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侧-中央联合入路与单纯头侧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效果观察
2020-06-30詹锦遂李健宁罗淑贞
詹锦遂,李健宁,罗淑贞
(中信惠州医院普外科,广东 惠州 516006)
结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尤其以40~50岁人群最为常见,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结肠恶性肿瘤病例约800万,约占恶性肿瘤的15%以上,死亡率极高,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8%以上[1]。手术、化疗、放疗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对于早期结肠癌患者手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2]。Jacobs于1991年首次报道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肯定,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3]。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其手术效果也不经相同,本文旨在对比分析头侧-中央联合入路与单纯头侧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纤维电子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为右半结肠癌;②CT扫描未发现转移,也未合并肠梗阻;③既往无腹部手术史;④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精神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具体分组见表1。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表1 基本信息比较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给予侧入路手术方式,患者入室后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建立气腹,腹部组织中置入腹腔镜,取头低脚高位,推送肠组织、网膜至上腹部,将回盲部、升结肠、回肠的末端游离,离断肝和胃的结肠韧带,结扎右半结肠根部血管,清扫淋巴结,改平卧位,在脐部正中位置切开5 cm,拉出并游离肠管,将右半结肠切除,导管引流,术后积极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给予头侧-中央联合入路手术方式,患者入室后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建立气腹后在腹部组织中置入腹腔镜,取头高脚低位,腹腔镜下探查腹腔,离断胃结肠韧带,分开大网膜右侧,将横结肠系膜前叶、结肠中静脉以及右结肠静脉充分暴露,转向横结肠下区域,改为头低脚高位,将回肠、结肠血管及横结肠系膜提起,切开回肠及结肠附近系膜,向后游离到Toldt间隙,并游离回肠和结肠静脉,离断结肠中血管,继续向头侧分离,由胰腺颈部下方的位置从根部离断Henle干,沿着Toldt间隙将系膜后方分离,术后积极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切除标本长度。
1.3.2 术后恢复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退热时间、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
1.3.3 并发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出血、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切除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18.34±28.41)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1.49±30.01)min,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45.01±10.21)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0.68±10.18)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 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0.78±4.69)h、(1.18±0.54)d、(5.59±0.36)d,对照组患者退热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9.20±5.13)h、(4.24±0.52)d、(7.92±0.38)d,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手术指标比较
表4 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11.11%,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与传统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疼痛较轻、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少等优势,使得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得以推广应用[4]。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常采用的中央入路式和尾侧入路式,其可行性和疗效确切,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开腹结合小肠系膜根部的入路方式能够让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更容易掌握[5],因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标准化问题得到了临床上众多医师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成为临床上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侧方入路、中央入路、尾侧入路、头侧-中央联合入路是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的主要入路方式[6]。侧方入路、中央入路是早期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主要入路方式,国内外研究报道不一致,部分学者认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根治术采用侧方入路使得手术操作方式变得简单,可重复性强,容易教学且更为经济[7]。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中央入路操作方式更为简单和容易掌握[8]。
右半结肠血管由于变异相对较大,而对右半结肠血管解剖结构的充分掌握又是半结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的关键点。中央入路的手术方式从回肠、结肠血管的尾端向头端结扎肠系膜上血管根部,但是肠系膜静脉进入到胰腺后血管复杂多变,走向和分支较多,并且静脉壁相对较薄,临近的主支血管较多,极易导致出血,引起严重的后果和并发症[9-10]。如何更为简便地分离、处理肠系膜上静脉根部血管及胃结肠干成为了临床医生广泛关注的课题。
近年来我们研究出手术出血相对减少,手术时间缩短且更易完成手术的入路方式,临床上称之为“头侧-中央联合入路”。头侧-中央联合入路进行手术过程中主刀无需变换位置,操作相对变简单。头侧开始手术在通过中央入路与结肠中静脉、胃网膜右静脉及肠系膜血管根部汇合,促使血管的解剖位置相对清晰、简单,使得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11]。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下头侧-中央联合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同时,腹腔镜下头侧-中央联合入路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退热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未显著增加,说明腹腔镜下头侧-中央联合入路治疗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安全可靠,且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头侧-中央联合入路治疗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安全可靠,且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