髓炎,脊柱病变引起腰背部疼痛及脊柱活动受限,甚至导致脊柱畸形或截瘫。临床表现为弛张型发热、多汗、乏力,高热时可无明显不适,但体温下降后自觉症状加重,这种发热与其他症状相矛盾的现象,有一定的诊断意义[6]。

3.1 MRI 表现分型及对临床规范化治疗的指导意义

本组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 表现,参考张培南等[1]将布氏杆菌性脊柱炎MRI 表现分为四型。MRI 诊断感染性病变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可明确感染的部位和范围,其中椎体炎型和椎间盘型发病率及检出率最高,表现为椎体及椎间盘T1 低信号,T2 高信号,T2 脂肪抑制像呈高信号,尤其以T2 压脂像最明显。急性期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中椎体炎型和椎间盘型最常见,这两种类型MRI 表现临床最容易识别,临床多采用保守药物治疗,绝大部分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或治愈;本组12 例经抗生素治疗后,9 例明显好转,3 例治愈。由于MRI 软组织分辨率很高,增强扫描更能清楚显示骨质破坏程度,脓肿大小、位置,有无分隔,有无神经、硬膜囊及脊髓受压,有无严重的增生、硬化,新生骨有无新骨质破坏、有无脊柱后凸或侧弯畸形及脊柱稳定性来判断哪些患者适合手术,适合什么手术方式,这对指导外科手术治疗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3.2 MRI 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优势

杨新明等[7]提倡MRI 检查做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首选方法。MRI 对较早期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病变明显优于X 线和CT,在椎体形态发生改变之前可发现椎体骨髓或椎间盘的异常信号,一般呈长T1 长T2 信号或混杂T2 信号。由于MRI 软组织分辨率高的特点,可清晰显示椎旁软组织肿块、腰大肌脓肿、椎管硬膜外脓肿及脊髓神经根受累情况,呈长T1 长T2 信号或长T2 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环形或条带状明显强化。

3.3 鉴别诊断

3.3.1 与脊柱结核鉴别 两者均见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结核骨质破坏程度较重,椎体溶骨性破坏为主,破坏灶内可见不规则死骨,受累椎体多失去正常形态,脊柱呈后凸畸形,结核椎旁脓肿范围较大,常累及多个椎体[8],常有流注现象。

3.3.2 与化脓性脊椎炎鉴别 化脓性脊椎炎起病较急,全身中毒症状重,白细胞总数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实验室检查,血清凝聚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化脓性脊柱炎椎旁软组织肿块内常见气体影[9],此时易于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区别。

总之,MRI 能更早发现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椎体信号的异常变化,增强扫描还能更清晰显示椎间盘、椎旁软组织、腰大肌及椎管内异常信号,同时结合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等,大多数病例不难诊断。由于布氏杆菌脊柱炎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10],因此日常工作中应与其他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对于临床规范化治疗的指导具有重要的价值。

猜你喜欢

脊柱炎氏杆菌脓肿
晨僵、腰痛须警惕强直性脊柱炎
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核磁共振对布鲁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的鉴别价值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生育吗
试论羊布鲁氏杆菌的综合防控措施
治疗难易不同的肝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