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渗透生态教育
2020-06-30王炳辉张荣花
王炳辉 张荣花
摘 要:生态环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要关注到的内容——在取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严重的生态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生态问题并实施生态保护教育则会限制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通过对初中生进行生态教育逐渐指导他们对人类社会与生态发展进行科学的认知并立足各种生活实际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逐渐指导初中生养成健康的发展观念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这样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最终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态教育;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4-0030-02
生态教育内涵就是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教育的出发点,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指导学生们对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进行科学认知和多样化思考,培养学生养成生态保护的健康意识。地理教师对初中生开展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渗透生态教育,在掌握基本课程知识的基础上也能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科学的认知,逐渐强化学生们的生态意识。这样可以提高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引导班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认知与情感态度,体现出较高层面的教育价值。
一、地理教师要革新陈旧的授课理念,重视给初中生打造生态教育的教学氛围
研究指出地理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通过对初中生进行生态教育逐渐指导他们对人类社会与生态发展进行科学的认知,通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强化学生们对生态保护的认知。基于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地理教师未能重视对初中生进行生态教育——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教学培养要求。所以笔者认为地理教师革新陈旧的授课理念,重视给初中生打造生态教育的教学氛围。
例如,地理教师对初中生开展“全世界的气候”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理念,围绕课程知识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样利于生态教育的高效开展。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地理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视频或者是图片与文字资源,利用这些教学资源给初中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让初中生对气候知识进行有效的认知,也能感受到世界气候的多样化对农业生产和人居安全造成的影响。之后,地理教师应该重点进行生态保护的教育引导,让初中生感受到人们行为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人为干扰之后出现的变化,进一步树立生态保护的价值认知。
二、立足分组讨论的方式激活课堂教學氛围,强化初中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地理教师对初中生开展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渗透生态教育,这样可以让初中生在掌握基本课程知识的同时也能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科学认知,进一步提高生态教育的渗透效果。基于初中生体现出的学科基础和思维认知能力,地理教师可以立足分组讨论的方式激活课堂教学氛围,这样可以强化初中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以“自然灾害”课堂教学为例,地理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课程基础、兴趣爱好以及探索能力进行组别的划分,指导他们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思考。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探究问题,“自然灾害的概念是什么?”“自然灾害的类型有哪些?体现出什么样的破坏性?”“思考出现自然灾害的原因有哪些?”“人类通过哪些努力可以减少自然灾害的产生?”这样能指导初中生在讨论交流中对学科知识进行梳理,也能强化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三、地理教师通过学科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强化初中生的生态观念与环保意识
学术研究指出地理教师对初中生开展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渗透生态教育,在掌握基本课程知识的基础上也能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科学认知,逐渐强化学生们的生态意识。要想开展更高层面的生态教育,地理教师不仅应该从理论层面入手,也应该立足实践教育活动强化学生们的认知程度。所以笔者认为地理教师应该通过学科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强化初中生的生态观念与环保意识。
例如在对初中生进行“水资源”课堂教学之后,应该组织学生们进行社会实践探究,通过对周边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生活用水情况、水污染问题以及水资源的再利用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初中生可以对水资源进行更加科学的认知,感受到水资源的珍贵和需要解决的污染问题,这样利于他们养成生态保护的良好意识。
综上可知地理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逐渐指导初中生养成健康的发展观念和生态保护意识,这样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最终质量。所以笔者认为地理教师革新陈旧的授课理念,重视给初中生打造生态教育的教学氛围。同时,基于初中生体现出的学科基础和思维认知能力,地理教师可以立足分组讨论的方式激活课堂教学氛围,这样可以强化初中生的生态保护意识。此外,地理教师也应该通过学科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强化初中生的生态观念与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何立德.生态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20,(03):29.
[2]徐 飞.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理解[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177~178.
[3]李 华.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态教育”的探究[J].学周刊,2018,(2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