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2020-06-30王国书李昌生陈洪黄桂琼吕景山
王国书 ,李昌生 ,陈洪 ,黄桂琼 ,吕景山
(1.惠州市中医医院,惠州 516002;2.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太原 030006)
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是要因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异常,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引起炎症性反应;常首发于第1跖跗关节,以关节局部肿胀疼痛、肤温升高、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性[1]。目前,西医治疗主要局限于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及糖皮质激素治疗,不良反应多、用药周期长、易反复发作[2]。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惠州市中医医院就诊,被确诊为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8~62岁,平均年龄(47±8)岁;病程1~48个月,平均(9.25±8.51)个月。治疗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8±10)岁;病程2~60个月,平均(9.90±9.7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与欧洲抗风湿联盟关于痛风性关节炎的分类标准[3]中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表现;②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痛风湿热痹阻证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②合并有严重消化性溃疡或心脑血管、肝、肾等原发性疾病者;③不能配合完成全程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急性期口服秋水仙碱片,成人每1~2 h服0.5~1 mg,直至关节症状缓解,或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一般 3~5 mg可达到治疗剂量,24 h内不宜超过 6 mg,停服药72 h后,药剂量为每日0.5~1.5 mg,分次服用,服用7 d。服用7 d后,换成别嘌醇口服,初始服药剂量为每次50 mg(半片),每日1~2次,每周可递增50~100 mg(半片~1片),至每日200~300 mg(2片~3片),分2~3次服。
2.2 治疗组
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基于吕景山国医大师吕氏对穴法取患侧曲泽、委中、合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0.30 mm×50 mm一次性针灸针快速直刺,待得气后留针30 min,留针期间每10 min行提插捻转泻法1次,每日治疗1次。给予吕景山教授经验方加减,组方为炒苍术10 g,黄柏10 g,金银花10 g,忍冬藤l0 g,土茯苓30 g,萆薢30 g,威灵仙30 g,鸡血藤30 g,车前草15 g,车前子15 g。水煎服,每日1剂。
两组在接受治疗期间,低盐、低脂、低嘌呤、低蛋白饮食,多饮白开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减少关节运动,注意休息。两组均每周治疗6次,两周为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空腹检测血清尿酸水平。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相关标准制定。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血清尿酸水平正常。
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血清尿酸水平基本正常。
有效:主要症状、关节功能及血清尿酸水平有所改善。
无效:治疗后症状及血清尿酸水平均无改善。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前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比较 (±s,μmol/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比较 (±s,μmol/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497.28±44.54 465.60±44.241)治疗组 40 492.50±40.70 415.85±39.091)2)
4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学“历节”“痹证”“肿节气”等范畴,认为其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恣食酒醴肥甘,日久伤脾,酿生湿热,湿热蕴结日久化生浊毒,浊毒滞留于血中,循行于关节,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日久瘀血湿浊痹阻关节而成,又与劳倦、外感环境等诱因密切相关。《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若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嗜食厚味,或素体脾虚,嗜酒及肥甘厚味之品,致运化不及,水谷不化精微而滞留成湿,湿郁化热,湿热瘀阻关节经脉,故形成痹证之潜在内因。急性发作期,热毒壅盛,痰瘀互结偏重,以清热解毒为要;间歇期,重在培补调和,使脏腑功能强健协调,毒无以生;晚期痰浊瘀毒留于骨节者,以软坚消痰、通瘀解毒为治则,佐以培益肝肾[6]。人体某些酶在发生紊乱时,体内的嘌呤代谢物质易产生大量的尿酸,超过被吸收的浓度时,就会形成尿酸盐,聚集在人体的关节、滑囊及软组织内,引发痛风性关节炎[7]。针刺可有效降低血清尿酸水平,抑制关节局部炎症反应,改善症状[8]。
文中所用中药方为吕景山国医大师临床经验总结,方中苍术辛温升散,苦温燥湿,芳香化浊,醒脾化湿;黄柏苦寒沉降,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清下焦湿热;苍术以升为主,黄柏以降为要;苍术以温为主,黄柏以寒为要;二药合参,温凉升降共用,相互制约,相互为用,清解下焦湿热之功益彰。金银花质体轻扬,气味芳香,既能清气分之热,又能解血分之毒,故为清热解毒之佳品;忍冬藤是忍冬的带叶嫩枝,具有生发之气,故能理气行滞,通络止痛,疏风清热;金银花以清热解毒为主,忍冬藤以通络止痛为要;二药配伍,清热消炎、解毒消肿、通络止痛之力增强。《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被以升提收毒上行,而以此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人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萆薢苦平,质轻气清,苦能降泄,功专分清祛浊,利水去湿;二药配伍应用,土茯苓气薄味厚,以除湿解毒为主,萆薢以分利清浊,降低血尿酸之力倍增,为治疗痛风首选之药。车前草甘寒,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利尿通淋,以利无形之湿热为主;车前子甘寒滑利,其性降泄,清热渗湿、利水通淋,以利有形之水液为要;二药配伍应用,清热利湿、通淋利尿,排出体内尿酸。
曲泽乃手厥阴心包经合穴,属水,具有清泄湿热、调和阴阳、止痛之功;委中乃膀胱下合穴,可清热解毒、引血下行、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祛风湿、利腰膝;二穴配伍,阴阳相配,表里相合,互促互用,以达阴阳调和、表里和解、气血以活、热毒得清、疼痛能止之功。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清热退热之功;太冲乃肝经之原穴,具有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活络止痛之效;合谷升散,太冲引浊下行,二者升降配合,气血互用,以行气活血、关节疼痛得以消除。足三里为胃土穴,具有健脾和胃、消导积滞、舒筋通络、调和气血、行气利水、消肿止痛、强壮健身之功;三阴交可补脾胃、助运化、利水湿,疏下焦、理肝肾,通气滞、通经络、祛风湿;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合穴,有健脾化湿、促膀胱气化、通调水道、利水消肿之效。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三穴相配,表里纳运相配,脾胃脏腑共调,共奏行水湿、消水肿、益气生血、通络疗痹之功。诸穴相配,共奏清热利湿解毒之功。
本研究表明,基于吕氏对法针药并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