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类思想的应用分析
2020-06-30吴筛艳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与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与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提出了更加多元的要求。再加之教学体制不断完善,社会及用人单位十分重视人才的思维逻辑水平。所以,文章在此背景下分析研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分类思想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分类思想;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0-010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0.050
由于数学具有逻辑性,教师要想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必须要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能力,完善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教师在分类技巧教学当中也要紧密联系数学教学概念,利用科学的教学思想以及分类技巧,引导小学生明确数学的相关概念,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使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具备一定的分类思想,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实施分类教学,使学生能够快速领悟数学的知识点。在开展分类教学时,教师也要对数学概念的表象进行深入的探索,并根据数学知识所存在的逻辑关系开展分类的教学引导,使学生更好地记忆数学的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
一、分类思想理论概述
分类思想是结合教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差异点划分不同的种类,根据教学对象的差异性以及共同性,将具有相同属性的分为一类,将不同属性的分为另一类。由于数学教学当中常用的数学教学技巧就是分类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分类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概念性思维。教师也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切实改善分类思想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分类的方法,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的相关知识点。相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分类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起点,应用分类讨论思想,能够理清数学概念,了解数学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落实分类讨论思想是教师应当认真思考探究的重点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类思想的重要意义
将分类思想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分类讨论思想主要是应用于范围较大且要求不明确的问题之中,为了帮助学生有效理解书本定义,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引入教学之中,缩短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并掌握数学内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学生在学习“平行”概念时,教师不讲解什么是平行,不让学生看书本中平行的概念,而是带领学生看实际生活中的平行案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共性,然后鼓励学生进行分类思考,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相比较传统的概念灌输,此种分类讨论思想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尚未完善,对于事物的理解以及掌握能力有待提高,基于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分类讨论思想的重要意义。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目的,教师应当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分类讨论思想能够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有效分析。例如,学习“三角形面积”时,教师要求学生画出三角形,有的学生会考虑到直角三角形,有的学生则会想到等边三角形,学生的想法不同,在绘图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类型,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考虑不周全。如果是考试的话,学生的得分就会降低。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分类思考,更加具体地认识分类讨论思想的重要意义。在遇到相似问题时,结合问题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探讨,能够帮助学生将问题考虑得更加全面翔实,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以及应用能力。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对策
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由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转移至采用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上来。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新课程标准》要求,有针对性地传授知识,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以及应用能力。
(一)结合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分类思想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创新性的数学教学方式时,要运用分类思想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思维,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教师也要引导小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分类的方式。由于小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数学认知能力不够完善,所以教师要取得小学生的信任,主动跟随教师的引导理解分类思想,掌握数学的重点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的相关特性,引导学生根据数学相关知识点的属性特征进行分类。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记忆和探索。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此类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要运用数学分类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教材知识进行分类,例如小数、分数、整数,还可以对数学概念进行分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學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分类。例如,小学生在学习“平面图形”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图形的形状将其分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教师通过科学方法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时,要善于抓住数学规律,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使小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理念,这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二)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讨论
教师在教学时,为了实现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分类解决数学相关问题的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活动,相互探讨分类对于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利用实例启发小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年级的增长,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效率越来越高,所以如果小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不够全面,容易出现对各类数学知识产生混淆的现象。教师利用分类讨论的教育方式,引导小学生学会分类,并且具备分类的意识,能够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师还可以将数学模型带入课堂中,引导学生借助模型了解数学的相关知识点,使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加深学习印象。例如,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学习“长方体”这一节知识点时,由于长方体的计算题型多种多样,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在学习时,根据自己印象较为深刻的题型进行分类和讨论。并且梳理相关的解题思路,使小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掌握分类思想,提升学生对于这一章节知识点的把握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加强数学知识简化
分类是一种按照一定的标准,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过程,通过分类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开放性问题,为学生的思维规律性以及逻辑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开展分类教学时要深入了解分类教学的概念,并且熟练地掌握数学的概念本质。分类教学方式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规律性的规划和记忆,使学生对概念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例如,学生在对“四边形以及五边形等图形概念”的学习和认知时,会依据图形的边数进行记忆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类归纳的方式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由于数学知识复杂多样,学生利用传统方式进行记忆时很容易遗漏重要的知识点,从而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梳理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分类时,可以按照数的特点,以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梳理,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当中通过对图形边的长度进行科学的梳理。
(四)积极地开展分类讨论,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分类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及时梳理教学内容,将知识进行合理的分类,并且自行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也要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由于分类最大的优势是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数学中的规律以及内容,从而在潜移默化当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要根据解决策略不断地创新教学形式,在演示当中提高并完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列举众多的数学例题,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教师还可以在实践当中引导学生讲述经典解方程案例,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做出相应的划分。并且根据题目类型进行相应的讨论,实施分类的思想,逐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完善学生的分类讨论思想,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发现,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当创新课程教学模式,运用分类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有效分析和融合,科学合理地应用分类讨论思想,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取得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分类探讨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教学意义,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掌握,提高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和探究,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学习思维。学生在接触更多的方程习题时,能夠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有规律的分类,并且在分析问题时能够紧密地结合问题的核心进行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地展现分类法在学习中的优势,并利用分类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连云港市“MA”课题组.“借助分类思想,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教学实验研究报告[J].课程·教材·教法,2016(8).
[2]王子兴.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类思想的应用分析[J].数学通报,2016(1).
[3]郑强.论数学素养及其在数学课程中的价值体现[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17(8).
作者简介:吴筛艳(1975.11— ),女,汉族,甘肃庄浪人,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