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手法结合针灸理疗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疗效观察
2020-06-30李娟
李娟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科 重庆 400054)
颈肩腰腿痛是由慢性劳损或无菌性炎症所引起的临床常见疾病,患处疼痛、肿胀是其常见临床表现,病情较重者可出现功能性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本次研究特将2019 年1 月—12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220 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医正骨手法结合针灸理疗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 年1 月—12 月期间共220 例颈肩腰腿痛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经临床诊断,患者均被确诊,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到两个小组当中,研究组110例患者,男58 例,女52 例,年龄33 ~78 岁,平均(54.8±8.5)岁;对照组110 例患者,男60 例,女50 例,年龄36 ~79 岁,平均(55.2±8.7)岁。患者均签写同意书,本次研究同时得到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两组患者各项基础信息经检验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采用针灸理疗为所有患者进行治疗,针对颈肩部位疼痛患者,取其夹脊穴、手三里穴、肩井穴、肩贞穴、曲池穴、肩臑穴、阿是穴、大椎穴及合谷穴,针对腰腿部位疼痛患者,取其夹脊穴、委中穴、阿是穴、环跳穴、阴陵穴及次髎穴,平泄平补入针,每次留针15 分钟,每天一次,治疗一次后休息一天,共治疗20 次。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治疗时首先对患者棘突进行检查,如发生偏移则对其复位,待正骨医师使用大拇指定制发生偏移的棘突后,参考患者具体身体状况为其进行复位,针对身材偏瘦的患者,身高160cm 以下前屈角度控制在30 ~45 度之间,身高160 ~170cm 前屈角度控制在45 ~55 度之间,身高170cm 以上前屈角度控制在55 ~65度之间;针对身材偏胖的患者,身高160cm 以下前屈角度控制在30 ~40 度之间,身高160 ~170cm 前屈角度控制在35 ~45 度之间,身高170 以上前屈角度控制在45 ~55 度之间。
1.3 考察指标及标准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显效:患者临床表现完全消失或显著改善,关节功能改善;有效:患者临床表现和关节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临床表现和关节功能未出现明显的变化。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对患者颈椎功能进行评估,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颈椎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由SPSS25.0 软件来完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治疗有效率以百分数表示,进行χ2检验。将P<0.05 视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情况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80.00%,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n(%)]
2.2 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情况
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CASCS 评分分别为(62.17±10.98)和(62.83±11.26),数据经检验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CASCS 评分分别为(95.22±18.63)和(80.27±14.81),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情况比较(±s)
组别 n CASCS 评分 P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110 62.17±10.98 62.83±11.26 >60.05对照组 110 95.22±18.63 80.27±14.81 <0.05 P-<0.05 <0.05 -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颈肩腰腿痛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正常工作,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为其进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医理念中,颈肩腰腿痛属于“痹症”范畴,经络气血不畅是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中医治疗颈肩腰腿痛应以舒筋活络、调畅气血为主,针灸理疗主要通过针刺相关穴位,通过刺激穴位以达到改善患者经络的目的,中医正骨同样为传统中医常见治疗手段,其主要通过正骨手法将发生松动、偏移的关节恢复至正常生理解剖位置,从而使受到压迫的神经得以放松,最终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CASCS 评分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将中医正骨手法结合针灸理疗应用于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治疗当中,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颈椎功能,效果显著,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