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感染致患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2020-06-30刘世平冯孝强
郭 薇,刘世平,冯孝强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陕西 延安 71600)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2月,主因“发现全身皮疹4天,加重1天”代诉于2019年3月2日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入院4天前,家属发现患儿全身出现散在针尖样出血性皮疹,呈红色,压之不褪色,无腹痛、腹泻,伴有鼻塞,1天来患儿全身皮疹较前加重,到当地县医院查血常规示:WBC 10.19×109/L,N 10.4%,L 84.3%,RBC 3.34×109/L,HB 100×109/L,PLT 27×109/L,后到我科就诊。病来患儿吃奶可,睡眠稍差,大小便正常。
入院查体:T:36.0℃,P:120次/min,R:25次/min,WT:5.5 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可,全身皮肤黏膜可见散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部分呈鲜红色,部分暗红色,压之不褪色,上颌及舌部可见出血性皮疹,咽充血,余查体阴性。
入院后立即给予甲强龙10 mg/kg冲击治疗,并给予维生素K1、蛇毒血凝酶、酚磺乙胺、氨甲苯酸止血等治疗。、
入院第2天,患儿颜面部仍有新鲜出血点出现,辅助检查回报示:查血常规示:WBC 13.73×109/L,N 22.14%,L 73.34%,RBC 3.27×109/L,HB 96×109/L,PLT 20×109/L;血凝系列:PT 130.2%,FIB 1.1 g/L,FDP 10.38 U/mL,D-Dimer 1.31 ng/L,余阴性;心肌酶:CK 103u/L,CKMB 35.9u/L,余阴性;肝功:TP 55.6 g/L,ALB:39.7 g/L,GLOBU:15.9 g/L,TBIL 14.6 umol/I,DBIL 6 umol/L,IBIL 8.6 μmo1/L,ALT 53U/L,AST 84U/L;外周血细胞检查:晚幼红1%,异形淋巴细胞8%;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正常、呼吸道特殊病原体抗体、肾功、电解质均阴性;血型B型,Rh(D)(+),血播四项阴性,考虑到患儿血小板为20×109/L,且患儿颜面部出血点增多,加用丙种球蛋白1 g/kg联合地塞米松、甲强龙升血小板。
注:主动脉(Aorta,AC);左心房(Left Atrium,LA);肺动脉(Pulmonary artery,PA);右肺动脉(Right pulmonany artory,RPA)
入院第3天,患儿全身无新鲜出血点出现,原出血点较前变淡。心脏超声回报正常;腹部超声回报:肝、胆、脾、双肾大小图形未见明显异常。优生四项回报:巨细胞病毒IgM抗体阳性。今日复查血常规WBC 12.2×109/L,N 50%,L 45%,RBC 3.04×109/L,HB 97×109/L,PLT 61×109/L;外周血细胞检查:晚幼红1%,异形淋巴细胞6%;EB病毒DNA定量阴性,人巨细胞病毒DNA定量1.08E+003 copy/mL,颅脑MRI正常;追史,患儿母亲孕期曾做优生系列检查巨细胞病毒阳性,结合辅助检查,故给予诊断: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②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遂给予更昔洛韦,5 mg/kg/次静滴,每12小时1次,连用1周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连用1周后,患儿全身出血点消失,复查血常规WBC 13.45×109/L,N 17.3%,L 79.2%,RBC 3.38×109/L,HB 104×109/L,PLT 600×109/L,给予办理出院手续。嘱出院后口服泼尼松片,逐渐减量,口服抗病毒药物继续治疗,定期复查血常规。
2 讨论
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是一种疱疹病毒组DNA病毒,该病毒在婴幼儿之间流行广泛,且多表现为无症状性感染,主要以心肌损害为主[1],其发病机制尚未不明确,有研究结果显示可能与炎症因子的释放及免疫功能异常相关[2]。
HCMV具有强大的嗜组织性,其靶细胞主要包括内皮、上皮、成纤维细胞。血液系统可以单独受累,也可以和其他系统出现同时受累的情况[3]。如可出现黄疸、肝脾肿大、心肌炎、肺炎、血小板减少、头畸形,视网膜脉络膜炎等。本病例主要以MCHV感染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作阐释。急性血小板减少常发生各种病毒感染之后,有十余种病毒都可以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和发展,这十余种病毒中就包含了巨细胞病毒,有研究表明巨细胞病毒感染对患儿的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及血清学检查结果均有显著的影响[4]。
综上所述,因HCMV感染对婴幼儿可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所以,应做好HCMV的产前诊断及做好妊娠期预防。临床医师在遇到血小板减少的患儿时,也应将此病加以考虑,及时给予相关检查及对应的治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