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恭城傅家街清代女性节孝神道碑文考释

2020-06-30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生员周氏张氏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广西桂林541199)

神道即墓道,是建立在死者墓道上的碑,亦称作神道碑。中国封建时代,神道碑一般是男性的专利。但即便是男子,如果没有足够的社会地位和应有的官职爵位,也是不可能建立神道碑的。历史上的女性神道碑寥若晨星,著名者如陕西乾陵武则天无字碑、清东陵慈禧神道碑。民间则很难得到可以立碑者。经过历史的洗礼,即使有也难以保存至今。笔者在广西田野调查中有幸见到几方具有特殊意义的女性神道碑,除恭城县巨塘村残损的容龙氏节孝神道碑外,恭城傅家街的两方碑保存基本完整,但文字内容也不够完整。鉴于女性神道碑的稀缺,本文拟对其缺损文字及碑刻背景进行考证,以飨读者。

一、碑刻基本面貌

(一)碑1 傅周氏碑1件

石在恭城镇傅家街东端周氏贞节牌坊下路边,长方形,下部残缺。碑身残高146厘米,宽76厘米,中行题“奉旨旌表已故儒士傅肇序妻周氏孺人庙飨……”,字径6厘米;边行字径2.5厘米。额饰线刻二龙戏珠纹,高20厘米;左右双钩缠枝花卉纹,宽5厘米。据傅家街傅氏后裔时66岁傅元章先生回忆,碑石原在县文庙,1960年代废弃,被抬到县武庙西外水沟上做了桥石。1980年代由傅氏后人寻回今址安放。由于长期踩踏,碑面部分文字及碑额中部纹饰已遭严重磨损而漫漶不清。抄录原文(缺文处用“□”代替,字数不明处作“(缺)”。下同)如图1。

图1 傅周氏神道碑(笔者抄文)

(二)碑2 傅张氏碑1件

石在傅家街西端张氏贞节牌坊下路边,长方形,高192厘米,宽76厘米,中行大字题“敕赐旌表故生员傅肇元妻□氏孺人庙飨节孝坊神道碑”字径7~7.5厘米,边行字径3厘米。额饰线刻二龙戏珠,高23.5厘米。字口残留石灰,碑身自中行“张”字处横向断裂,碑面多处文字剥蚀漫漶。据傅家街傅氏后裔时66岁傅元章先生回忆,碑石原在文庙,1960年代拆除,移作文庙外花坛砌石,1980年代寻回今址安放。抄录原文如图2。

图2 傅张氏神道碑笔者抄文

二、碑刻文字内容考释

(一)碑文缺字考证

1.中行文字。碑2中行“□氏孺人”,据图2第八行事迹以及傅肇元妻张氏节孝坊可知为“张氏孺人”。事迹一“辛酉”前二字残缺,仅存第一字“康”上部,据碑第一行亡没时间可断为“康熙”。张氏生于清康熙辛酉二十年(1681),没于雍正辛亥九年(1731)六月,卒年五十岁。碑1中行下部文字已缺损,后补石高46至55厘米。该石由傅氏后裔据回忆补,可信度较高,且碑1、碑2形制、宽度一致,原高度亦应在192厘米左右。按碑缺损长度及字径、间距,下缺约六字。又按碑1、碑2内容相近、背景相同、时间一致,均入祠立坊,推断缺损处为“节孝坊神道碑”六字。

2.碑1缺损字数。按残碑右侧现存文字高度124厘米和满行字数39字计算,行缺损约14字。原满行在53字左右。这与字体略大的碑2右侧满行50字、左侧小字满行57字相符。

3.碑1末有落款“男□”字样,空缺字格约19格。同处所立傅周氏节孝坊额作:“乾隆三年(1738)六月初三日立。男傅廷枋、廷梅举人。”坊东面又题名“孙掌邦、奠邦、定邦、固邦庠生、经邦”。若计科举身份小字在内,字数与碑1落款空缺字格相当,此处或包括上述人名。碑2碑末无独立落款,但在碑文中已交代“□城县南关儒□生员傅廷槐之母”;此处“□城县”当指恭城县,“儒□生员”当为儒学生员。又后句“乾隆三年冬至入祠四年敬□□”,“四年敬”后一字仅存“刂”部清晰,当为“刊”字。碑当在入祠之次年刊立。之前,节孝祠已经建立木主神位。由此进一步印证了碑1傅周氏中行“庙飨”后缺损处为“节孝坊神道碑”的文字合理性。碑1第五行下端“蒙本县正□”,对照碑2第五行,缺处当为“正堂叶志宽”,后推断大致为“详加看已故儒士傅肇序妻”11字;碑2第五行“叶志宽详加”后应接“看语”二字。据碑1第二行首“之妻、武举傅廷梅之母”,第一行末损缺应为“已故儒士傅肇序”。碑2第四行“既□□之允符”与碑1第四行“年例既符”同意,缺处应为“年例”。碑1第17行“中武乡榜”当指雍正壬子科武举傅廷梅,其文前五字推测为“梅雍正壬子”。

4.碑2第末行“锦公长女”后缺,除上文补“恭”字外,仍缺7字。据上下文,本段乃专门介绍张氏世系,包括外家及本家,分别为十五世远祖义姑、祖父广文居垲、父锦公、子生员傅廷槐。缺损处介于父锦公和本家子之间,考张氏能拿得出来的有:一胞兄义宁县儒学教谕张宽濋(张氏坊),一姑舅诰封承仕郎傅荣(张氏坊),一亡夫生员傅肇元,一胞侄武举傅廷梅。由于下文“恭城县南关儒学生员傅廷槐”进一步标识了傅家籍贯,因此“恭城县南关”之前应仍为介绍外家的内容,且以张宽濋“儒学教谕”身份,仍可大书特书。又上下文“十五世女孙、孙女、长女、之母”均置于姓名之后,按惯例缺处也应该一致。雍正元年(1723)桂林朱元姑坊的建立,即以元姑乃“癸卯恩科举人朱亨锦之胞妹也”①为荣。时代略早50年的康熙《广西通志》载明代义姑坊,即有“张义姑者,桂林卫镇抚张福同母女弟也”②的措词。史志常以既有原文为本,实例较多。古以史为鉴,明清文化相对接近,因此,缺损7字或为“教谕宽濋之女弟”之类。其他如“孀[居]”“[坚志]苦节”“[六十]六载”“三年[不茹晕]”等词句,两碑对照,文意可得。

(二)文中所涉人名考证

1.当事职官四

御史周绍儒。周绍儒乾隆三年(1738)三月十二日《为酌议监毙人犯承问官处分奏折》署名:协理河南道事、汉军监察御史加三级纪录二次臣周绍儒谨奏③。乾隆十二年(1747)三月、五月,蒲州万泉、解州安邑民变,钦差大学士公讷参奏,以河东道周绍儒奉调不前,同知府、知县、都司俱并革职④。乾隆十二年九月,山西铸铜鼓采买铅锡,巡抚准泰奏请“饬发参革河东道周绍儒”发往晋省赴楚效力赎罪,“周绍儒、阘茸无能,贻误地方,现在照例治罪”⑤。乾隆十五年(1750)七月,谕周绍儒身获罪谴发往军台全无出力之处。伊身系旗人,殊属不堪。着发往拉林阿勒楚喀地方种地赎罪⑥。

本县正堂叶志宽。《恭城县志》有载,广东澄海进士,清雍正十三年(1735)任恭城县知县⑦。乾隆五年(1740)去任。广东冠山村叶志宽旗杆石:雍正四年(1726)丙午科亚元、八年庚戌科进士⑧。《澄海历史人物》:字孟学,历任富平、昭平、恭城宁河、青县知县,升裕州知州,调知郑州,以修中牟县河堤积劳病逝。

儒学教谕王极昭。广西全州恩乡今两河镇王家村人。《恭城县志》载:全州进士,清雍正九年(1731)任恭城县儒学教谕⑨。乾隆五年(1740)去任。巨塘容龙氏碑载:赐进士出身,以赵城县知县改授恭城县儒学正堂。两河王极昭墓碑记载:公生于康熙癸丑年(1673),康熙戊戌科进士,曾任山西赵城县知县,没于乾隆辛酉年(1741),卒年六十有八。江庆柏《清朝进士题名录》:康熙五十七年(1718)戊戌科三甲第六十六名进士。四库《山西通志》卷八十一职官九赵城县:雍正四年(1725)任赵城县令。《浔州府志》卷十二秩官表载乾隆同知。《广西通志》卷七十五举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丁酉科举人。

儒学训导陈让。《恭城县志》有载,广西马平贡生,清雍正五年(1727)任恭城县儒学训导⑩,乾隆元年(1736)去任。

2.傅氏男丁五

儒士傅肇序。恭城傅家街人,据周氏牌坊文,乃诰封儒林郎傅荣(傅张氏牌坊作承仕郎)之子。生年不详,约卒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子三女一:长廷枋;次廷梅,武举;三廷槐,生员,傅肇元亡没乏嗣,过继傅张氏抚养。

生员傅肇元。恭城傅家街人,傅荣之子,生年不详,约卒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无子,后抚兄弟子廷槐承祧。

傅廷枋。傅肇序长子。

武举傅廷梅。傅肇序次子,清雍正十年(1732)壬子科武举人⑪。

生员傅廷槐。傅肇序三子,傅肇元继子,乾隆初恭城县儒学生员。

3.节孝碑主二

傅周氏。恭城豸游村周可先女,约生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十八适傅肇序为妻。二十九岁夫亡守节38年,人称老节妇。乾隆元年(1736),监察御史周绍儒条奏恩诏天下节孝,本县通学里邻联名上书,恭城县儒学教谕王极昭、训导陈让、知县叶志宽等查核报请旌表,周氏时年六十六岁(碑1)。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经巡抚部院杨超曾题请旌表节妇,乾隆三年(1738)六月建坊入祠(周氏节孝坊文)。傅家街傅周氏节孝坊所属人。

傅张氏。桂林府临桂县张义姑十五世女孙,原任博白教谕张居垲孙女、平乐郡张锦长女。康熙三十九年(1700)十九岁嫁傅肇元为室,至四十四年廿四岁夫亡,结婚仅五年。居孀二十七载,青年守节,抚侄成立,卒于雍正九年(1731),享年五十岁。乾隆三年(1738)冬至入节孝祠,四年建坊。傅家街傅张氏节孝坊所属人。碑文称其“幼居宦族,夙著壶仪;长适名门,克敦妇道。乏嗣抚侄承祧,高堂供菽水之欢,令子课篝灯之读,松筠比节,苦逾二十七年,金石为心,足式闺闱。”

4.周氏外戚一

周可先。广西恭城县四都豸游村人。四都即今嘉会乡地界,豸游村周氏为南宋理学家周敦颐后裔,与广西灵川县江头洲周氏同宗,均为书香门第。豸游周氏宗祠至今保存完整,规模宏阔,从门楹联“一脉衍青齐十余世光前裕后;两房新祖庙亿万年肇祀明禋”可见其历史源远流长。

5.张氏外戚四

张义姑。明桂林府临桂县人,桂林卫镇抚张礼女⑫。康熙《广西通志》记载其兄张福也世袭为桂林卫镇抚。十五岁时,兄福卒,遗孤辉年方六岁,且兄嫂刘氏家贫无所依靠。义姑觉察到兄嫂不能久留,劝其改嫁。“通志”情形甚详,“语之曰:‘兄不幸遗孤辉,吾张氏女,义当为张存孤,敢复累嫂长贫居哉!’已而,刘遂改适。张亲抚辉,因不嫁,为辉娶妇,生玉,玉生策、简、节。策、节并应乡举。简三子亦继乡举,其长者衡阳令襄奏请表义姑节,奉旨给银立坊旌其门,特祠所于居旁,署其名曰:义姑祠。后子孙捷南宫者四人,登贤书者十六人。时名公巨卿序传积二册。”⑬嘉庆《临桂县志》载:张“义姑坊在(桂林)宁远门外竹木巷,嘉靖四十四年(1565)奉旨为张义姑立”⑭。

张居垲公。据碑2所载,为明代广西临桂张义姑十三世孙,傅家街节孝坊及神道碑主傅张氏祖父,康熙时期人,曾任广西博白县儒学教谕。既然能承“教谕”衔,至少是贡生出身。由于“居垲”可能为张公之字,文献难以切入。光绪版《临桂县志》曾有张居峻名。

平乐郡锦公。即庙飨神道碑傅张氏之父,居垲公之子张锦。傅张氏节孝坊副坊尚存有“氏……即乃皇清待赠征仕郎张锦之长女,胞兄义宁县学教谕张宽濋”。

张宽濋。原碑漫漶,名载傅张氏坊。张氏胞兄,道光《义宁县志》作张宽楚,为平乐副榜,雍正六年(1728)任义宁县儒学教谕⑮。

三、神道碑文整理

(一)周氏碑19行,满行54字,中行24字,共计645字,抄录于后(“[]”内为释补文意,空缺字数不列,张氏碑下同):

奉旨旌表已故儒士傅肇序妻周氏孺人庙飨[节孝坊神道碑]

母青年守节,皓首全贞,于乾隆元年蒙御史周讳绍儒条奏天下节孝,许本家呈报。恭逢恩诏,定议遵行。本县通学里邻据实联名。公蒙儒学教谕王讳极昭、训导陈讳让查核,特加看语:……[已故儒士傅肇序]之妻、武举傅廷梅之母也。少娴姆教,长习阃仪,方二九以赋于归,和谐琴瑟。未三旬而悲失偶,……克兼子道,悉心畀嫁娶。慈亲何异严亲,课子早成孝廉之名,弄孙群致桂兰之馥。历六十六……载之,清操有如。旦夕访之,人言而无间。询之众论,则佥同。年例既符,表扬允协。蒙本县正堂叶志宽详加看[已故儒士傅肇序妻]周氏,生□婉娩,生本柔嘉,待字周门,竞傅闺秀。于归傅室,尤着温恭。无何鸾镜中分,遂尔霜[居]……姑决意从亡绝,留黄口孱弱,存一身以兼生养死葬之任,留一息以抚承先启后之人。是以……夫彼[坚志]苦节,厥子已叨乡科。六十有六年,人称老节妇。三十零八载,生是未亡人。向因与……□寡□禄,宜遐旌奖之荣。

计开详明事实于后:

一周氏乃本县四都豸游村周可先女,年十八适傅肇序为妻。相夫十一载,相敬如宾,夫……子□□□强起治丧事,执义自誓。今年已六十有六,凡遇夫君忌辰,犹哀声悲痛。四邻……

一氏自归傅门之后,敬事翁姑,先意承志,勤慎无失。居常进膳时,先引退子女,勿令分甘……[守]孝三载,不茹晕。服阕八日而翁继逝,氏仍断晕三载,如丧姑然。嗣后,每遇翁姑生没日……

一氏存心慈惠。凡亲邻有丧不能殡丧者,每多方周济,解环脱簪助之。值癸巳荒旱,赈……

一氏生子三女一,具保□□□□至成立。愿遂子平,后以家务纷纭,命长子廷枋管理…… [守]志苦节,子[梅雍正壬子]中武乡榜,尤数命赴南宫。梅以亲老不忍远离,时依膝下。

一氏性甘俭约。□□□□□□□常每述先人辛苦,□□□□惕尤守,无故不宰牲友。……

乾隆三年戊午岁次□□初□日□□□□□□初一日入祠。男[廷枋、廷梅举人,孙掌邦、奠邦、定邦、固邦庠生、经邦]。

(二)张氏碑13行,正文满行50字,事迹列条满行57字,中行24字,共计579字:

敕赐旌表故生员傅肇元妻张氏孺人庙飨节孝坊神道碑

先母没于雍正辛亥年六月二十日戌时。应乾隆元年,适逢御史周绍儒条奏节孝,许本家呈报,矢公剔弊,幸荷钦依,恩诏天下母氏节行。蒙本县儒学教谕王极昭、训导陈让查核,特加看语:幼居宦族,夙著壶仪,长适名门,克敦妇道,鸡鸣戒旦,方调琴瑟之音,□□□秋遂矢□□之□□□,今之乏嗣,抚[侄以]承祧,高堂供菽水之欢,令子课篝灯之读,松筠比节,苦逾二十七年。金石为心,寿臻五十,□□如□□□足式闺闱。既[年例]之允符,宜旌扬之下逮。蒙本县正堂叶志宽详加看语:□□□嘉,志坚金石,[六十]六载,交儆鸡鸣,茹□半生,空悲□影,体夫志而承先启后。课犹子而砥行,立名尽孝,□□□□□□□□而矢节操□□二十七载。寿登五十一龄,允合褒扬,用□□化□。

计开详明事迹:

一节妇张氏,生于康熙辛酉年,一十九岁适本县生员傅肇元为室。至廿四岁夫亡,□□复更志,□身殉。煸念夫之缺嗣,誓于灵翁,坚志抚砥,□□夫祀。居孀二十七岁,于雍正九年张氏已亡。实青年守节,皓首全真□。

一氏适傅门,以孝敬翁姑为事。及翁姑没,□□三年[不茹晕]□□食□不甘闻乐不乐之志,逢生忌辰,必尽礼尽哀,毋敢稍迨。

一氏训后有方。闻□中人,品端□才,学出众□,□□□之以成学业。至雍正二年,子廷槐由陆家□岁入邑学。凡竞业恪守者,悉遵氏训。

一氏秉性醇正。声不达垣,步谨越阃,故白叟黄童群钦。□□□□□□空榜音容,□□守节者方规。

一氏系桂林府临桂张义姑十五世女孙,乃原任博白广文居垲公孙女,平乐郡锦公长女,[教谕宽濋之女弟恭]城县南关儒[学]生员傅廷槐之母。乾隆三年冬至入祠。四年敬[刊]□。

四、对节孝神道碑的几点认识

第一,本文节孝神道碑与一般神道碑的关系。传统的神道碑建筑在墓葬附近,是向生者指引死者墓葬方位的标识。广西灌阳县有清光绪间范太夫人神道碑,虽然专为女性者建立,其内容和目的与男性无异。女性的节孝神道碑铭,笔者在桂北曾亲眼见过立在节孝牌坊下者,也有建立在死者墓地附近者,其指征亦不出其二。从傅家街周、张氏碑来看,其内容主要记述妇女守节、尽孝的事迹,旌表节孝,钦赐建坊、入祠的过程,其立碑地点主要在节孝祠,是树立在本县文庙节孝祠内供奉的旌表碑刻。这与普通的无论男女者墓葬神道碑均有较大的区别,这种节孝神道碑的建立情况在过去的相关研究资料中所未见。可见,如果属地确然无误的话,其当属于文庙建筑组成内容之一,起供奉灵位的灵牌功能。这对研究清代文庙礼仪、节孝祠建筑和古代神道碑制度都具有新的史料价值。

第二,庙飨与建坊。“飨”通“享”,即祭祀。《中庸》有“舜其大孝也欤?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明史》王汝训传:“孟秋飨庙,帝不亲行。汝训极谏。”《清史稿·礼志五》:“除夕飨庙,实始太宗,世祖本之,著为祭典。”皆宗庙祭享。又《乐府诗集》:“广乐既备,嘉荐既新,述先惟德,孝飨惟亲。”《隋纪》炀帝传有:“聿追孝飨,德莫至焉。”《宋史》乐志十:“配天作极,孝飨是将。”这里“孝飨”为“孝享”。周、张氏神道碑名“庙飨”当为入文庙节孝祠神位祭祀。节孝牌坊属于礼教纪念建筑,古代对科举、乡贤、功德、长寿、节孝中的表率者常以建立牌坊的形式予以表彰,建筑地一般在通衢大道、圣吉之地和故宅墓地。明代桂林曾为吕调阳分别立有榜眼坊、大学士坊和尚书坊,张氏义姑祠和义姑坊同在竹木巷故宅,清代陈宏谋大学士坊在横山大道。节孝祠始于清代,前朝以“旌其门”为主。清代节孝旌表分三个层次,一是府州县地方性表扬入册;二是皇帝钦赐旌表,准入祠奉祀;三是钦赐金帑建坊,这算最高级别,仅有少数人能获此殊荣。可见庙飨与建坊是两种并列的赏赐。因此,傅家街神道碑的中行方题作“敕赐旌表……孺人庙飨、节孝坊神道碑”“奉旨旌表……孺人庙飨、节孝坊神道碑”。

第三,傅家街节孝神道碑反映了古代节孝祠、节孝坊的产生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社会推动力。虽然,旌表忠烈、节孝、义举,赐匾立坊、入祠奉祀古已有之,一个时期统治者对节孝旌表的态度仍然对牌坊数量多寡起决定性作用。清初,广西处于长期战乱之中,统治者无暇顾及礼教文化,康熙二十二年(1683)成书的《广西通志》全省仅记载康熙七年(1668)一例。随着三藩平定和对广西边疆的文化治理,至雍正重修《广西通志》记载全省新建节孝坊33例,分别为康熙9例、雍正24例。本文所述二碑篇首均提到:乾隆元年,河西道监察御史周绍儒“条奏天下节孝,许本家呈报”,因而“恩诏天下母氏节行”。嘉庆重修《广西通志》记载乾隆时全省新建节孝坊21例。其中乾隆初年6例,加上恭城缺漏者达到9例,均为当时恩诏的社会成果,占本朝60年总数的45%。各地建坊数量又与基层官员的努力分不开。因为有“恩诏天下母氏节行”作政策,地方官员如恭城知县、儒学不遗余力挖掘地方资源,使恭城一县竟同时申报获准建三座节孝坊。查《恭城县志》清代光绪十五年(1889)以前共建节孝坊15座,包括晚清总坊2例。除乾隆初集中的3例外,其他建坊时间均较分散,更不用说有同时建立者。张氏坊略晚于周氏,但从节孝神道碑可知由“本家呈报”两者时间上同时。周氏不仅有“南宋理学家周敦颐后裔”及豸游村家族背景,又有“课子早成孝廉之名,弄孙群致桂兰之馥”,武举傅廷梅之母的功名地位。康熙《广西通志》还记载,恭城周家在明末也有节孝女费周氏,子孙崇祯、顺治领乡荐登举人。其立坊有据。张氏其时已经去世多年,养子也仅博得童生的学历。因此傅氏后人把目光投向张家的官宦地位,父兄皆儒学教授的世家背景,并联系上前明桂林有名的“张义姑”,称“十五世女孙”。祖孙皆节孝,垂范流芳。张氏节孝的能量被无限放大,社会影响力大增。因此,敕赐建立张氏节孝坊铭文在“已故生员傅肇元之妻张氏……青年守节抚侄全贞”语的基础上,特在氏后补充强调“系桂林张义姑十五世孙女”字样。不仅加重了张氏获得建坊的筹码,更增强了张氏坊的社会风教意义。

第四,傅家街张氏神道碑反映出明清之际临桂张氏家族的变迁。明代,张氏本为桂林卫镇抚官,属于卫籍,职位世袭。至义姑曾孙“策、节并应乡举,简三子亦继乡举。”后子孙捷南宫中进士者四人,中乡试举人登贤书者十六人。张氏顺利从武职军籍转变为当地科举文化世家。其科举繁盛一直延续至清代,十三世、十五世裔孙分别担任博白、义宁等县儒学教职,待赠征仕郎。其时,张氏一支已定居平乐郡。从《临桂县志》记载来看,其十五世裔孙仍在临桂的还有:宽礼,雍正元年(1723)举人,授陕西白水知县;宽泉,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江西金匮知县;宽永,嘉庆元年(1796)岁贡等。从时间跨度来看,张氏家族男丁人口庞大,各房年龄差异悬殊。张氏家族从客到土的身份转化并非孤例,类似的还有桂林拱氏、李氏等,均是明代卫所制度下的移民产物。

注 释:

①⑭(清)蔡呈韶.嘉庆《临桂县志》,卷三十.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年,第482页.

②⑬(清)黄元骥.《康熙广西通志》,卷三十.康熙二十二年刊近卫本.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朝刑狱管理史料.《历史档案》,2003年第3期.

④《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二百九十一.

⑤《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二百九十九.

⑥《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三百九十六.

⑦⑨⑩⑪(清)陶墫《.恭城县志》,卷二.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年,第 190,200,208,249 页.

⑧ 叶志宽旗杆石在广东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冠山村,二石,文“雍正丙午科亚元、雍正庚戌科进士”.

⑮(清)谢沄.道光《义宁县志》,卷四.台湾:成文出版社,1975年,第81页.

猜你喜欢

生员周氏张氏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从《南部档案》看清代州县的生员诉讼
道光六年广东文生员数量
蔡元培母亲教子慎言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书院与官学教育
——以明代为例
语句环读之趣
天 麻
虎毒不食子,净胡说
高法的“周氏”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