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慌,脑子里这两种“瘤”并不是癌症

2020-06-30宋璞

家庭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海绵状动脉血难治性

宋璞

癌症一直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敌人,也已成为我国人口的主要死因之一。人们谈“癌”色变,但不少人对癌症和肿瘤的概念却分不清楚。简单来说,根据肿瘤对机体的危害性程度可将其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人们所说的“癌症”习惯上泛指所有恶性肿瘤。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两种常被人误认为癌症的脑内肿瘤,帮助大家认清疾病,避免不必要的担忧。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又被称为海绵状血管畸形,是指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在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4%。本病与基因突变及遗传有关系,后天性学说认为,常规放疗、病毒感染、外伤、手术、出血后血管性反应均可诱发海绵状血管瘤。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有关该病的报告日渐增多。一些人看到报告单上的“瘤”字就慌了神,担心这是癌症,吃不好睡不好,给身心带来巨大压力。实际上,该病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一种缺乏动脉成分的血管畸形。说的简单点,就是脑部一团长乱了的血管,表现为“瘤样”的团块,里面充满了淤滞的血液,就会呈现出黑紫色表面凹凸不同的“桑葚样”结构,大小可从2毫米到数厘米不等。如果切开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它主要由极度扩张的薄壁毛细血管构成。

海绵状血管瘤并不是癌症,但这并不代表它没有危险或是患者可以掉以轻心,海绵状血管瘤的危害包括:

1.出血。前面提到,海绵状血管瘤是一团长乱了的、极度扩张的毛细血管,里面淤滞了较多的血液。血管壁薄弱,血液量较多,就会导致血液的外渗,会出现“瘤体”周围反复的少量渗血。整体来说,供血血管细小且压力低,造成明显临床症状的出血相对较少,占8%~37%。女性尤其是孕妇、儿童和既往有出血史的患者具有相对高的出血率。当然,也有很多时候出血量会相对较大,出现类似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情况。

2.占位效应。尽管海绵状血管瘤不是癌症,但它也是一团异常结构,也會占用正常脑组织的空间,从而压迫神经造成相应的症状。

3.癫痫发作。由于海绵状血管瘤的占位效应和反复渗血,这些情况都会对周围的正常脑组织产生刺激,如果在较为容易引发癫痫的脑区(如脑皮层等部位),就可能导致脑部的异常放电,最终导致癫痫发作。迄今为止,难治性癫痫的发生率尚不清楚,但有病例统计表明:40%幕上(指小脑幕以上)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临床表现为难治性癫痫。

对于没有引起上述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可定期复查随访,观察其是否存在变化,如果稳定,不建议进行干预治疗。而对于有明确症状的患者,如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难治性癫痫和/或反复出血的情况可能需外科手术切除。对于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选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放疗),即用高能射线灼烧病灶使之萎缩。

颅内动脉瘤

除了海绵状血管瘤,脑里还有一种和血管有关系的“瘤”也较为常见——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也不是癌症,它只是动脉血管上鼓出的一个“包”。

血管,特别是动脉血管是有一定弹性的,类似于橡胶管。若是管壁局部受到损坏或管内压力过高就可能会导致血管局部膨胀,像吹气球似的在血管上鼓个“包”,这个包就叫做动脉瘤。还有少数动脉瘤是动脉血管阶段性梭形扩张。

据研究,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在全人群中约有3%,其中有20%~30%的颅内动脉瘤为多发(不止1个动脉瘤)。女性,特别是中老年女性相对高发(中老年女性发病率高可能与雌激素缺乏有关)。有研究显示,颅内动脉瘤与遗传、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吸烟、饮酒及雌激素缺乏、感染性因素等有相关性。颅内动脉瘤通过一般的CT或磁共振难以发现,需要CT或磁共振的血管造影检查(CTA/MRA)抑或DSA(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检查才能发现。

跟海绵状血管瘤一样,颅内动脉瘤虽不是癌症,但也存在一定的危险:

1.出血。如鼓包的车胎一样,局部膨隆的血管管壁会较为薄弱,容易破裂,一旦破裂就会有血液流出,会造成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80%~90%的动脉瘤患者是因为破裂出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被发现的。破裂出血后还可出现一系列的全身性症状,如血压升高、体温升高、脑心综合征等。

目前的研究认为,动脉瘤是否容易破裂取决于它的大小、位置。其总的破裂风险是6~16/10万人。相对于3%的检出率,可以说,大多数动脉瘤,特别是小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很小。

2.占位效应。这一点与海绵状血管瘤类似,尽管它们的位置不同,但正常情况下,动脉血管与脑组织是挨得很近的。动脉上鼓出的“包”就很容易压迫到脑组织或神经(压迫动眼神经最常见),进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如看东西重影,畏光,视力障碍、面部疼痛甚至偏瘫等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

临床上,对于引发症状甚至是已造成出血的动脉瘤需要积极的处理,防止出血患者再出血,降低患者颅内压,还要注意防治脑血管痉挛;对于没有引起症状的动脉瘤需要结合其大小、位置、形状等综合分析和判断,如小于7毫米的且位置较好(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小动脉瘤破裂风险很小,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建议患者定期复查、随访即可。

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主要包括:

1.介入腔内修复术。即通过类似于心脏“放支架”的介入手术方法,用特殊器械将鼓出的动脉瘤从血管内给填塞住。如此,血流的冲击就不会进一步影响薄弱的瘤壁,动脉瘤也就不容易破裂出血了。

2.外科手术夹闭术。就是通过外科手术,将动脉瘤暴露出来,然后用钛合金的小夹子在血管瘤的根部(瘤颈)夹闭,如此血流无法影响薄弱的瘤壁,也就不容易破裂。

以上介绍的这两种常被患者误会成癌症的“瘤”,其实都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肿瘤。但它们也有着一定的风险,需要患者认真对待。一句话,不必过于紧张,但也不能马虎大意。

猜你喜欢

海绵状动脉血难治性
勘误声明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效果观察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