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能力,培育素养

2020-06-30季超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教学目标语文

季超

【摘 要】 作为教学活动灵魂与核心的教学目标不仅决定着教学的内容,而且制约着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更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需要立足课标,精准分析教材,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巧妙设计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最终实现小学生语文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培养。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目标;确定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目标确定存在问题

1.定位不清,把握不准

“教什么”与“怎么教”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前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而且前者尤为重要。正如王荣生教授指出,当前很多语文教师根本弄不清语文课堂上应该“教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教学的定位不够清晰、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其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了各学段学生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小学低年级“理解词语”的要求是“(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但是,大多数语文教师并没有按照要求去设计自己的教学,对每个阶段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要求以及教材上的训练点把握不准确,最终造成“脚踩西瓜皮”甚至“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2.忽视学生,脱离实际

小学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在照顾学生基础的前提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地提高语文素养。但是,出于多方面原因,大多数教师并不能充分考虑学生情况,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课堂上依旧是枯燥的字词句分析和讲解,把活色生香的优美语言文字进行肢解,并未带领学生深入其中,导致本来对语文学习有所期待的学生也越来越厌恶语文课。笔者参加某次校级公开课,教师在教学《枫树上的喜鹊》时,前面的字词教学注重基础,指导得比较到位。但是,当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却提出“从        你读到        的喜鹊?”这类高年级学生才可能思考的问题。很明显,这种设计没有考虑他所面对的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此时的学生不完全具备思考这种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如何确定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目标

1.立足课标,扎根教材

毋庸置疑,任何学科的课标与教材都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教师要想让学生比较正确地理解文本的内涵,掌握理解文本的方法,自己先应该深入研究课标与教材,只有教师的懂,才可能实现学生的懂。例如,笔者通过梳理发现,在部编本教材中,整个小学阶段12册选取的优秀古诗词总共有112篇(首),平均到各个年级,有近20篇(首)。同时,不难发现,部编本一年级(上)语文教材的古诗都集中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版块中,它们是《咏鹅》《悯农》《风》等。由此可见,“日积月累”板块设置的目的是引导低年级学生背诵、积累经典的诗词。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诵读”上,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由诵读,尽可能读正确、读流利。

2.研究学情,发展能力

教学的顺序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教学目标,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有特定的创作背景,但是小学生的知识积累与此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他们学习的时候就可能存在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尽可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全方位的思考,预设学生在阅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其实,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不包括拼音)主要就是两类——识字和阅读,从某种程度上说,低年级教学只是为孩子们提供立体识字的广阔语言环境。所以,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要遵循孩子的语言认知发展规律,要把精力放在指导学生通过正确认读形成语感这个任务上。

3.设计活动,培育素养

我们知道,小学起始阶段语文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不妨巧妙利用互联网等资源,創设具体的情境,设计出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的背景,从而更好地进行语言学习与训练。例如,如在教学《悯农》时,可以利用相关的制作软件,通过动画的形式将炎炎烈日挂在半空,在太阳下,一位年迈的农民正在锄着禾苗,汗水不停地往下滴,滴在了地里的禾苗上。然后,设计让学生口头描述画面的活动,以此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接着,可以适当引导:劳动如此艰辛,盘中的米饭如此来之不易,我们怎么能浪费呢?最后,让学生进行朗读,很容易做到饱含情感。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古诗的内容主旨,体会了作者表达的意思,还在语言表达方面得到了训练,更懂得了“勤俭节约”的道理。

同时,在教学中还可以借助音乐来渲染、烘托出具体意境,也非常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意思。例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经过精心设计,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搜集的关于各种瀑布的视频、音乐等内容,教师随之进行配乐朗诵,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欣赏瀑布的壮美,进而获得具体的感知;有了之前的铺垫,教师再适当介绍背景,方便学生理解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尝试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字里营造出的优美意境。

另外,新课标也指出:在进行小学低年级古诗词教学时,可以试着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获得初步的感知与体验。因此,我们不妨让学生在读的同时想象诗歌的画面,通过积极的想象尽可能进入诗词营造的意境。例如,在教学《赠汪伦》时,我先尝试了范读,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倾听,同时想象李白与汪伦送别时候的画面。当我进行提问的时候,感觉到孩子们的想象非常丰富,有的说“我看到了桃花潭的水很深,一眼看不到底”,有的说“桃花潭水深得无法用数字形容”。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后,就可以比较自然地引入到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谊,学生也初步将自己的感情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

总之,在确定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立足课标与教材,充分研究“学情”,遵循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巧设具体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带领学生感悟课文里的真善美,最终实现发展语文能力、培育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星.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J].新课程,2017(25).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教学目标语文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