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2020-06-30韦春妮
韦春妮
摘 要: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为了深化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正在尝试使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意识,从而让知识达到内化于心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 教学策略
引言
在社会逐渐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人才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素养,同时还要有灵活的思维能力,能够对现实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为了贴合现代教育下的新需求,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位教师就应该立足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性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教师要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积极表达的状态下体会学习的乐趣,然后将他们在合作探索过程中学习到的新技能、新知识整合在一起,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突出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让小学生可以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知识全面应用能力。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育的现状
1.教师的思想认识不足,合作教学模式落实不到位
在现阶段,虽然我国很多小学已经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但是其中依旧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着最终的教学质量。“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充分”这一问题,导致小学低年级的合作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现今仍旧有一部分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持有“小学生思维发育尚未健全、自控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低”等教学态度,这些态度的存在直接使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认识不够深刻。缺乏全面的了解,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全面、有效的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导致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效性不高,而且教学模式也显得比较混乱。
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师生难以充分配合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刚迈进校园,对于很多事情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当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模式之后,习惯于依赖老师“手把手引导、手把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小学生因为不能完全体会这其中的道理,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并不能带给自己更大的学习收获,以至于他们不愿意和其他学生进行合作探索。再加上自制力差的原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被完全调动,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及时获取学生的支持和理解,师生的课堂交流不够,缺乏互动,这也会造成课堂教学氛围的冷淡。
3.具体的教学设置不完善,教学体系有待优化
具体的教学理念还需要完善的教学制度作为基础,在实际实行的过程中起到最起码的约束和引导作用。但是,在我国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已经实施了小组合作教学的教学手段,但是有一部分学校在具体的教学制度和教学设置上依旧不够完善,没有系统科学的参考方案。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小组合作教学手段的应用就会缺乏具体的参考方向,使得他们不知道如何更准确、更贴合新时代下的教育方向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且,当一些教師在教学理念或者方法上出现偏差时,也会因为缺乏系统的参考文件而不能及时察觉和改正,以至于降低教学效率。
二、提升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有效性的具体
策略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为合作学习打基础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压抑他们的天性,让他们在模式化的环境下进行单一、枯燥的学习。教师应该一改传统教学过程中“填鸭式、被动式”的教学状态,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跟随自己的教学思维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学生长时间处于教师的知识灌输之下,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就会降低,面对困难时的自主解决意识会变差,长时间后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想依靠老师的帮助去完成任务。为了充分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价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尝试着在脱离他人的帮助下对问题先进行初步的探索。这一环节,不仅是让学生认识各知识点的真谛,通过他们自身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对全新的事物进行剖析,从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
当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之后,对于新的知识总会产生新的疑问,那么此时就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1]。明确的问题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很大的针对性,学生们能够按照问题的引导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展示自己的所长,然后借助集体的力量排异解难。例如,教师在进行《对韵歌》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先根据新课程改革中规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设计课前预习和导学的目标、问题等,让学生在课前自主的根据老师的预习指导进行独立学习、思考。“在课前自主查询资料,学习云、花、风、雨、鸟、虫、对这七个字;能够正确并且流利地朗读课文;对课文中的对子进行自主理解,体会其中的相对之处和含义……”通过条理清晰的课前预习内容,为学生设置具体的预习情境,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这不仅是对学生独立学习意识的提升,更是对进一步的小组合作学习打基础,让学生能够带着自己真正思考过、探索过的疑问去和别人交流,更直观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问题和观点,从而获得来自他人的帮助,提升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2.教师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优化小组合作教学设计
在新时代下,为了推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更适应教育动态发展的新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模式进行更新的转变,对于老师自身的教学综合素养也要相应的予以提升。因为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之间存在的各种差距,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下的教育需求[2]。教师应该结合时代发展的新方向,对照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素养,查漏补缺。在充实自我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充实、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的转变、对语文教学进行趣味性的修饰、对教学态度进行更个性化的认识等等。只有教师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保证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引导之下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例如,在《春夏秋冬》 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就要突破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械且单一的教学理念的限制,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更合理的优化。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应该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特点,在分析班级同学的实际学习水平和不同的能力分层之后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分组。每个小组既要有学习能力突出的同学,又要有学习能力较低的同学。这样一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帮助和辅导学习能力低的学生,让其在同学的帮助下更快的进步,更全面的掌握教学知识。同时,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会逐渐地开发自己的思维,产生新的思维火花,这也是对他们的一种锻炼,能够让他们在面对新问题时有更灵敏的思维反应和更切合实际的行为反应。同时,根据本课的课文内容,教师要分配给各个小组不同的讨论题目,让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探讨,然后在班级内进行展示。整个展示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与其他组的成员进行交流,获得答疑和帮助。对教学环节进行更明确的划分,让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在目标明确、平等互助的环境下展开,使师生共同成长,一起为创造高水平、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努力。
3.落实教学评价,做出深刻的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虽然更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旨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对知识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他们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去发掘。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最起码的学习质量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在每一阶段的教学完成之后,教師都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测试结果对每一位同学进行中肯且客观的点评,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和解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在组内进行相互评价。
例如,各位教师要反思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否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尊重,以积极的态度和学生进行交流,对于学生在探索中存在的问题是否给出了启示性的引导等等。学生的小组内部评价可以让组内学生之间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例如组员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阅读能力、总结能力、团队意识等等,让学生能更多元化的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处,从而对自己进行客观的定位,以便提升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针对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模式可以有效地突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能让学生的思维观点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会更加深刻、频繁,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灵活地对教学进行调整,使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能够更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现状,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元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8).
[2]薛娜.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更加高效[N].发展导报,2018-01-0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