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的数量界定、经验观察与理论思考

2020-06-30张灿萍

商情 2020年24期
关键词:人口红利

张灿萍

【摘要】本文阐明了人口红利、人口负债的基本概念,同时对人口负债的数量界定的理论进行了简单阐述,简单介绍中国人口红利的基本情况与意义。

【关键词】人口红利;人口负债;负债数量界定;人口转变

年龄结构的改变会涉及到经济的发展,还会危害到小家庭的利益。中国对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的研究相对薄弱,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意识。国内对人口红利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知识层面有待扩充。

1 何为人口红利、人口负债

人口红利是指在人口转变的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会出现成年人口数目占全部人口的一半以上,整个社会的抚养负担轻。年龄结构呈现梭形,也就是劳动人口多,少年与老年相对较少。这种年龄结构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通常人口学家将这一阶段统称为人口红利。

有两种情况会出现人口负债。第一种情况是在人口转变的某一阶段中,容易呈现出人口年轻化的趋势。也就是说在整个社会中青少年儿童的人口数目快速增长,而老年人口的数目增长缓慢,就会造成社会中的抚养比重增加,其中主要原因是其结果是少年的扶养率增加。这种情况会造成经济的衰退,呈现出人口负债的社会情况。另外一种是青少年儿童的人口数量持续减少的同时,老年的人口数量快速增加,与此同时老年的抚养比例相对于青少年儿童的抚养比例要高很多。随着抚养比重的增加,经济的快速增长将受到阻碍,此时也会出现人口负债的情况。

2 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的数量界定

用于衡量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的唯一标准就是人口的负担轻重。而人口负担的轻重是相对于标准人口为参照物。而对于现代静止人口而言,我们无法根据抚养比例的多少来评定人口到底处于人口红利期,还是处于人口负债期,只能说人口处于盈亏平衡期。当抚养比重低于或者高于标准人口抚养比重时,才能判断当时是处于人口红利还是人口负债。

对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的数量进行界定的时候,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实际情况下标准人口的选取问题,选取过程中需要注意人口预期寿命在世界各地的巨大悬殊、所提出的判断标准要具有相对的稳定。

3 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构成及其意义

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两者具有相对独立性,两者互不干扰。也就是少年抚养比的增加和减少对老年抚养比的增加和减少不产生影响,因此将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况。人口红利的出现分别有两种情况:少儿抚养比低;老年抚养比低。同样人口负债的出现由少儿抚养比高或者老年抚养比高造成的。而人口红利和负债是由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共同作用。与人口红利相对应的是少儿人口红利和老年人口红利。少儿人口红利是指少年人口负担轻。老年人口红利指的是老年人口负担轻。

少兒人口红利是由人们对生育率投资不足而来的,即对未来生活预约支出,类似于目前流行的信用卡消费或者蚂蚁花呗。人们如果减少生育的投资力度,而提前使用了这部分的红利。其造成的结果就是加倍偿还这部分红利,这势必会增加未来人口的负担。少年人口负债实质是人们对生育的投资超额而引起的,有投资就有回报,因为人们对生育投资力度的加大,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就会产生人口红利。而老年人口红利恰恰与少儿人口红利相反,老年人口红利是人们对生育过度投资,而出现的一种收益或者一种回报。而老年人口负债更像是之前不足的投资后出现的偿还债务的情况。人口负债、人口红利的出现正是因为人口转变过程中,由于生育率和死亡率不协调,造成整个社会的年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支付上出现错位的结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会经历三个阶段:少儿期、成年期、老年期。如今的人口红利可以说是对人口投资的一种回报,也可以说是当今人们对未来的一种预支或透支。

4 我国人口红利的现状分析

人口红利只是短暂存在于某一社会时期,并不是一直都存在。将我国人口的人口年龄构成与瑞典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进入了人口红利期,并且有人口学家预测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将持续40余年。人口红利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分别为:在这种整个社会中,劳动人口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所承担的抚养率较低。如果按照国际上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预期我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成年人的比重会不断降低,因此我国可能会呈现出“未富先老”的情况。实际上我国的人口红利并未消失,而是处于正在减少的趋势中,逐渐走向消失的过程中。专家预测我国在2030年时,人口红利将会完全消失,并且不可逆转。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仍然处于人口红利的最后阶段,也就是后红利时期。

5 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在中国的意义

中国现在处于人口红利时期,因为中国目前劳动人口负担最轻,其他国家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归因于我国所处的人口状态。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对前期计划生育的一种回报,而现代人如果减少生育投资就是现代人对未来的透支。必须要说明的是在这部分的亏欠是需要我们去偿还的,甚至是加倍偿还。

6 结语

目前看来农村具有较高的出生率,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这倒是一种良性的补给。因而我们要正确对待这些超生人群,并应为这些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使之成为国家的栋梁,为国家提供高质量的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穆光宗.人口优化:人文人口学的使命[J].探索与争鸣,2019(1):84-92,143.

[2]都阳.正确理解中国人口红利的变化趋势[J].人民论坛,2019(14):70-71.

[3]屈广玉,沈勇涛.传统“人口红利”与“二次人口红利”内涵与理论辨析[J].商学研究,2019,26(2):83-88.

[4]李艳,李雨聪,吴雪玉.人口负债背景下“养儿防老”新政的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20):28-29.

[5]陈岱云,张世青.新中国70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人口红利效应嬗变[J].江海学刊,2019(4):15-21,254.

猜你喜欢

人口红利
对人口红利的再认识:来源、结构与机制
浅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二胎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影响
浅析人口红利与全面二孩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
中国人口红利的国际比较与测算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研究
由“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经济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